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元素动态
肿痛安丁香油(cas号8000-34-8)糊剂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肿痛安丁香油(cas号8000-34-8)糊剂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2014-09-23 10:21:05
第三方平台
本文通过用肿痛安丁香油糊剂治疗干槽症,观察其治疗效果。干槽症是拔牙术后一种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病发率高,病因复杂多样,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剧烈疼痛。在彻底清创后,观察组患者采用肿痛安丁香油糊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碘仿纱条进行填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12例显效,有3例有效,有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有6例显效,有5例有效,有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8.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16 |
12 |
3 |
1 |
93.8 |
对照组 |
16 |
6 |
5 |
5 |
68.8 |
碘仿纱条可以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不足之处是治疗的时间长,有毒性;痛安糊剂中的三七可以抗菌镇痛,丁香油可以消毒防腐,经观察比较,可见,肿痛安丁香油糊剂治疗干槽症作用快,简单安全,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林琳.肿痛安治疗创伤性口腔演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18):1221-1222.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肿痛安丁香油糊剂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全文。丁香油(8000-34-8)市场价格供应商。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
辛伐他汀片说明书-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阿德福韦酯片(胶囊)用于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理机制及疗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硅胶层析柱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以及硅胶层析柱如何装柱
●
《美国化学会志》: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类芬顿反应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硅胶层析柱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层析柱的使用方法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低1-2个数量级。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层析柱的使用注意事项1.先根据TLC方法筛选好洗脱剂,使两相邻物质Rf值之差最大化2.将柱子必须装平整、均匀3.考虑有限柱填料的吸附量4.可考虑用梯度法分开并洗脱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以及硅胶层析柱如何装柱。硅胶层析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如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苷、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等的分离。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关于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层析柱如何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类芬顿反应。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黄延强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彬教授合作,首次将氮掺杂石墨烯锚定的Co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类芬顿反应中。相关研究结果以当期封面文章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上。 近年来,以催化过硫酸盐(PMS)产生自由基来实现有机污染物分子高效降解的类芬顿反应受到广泛的关注,设计高效的催化剂以提高PMS活化效率和实现有机物分子的高效降解是PMS类芬顿反应研究的重点。然而,作为自由基主导的反应,自由基的半衰期通常极短,因此,缩短自由基从PMS催化位点到有机物分子吸附位点的迁移距离是高效类芬顿反应催化剂开发的关键。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类氮掺杂石墨烯锚定的Co单原子类芬顿反应催化剂,实现了对PMS降解有机污染物分子双酚A(BPA)的催化活化。研究人员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并结合DFT理论计算证明:催化剂中的吡咯N为有机物分子的吸附位点,单原子CoN4位点为PMS的催化位点,单线态氧为整个反应的主要活性中间物种。同时,他们首次提出了单原子-双位点的类芬顿反应催化机理:单原子CoN4位点催化PMS产生的单线态氧自由基,可快速迁移到吡咯N位点吸附的BPA分子,进而实现有机物分子的高效降解。该类氮掺杂石墨烯锚定的Co单原子催化剂在PMS类芬顿反应中表现出优异催化活性(TOF=12.52min-1)。 相关研究成果拓展了单原子催化剂在类芬顿反应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双位点催化机理的提出为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