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现场研究对抗癌症继续大有可为
现场研究对抗癌症继续大有可为
2014-09-09 09:54:37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现场研究对抗癌症继续大有可为!我国的高发现场基地大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
癌症高发现场曾多达数十个,食管癌、肝癌、鼻咽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
等防治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无不与现场工作有关。
由于我国癌症患者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因此这些现场机构在承担高发区病因探索、预防干预和早诊早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癌症高发现场的资料积累和防治研究具有资源优势和自身特点,在国内外均有良好影响。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现场防治基地有所萎缩。
到21世纪初,仅1 /3的现场运作比较正常。2002年中国癌症基金会在启东召开了“中国癌症现场防治研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场建设,构筑癌症研究“平台”,重点放在建立及规范癌症发病及死亡登记制度,放在消除危险因素及早诊早治上。
卫生部疾控局、中国癌症基金会在2004—2005年间先后评审通过了我国“癌症早诊早治示范基地”。
食管癌为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宫颈癌为广东深圳、山西襄垣;肝癌为江苏启东、广西扶绥;结直肠癌为浙江嘉善、浙江海宁;鼻咽癌为广东四会、广西苍梧,此举继续推动了以癌症早诊
早治和肿瘤登记报告为主的现场防治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南开大学:氧化石墨烯复合态毒理效应研究获进展
●
我国功能化表面活性剂绿色制备取得成效
●
己内酰胺厂家恐慌心理影响着市场走势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南开大学氧化石墨烯复合态毒理效应研究获进展。日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高越、方重组成科研团队,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氧化石墨烯的水生生物效应及其机制展开研究,该项目被评为“2017年本科创新项目特等奖”。 氧化石墨烯的特点作为石墨烯类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诸多优点,作为卫生医学、化学化工、电子产品、环境保护技术等的关键功能材料迅速进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它也会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生态环境当中。“目前,有关于氧化石墨烯的研究多是侧重于分析单纯的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影响,但关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态所产生的毒理效应尚未被有效阐明,因此,本项目重点研究氧化石墨烯在复合条件下的环境行为与多方位生物效应,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项目负责人高越介绍说,基于此,本项目一方面是以氧化石墨烯复合多环芳烃为代表,研究在其共同作用下对于斑马鱼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另一方面则是以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代表,研究纳米复合材料对于小球藻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初步揭示了氧化石墨烯化学行为与水生生物效应的关系,最终为科学评估氧化石墨烯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数据参考。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影响项目组通过研究发现,在氧化石墨烯复合多环芳烃共同作用下,斑马鱼脑部的多环芳烃受体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发生了改变,氧化石墨烯可能由于其结构与多环芳烃的相似性,成为多环芳烃受体的配体,进而可能引起脑部组织与细胞衰老的加速。同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水体中会释放出氧化石墨烯,进入小球藻细胞内部或吸附在表面,影响小球藻的生长繁殖、叶绿素合成、体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及代谢通路。“因此,我们尝试分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项目组认为,无论是氧化石墨烯复合多环芳烃还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都可能是氧化石墨烯释放到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从而以复合态形式作用于环境中的生物,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我国功能化表面活性剂绿色制备取得成效。科技部8月25日发布消息称,我国功能化表面活性剂绿色制备与产业化示范取得成效。 表面活性剂依赖进口目前,具有特殊功能的表面活性剂已经成为支撑其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必需的功能负载型有机化工原材料,年需求量很大,并在快速增长。由于没有大规模生产技术和装置,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特种功能助剂,特别是功能化表面活性剂以进口产品为主。针对我国功能化表面活性剂品种严重缺乏,日化、采油、轻纺、电子、陶瓷、金属加工、农业等行业所需的功能化表面活性剂大量依赖进口之现状,“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实施了“功能化表面活性剂绿色制备与产业化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行业内的优势企业、转制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攻关,目前项目通过优化绿色生产工艺、开发高效催化剂和装备等关键技术创新,完成了功能化表面活性剂、高效浓缩液体洗涤剂和环保型皮革脱脂剂的高效、清洁制备技术,为能源、轻纺、日化、冶金、陶瓷、电子、农业等国民经济各相关领域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对推动表面活性剂行业生产的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提升表面活性剂技术据悉,《“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将绿色高效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技术、生态皮革关键材料及高效生产技术、塑料轻量化与短流程加工及功能化技术等作为发展重点,着力解决基础材料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突破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工艺优化及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开展先进生产示范。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己内酰胺厂家恐慌心理影响着市场走势。国内己内酰胺现货市场在触顶15500元/吨价格之后,行情急转直下,两周之内已下跌1500元/吨左右,然时间已临近金九银十的需求旺季,下游市场需求真的那么差?这次市场将会跌至什么水平?也许是恐慌心理在影响着市场的走势。 己内酰胺价格下行分析临近8月末,国内己内酰胺现货市场价格已基本跌至14000元/吨以下水品,是否完全是因为市场因素导致的价格快速下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稍作分析:首先是成本面。纯苯市场价格受到原油市场价格提振,加上国内港口库存减少,继中石化挂牌价上调100元/吨至6200元/吨之后,市场实际成交价格仍在小幅震荡上行,可以说,纯苯市场在沉寂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之后,终于迎来上行预期,己内酰胺厂家成本面支撑增强。其次是供应面。前期己内酰胺市场受到环保和装置检修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行,如今随着石家庄炼化和阳煤太化的临近开车,国内整体开工负荷将达到8.5成以上水平,而下游正是看中了这种情况,故而出现接盘意愿不强,观望气氛浓厚的表现,己内酰胺厂家由于库存压力的增大,逐步尝试价格下探成交。再次是利润面。根据监测,虽目前己内酰胺价格已出现大幅下行,如算上副产硫酸铵补贴在内,目前厂家仍有近2000元/吨利润存在,由于产业链整体利润分配的不平均,造成了己内酰胺厂家尝试部分让利,来缓解目前下游市场的悲观情绪。最后是需求面。在进入金九银十的传统需求旺季,下游聚合工厂开工也出现小幅提升,终端需求尚可,聚合工厂库存维持低位,整体需求较前期来看有所增长。己内酰胺市场下行因素总的来看,己内酰胺市场成本面和需求面均有不同程度支撑,唯有由于供应的增长所造成的下游对后市的看空,影响了厂家的心态,使得市场出现快速下行,而下行的部分基本为己内酰胺较产业链其他产品多余的利润,而在上下游均有支撑条件下,市场或许并不会像前期下行走势那样再次跌破成本线,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下,在跌至13000-13500元/吨价格区间之后,市场价格下行阻力将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