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癌症是全球的主要疾病负担
癌症是全球的主要疾病负担
2014-09-05 13:09:18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癌症是全球的主要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全世界5800万总死亡病例中,因癌症死亡的有760万,占所有死亡的13%。导致癌症总死亡率升高的前5位癌症部位有: 肺(死亡130万/年) 、胃(100万/年)、肝(66.2万/年) 、结肠(65.5万/年)与乳腺(50.2 万/年)。
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其部位在男性为:肺、胃、肝、结直肠、食道和前列腺;女性为:乳腺、肺、胃、结直肠和子宫颈。
全球性的癌症监测数据显示,2002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1100万,其中亚洲占44. 9% ,而中国就占了20.3% ,即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20万。
全球男性世界人口标准化率(ASR)为209.6/10万, 0~64岁的累积发病率为10.3%;而
女性ASR为161.5 /10万,累积发病率为9.5%。其中中国男性的ASR 为204. 9 /10万,0 ~64 岁的累积发病率为11. 0%;而女性ASR为129.5/10万,累积发病率为7. 8%。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研究报告指出, 2002年全球发病最常见的癌症为肺癌(135万)、乳腺癌(115万)和结直肠癌(100万) ;而最常见的癌症死亡为肺癌(118万)、胃癌(70万)和肝癌(59. 8万);现症患者最多的为乳腺癌(440万)、结直肠癌(280万)和前列腺癌(240万)。
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女性为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宫颈癌。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薄层色谱通用显色法有哪些?各自有哪些优点?
薄层色谱法广泛应用物质的鉴别、杂质检验和含量测定,也是有机合成中跟踪反应进程的有效手段。薄层色谱被誉为有机合成的“眼睛”,灵敏度高、形成斑点颜色稳定的显色方法在进行跟踪反应进程中至关重要。薄层色谱用于检测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方法有紫外照射法、碘蒸气法、荧光试剂法、硫酸溶液显色法。(1)紫外照射法紫外照射法的显色原理是待测物质存在紫外吸收,用紫外线照射展开的干燥薄层板,板上的有机物会吸收紫外线,从而在板上出现相应的色点。优点:这种方法方便操作,且不会破坏样品。(2)碘蒸气法碘蒸气法的显色原理是大多数有机物遇碘蒸气能显黄-黄棕色斑点。操作方法为:先在封闭缸内放少许碘结晶,再将薄层板放入密闭缸内,多数有机化合物吸附碘蒸气后显示不同程度的黄褐色(棕色)斑点。然后将薄层板放碘蒸气中5min(或喷5%碘的氯仿溶液),取出后置空气中待过量的碘蒸气全部挥发后,喷1%淀粉的水溶液,斑点转成蓝色。优点:对薄层色谱的定性、定量检测非常直观、准确,通用性强。且不会改变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紫外法结合灵敏度高于该两法单独使用。(3)荧光试剂法荧光试剂法的原理是自身无荧光的物质可使荧光试剂发生荧光淬灭形成暗斑。操作方法为:用掺入了少量荧光物质的硅胶制成的板,在254nm紫外灯,整个薄层硅胶板板显黄绿色荧光,被测物质由于吸收了部分照射在此斑点位置的紫外线,而呈现各种颜色。优点:能够制造荧光背景,可使原来紫外下无荧光物质被鉴别,有荧光物质更明显。(4)硫酸溶液显色法硫酸显色的原理是浓硫酸对有机物质的碳化作用。操作方法:喷洒5%的浓硫酸乙醇溶液,或15%浓硫酸正丁醇溶液,在空气中干燥15min,再热至110℃直至出现颜色。优点:对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效,是有机合成反应监测的一种万能显色法。以上四种通用显色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形成的斑点颜色稳定、斑点与背景间的对比度好等优点,受到有机合成工作者的青睐。
●
二维硅烯纳米片助力乳腺癌光热疗法
近日,国际期刊《Biomaterials》报道了光热疗法治疗乳腺癌的新成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郝永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雨等人将二维(2D)硅烯纳米片(SNSs)引入到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光热治疗是利用在近红外具有较强光吸收的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杀死癌细胞,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治疗特异性好的优点。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确切的预防乳腺癌的方法,而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的好处非常有限。近年来,各种不同的纳米材料被用于乳腺癌光热治疗,并被寄予厚望。 研究人员注意到硅基材料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多功能性,于是将二维(2D)硅纳米片(SNSs)引入乳腺癌治疗。RNA测序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光热通过激活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7促进乳腺癌中的细胞凋亡。重要的是,赖氨酸脱甲基酶KDM3A的敲除使乳腺癌细胞对光热的表观遗传敏感。而经Co-IP和ChIP-qPCR检测发现,KDM3A可清除p53K372me1,抑制p53基因的抗癌作用,导致促凋亡蛋白PUMA和NOXA下调。这些数据表明,二维(2D)硅纳米片(SNSs)作为光热材料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光热烧蚀效果。这项研究不仅将近红外光(NIR)诱导的SNSs-BSA光热消融技术引入到BC治疗中,光热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和调节因素。参考文献:ChaoHe,etal.LysinedemethylaseKDM3Aregulatesnanophotonichyperthermiaresistancegeneratedby2Dsiliceneinbreastcancer,Biomaterials,2020.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181
●
一种特殊的“手套”,实现高灵敏、无创连续血糖监测
糖尿病这种“甜蜜的负担”除了带来身体的不适,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注射胰岛素和血糖监测上。每一次的“扎针”都让人既痛苦又不舒服。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控制糖尿病进展非常重要,近年来,针对“侵入式”血糖监测的痛点,微创、无创技术相继被研发出来。近日,美国的贝鲁特美国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无创连续血糖监测的可穿戴式多传感器系统,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传感器系统由两个基于电磁(EM)的传感器组成:一个多频段缝隙天线和一个多频段拒绝滤波器。多频段缝隙天线是在加载人手模型时设计的,可以减少空气-皮肤边界处的反射,并向人体传输更多能量,从而可以更可靠地分析血糖变化。滤波器则起到重要的协调功能。设计的天线被集成为可穿戴手套的一部分,该手套通过感应手的脉管系统来监控BGL,该滤波器作为袖标的一部分。感应组件在多个位置的这种不同结合可以在跟踪监测血糖水平中实现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传感器系统在血清、动物组织和糖尿病动物模型上以及在临床环境中得到了验证。人体试验期间的无创测量结果表明,系统的物理参数与血糖水平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0.9),且没有任何时间滞后。这种高灵敏度得益于其独特的血管解剖学启发的可调电磁拓扑。一系列实验数据表明,这种新型的可穿戴多传感器系统能够高灵敏地无线感知低血糖到高血糖的变化,可以准确的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提供了独特的无创解决方案,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参考文献:JessicaHanna,etal.Noninvasive,wearable,andtunableelectromagneticmultisensingsystemfor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mimickingvasculatureanatomy.ScienceAdvances,2020.DOI:10.1126/sciadv.aba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