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病毒与感染能否引起癌症
病毒与感染能否引起癌症
2014-09-09 09:48:20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病毒与感染能否引起癌症?全球1/5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造成,可引起全球18%的病例,其中发展中国家为23% ,发达国家为9%。
感染主要来自乙肝病毒(HBV,导致肝癌)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宫颈癌) 、幽门螺杆菌(HP,导致胃癌) 、埃及住血吸虫(导致膀胱、癌) 、华支睾吸虫和麝猫后睾吸虫(导致肝内胆管癌)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卡波西肉瘤和淋巴瘤)。
目前证实, 至少有7 种病毒(HBV、HCV、HPV、EBV、HIV、HTLV、HHV8等) 、3种寄生虫( 2种肝吸虫以及埃及住血吸虫)和1种细菌(HP)有致癌作用。
通过乙肝疫苗接种控制HBV是最具战略意义的肝癌全球预防计划;目前HBV在全球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鼻咽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Ep stein2Barr病毒( EBV) 感染, EBVIgA抗体增高是鼻咽癌的特征。
国内开展了血清EB病毒ZEBRA / IG、EA / IgG、EA2D / IgA等检测,以及唾液检测该病毒抗体,更有利于开展在人群中筛查监测。
宫颈癌的主要病因证实为HPV,归因危险度超过95%,HPV 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病;因此针HPV16 和HPV18研制的宫颈癌疫苗的问世,对于最终控制宫颈癌具有里程碑意义。
HP感染溃疡(胃炎)胃癌的关系也逐渐清晰,因此控制HP就有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复旦大学研制新型催化剂可有效控制PM2.5排放,减少雾霾
●
Science: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或可修正人类疾病错误基因
●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被申请应用于人类胚胎研究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唐幸福教授环境催化课题组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脱销催化剂,应用这种新型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控制PM2.5前体物NOx的排放,对减少大气中NOx转化形成的二次颗粒污染物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新型催化剂能解决雾霾问题
科学家普遍认为,脱硫脱硝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方法。唐幸福教授告诉记者,通俗地说,“脱硝”就是将有害的NOx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氮气的过程。研究证明,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烟气脱硝技术(SCR)以脱硝效率高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催化剂的开发是其核心。据介绍,这种新型催化剂可以同时抗碱金属和抗SO2,而传统催化剂遭遇烟气环境中的这两种“毒物”,会“中毒”失活,丧失作用。同时,新型催化剂还有助于解决传统催化剂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的问题。
新型催化剂的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15年12月发表于专业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4级博士生黄志伟。
据介绍,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火电厂、重工业、汽车等源头的NOx排放控制。新型催化剂比传统催化剂寿命提高10倍以上,特别是在传统催化剂无法发挥作用的燃煤工业锅炉和特种锅炉的NOx排放控制,也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
目前,有关公司已针对该项发明建立了规模化生产中心,产品已在两个工业领域中投放使用。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培育了新型的修复血细胞,其或可帮助研究者开发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来修正引发众多人类疾病的错误基因;当前基因疗法并不如科学家们想象的那样可以安全用于人类机体中,而名为CRISPR-Cas9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或可作为“微型手术刀”来进行精准化、高效安全的手术。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遗传病
文章中,研究人员想利用这种新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比如镰状细胞性贫血症和肌营养不良症,很多实验室目前都在进行基于细胞和以动物为模型的试验,当然不乏有很多生物技术公司也希望尽快将新型疗法尽快推向市场。研究者Porteus说道,很多实验室都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大量研究,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寻找到一种方法来治疗日益增多的人类疾病。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在2018年开展人类临床试验,如今他们这个在利用这种技术靶向作用两种严重的血液疾病—镰状细胞性贫血症和β-地中海贫血症;与此同时来自杜克大学和另外两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表示,他们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来修正肌肉的基因,从而恢复肌营养不良症小鼠的机体功能。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实验
CRISPR技术曾经在科学界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因为其可以潜在重排组成生命的基本构件,去年12月来自华盛顿的研究者强烈建议限制该技术制造新型有机体及进行定制婴儿;但CRISPR-Cas9技术未来的潜力却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有超过1万种人类疾病都是因为单一基因的缺陷所引发的,研究人员就可以利用CRISPR技术来去除错误的基因,从而引入正常的基因来修复机体。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人类细胞培养液好小鼠机体中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用性,他们还希望对此技术进行修饰来适用于人类机体;很多生物技术公司也将眼光聚焦于此技术带来的效益,去年11月新兴公司Editas医药就宣布他们计划检测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技术,来通过修复控制眼部感光细胞的基因从而治疗罕见的失明,而此项目目前已经得到了1.2亿美元的资助,投资者包括比尔盖茨和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公司。
12月,生物技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更是得到了德国拜耳公司(Bayer AG)3.35亿美元的资助用于建立合资企业来进行基于CRISPR的疗法开发。目前很多人类疾病都需要去克服,比如自闭症、心脏病或癌症等,而研究人员希望利用这种新型技术来治疗多种相关的人类疾病;而基于CRISPR的技术或将为治疗多种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法带来希望。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基因编辑领域最热门的技术——CRISPR很快将被用于研究人类胚胎。近日,一个英国监管委员会评估了一项敲除几天大胚胎中发育基因的申请。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伦敦弗朗西斯·科瑞克研究所科研人员Kathy Niakan讨论了其提议项目背后的基本原理,并且希望这些研究或许有一天能改善对不孕症的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实验
Niakan研究的是单个受精卵细胞如何变成囊胚——一个随后植入母亲子宫内的约5天大的结构。囊胚包含很多类型的细胞,其中肯定会变成胚胎的细胞被称为外胚层祖细胞。它们被两种其他类型的细胞(分别变成胎盘和另一种结构卵黄囊)包围。Niakan的研究利用了在生育诊所内创建的人类胚胎。它们是体外受精留下来的,并且被捐赠用于研究。在被研究后,这些胚胎会在7天大时被毁掉。
研究人员已经确认了几千个活跃在早期胚胎中的基因。为确定这些基因做了什么以及哪些是发育的主要调控者,研究人员提出了若干种方法,包括使小鼠中的胚胎型基因失活。但只有中国广州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描述尝试在人类胚胎中使用此项技术的文章。
基因编辑人类胚胎研究
去年8月,当Niakan向英国人类受精与胚胎管理局申请更新其开展人类胚胎研究的许可时,她提出扩展研究范围,将CRISPR编辑包括进来。Niakan希望,CRISPR将减少研究所需的胚胎数量。在一些生物体中,CRISPR被证实比其他方法更加高效。
作为试点项目,Niakan计划敲除OCT4基因。研究人员认为,OCT4对于最后能变成任何组织类型的多能细胞非常重要。测试该想法的一种方法是当胚胎只有1天大并且仍是单个细胞时,将其敲除。基于在小鼠体内开展的研究,研究人员预测,人类胚胎将继续发育,但没有多能细胞参与。随后,Niakan将研究可能对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至关重要但较少为人所知的基因。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