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元素动态
梦想成就未来--江苏省校园招聘会圆满结束
2013-10-17 15:38:55
第三方平台
截止九月底,本公司在江苏省各大高校的招聘活动落下帷幕。此次招聘的行程包括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以及南京工业大学。
在此次招聘活动中,元素商城吸引了各高校学生们的眼球,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纷纷投简历表示愿意加入元素。同时本商城对此次招聘会的结果也感到很满意。
在本次招聘活动中我们以最公平化的态度接待每一位应聘学生,也期待成功加入本商城的应届毕业生能努力进取,把新的血液带入元素商城,为元素商城的飞跃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招聘会
相关阅读:
●
食品:全国自来水异味事件频发,多数检测结果称“合格”
●
能源:中国能源自给率高于美国,自给率为90%
●
材料:一项数学方程描述纳米泡沫表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山东济南花园路某小区有居民反映家中自来水呈浓稠乳白色,静置后颜色偏黄、有杂质沉淀。当地水务集团调查后称,由于自来水中溶入空气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看起来像乳白色,不影响水质,而由于水管内锈蚀作用,水里铁离子含量较高,因此水质发黄也属于正常现象。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共曝出十余起自来水异味事件,居民用水安全“警报频传”。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超半数“问题水”经相关部门检测后被认为“水质达标”、“可以饮用”,与百姓的直接感官反差强烈。
上海崇明县多镇居民反映自来水发黄、有异味,部分地区发生了纯净水抢购,崇明县政府随后解释称“因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水质”。直至22日,崇明县水务局才表示异味是因当地水厂取水口水源中的苯酚含量超标所致,此时水质污染已影响到10万居民。
2月底,江苏无锡某小区业主反映小区内自来水异味已持续两个多月,用以洗涤后衣物会明显发臭,而社区委托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及疾控中心对水质进行了检测,两家机构均表示水质无大碍、找不出异味原因。
3月6日,网曝兰州多地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市民反应强烈。7日傍晚,兰州市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企业公布监测数据,称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但对异味原因却只字未提。数日后相关部门才披露,水出现异味是因氨氮值过高,经水务公司采取措施降低氨氮含量后,水质随即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检测认定“合格”的“问题水”却暴露出大问题,这不禁让人对国内水质新标准产生疑虑,新标准的检测指标达106项、号称与世界最严的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如2013年杭州自来水四度出现异味,环保部门多次采集水样检测均未发现指标异常,也没查出异味原因,水务集团一度强调“杭州水质是安全的”、“但建议年幼体弱及老人饮用桶装水”,直到今年1月有关部门才基本认定,引起异味的主要物质是低毒性有机化合物邻叔丁基苯酚,10家涉事企业均已采取停产停排等控制性措施。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对于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国际社会和中国国内谈论都很多,特别是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近几年来持续地增长,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中国能源的自给率仍然高达90%。具体来说,中国去年一共消耗了37.6亿吨标准煤,也就是26.3亿吨标准油,本国自己生产了33.88亿吨标准煤,也就是23.7亿吨标准油,所以整体能源自给率高达90%,目前这个数字仍然高于美国,我特别算了一下,美国在2012年的自给率应该是81%,这两年他的自给率在提高,但也没有达到90%
3月22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在京举行。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今日在论坛上表示,中国能源的自给率仍然高达90%,仍然高于美国。
但张国宝表示,引起注意的是中国进口原油的数量2013年2.8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8%,进口天然气53亿立方米,增加了25%,对外的依存度也上升到了31.6%,进口的天然气其中管道气以LNG形式进口大约各占一半,去年我们进口了大约1700万吨,中国对石油天然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依存度这种趋势我预计还将继续,所以扩大国际合作、扩大能源领域的对外投资和在国内发展石油替代产业,是中国能源工作应该重视的课题。
张国宝强调,比如说,鼓励电动车的发展,鼓励煤炭的转化利用,在中国适度开展煤质油、煤质烯烃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都是以其他的能源来替代石油能源的一些做法。我以烯烃为例,在中国进口所消耗的原油当中,实际上有大约八千万吨左右,不是作为能源,而是作为化工原料,大部分用来生产乙烯,但是制造烯烃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用传统的石脑油制造烯烃已经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一点石化界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研究组由科学研究高等委员会(CSIC),马德里柯米亚天主教大学(UPCO)和卡三的研究人员组成。研究通过制造并特征化一个在硅表面进行离子辐照形成的纳米泡沫得出该结论。该项研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发表,描述了纳米泡沫在辐照过程中产生的演变。
这个大致无序的蜂窝结构可在很多自然系统中寻见:动物的表皮(如长颈鹿),肥皂泡或啤酒气泡,微观流体对流,玄武岩柱风景,以及各种晶体材料等。这种特殊排列在人工结构甚至在行政管理中也非常常见,如现代化建筑或地图上的省份划分。
“有趣的是:这些在其他系统中蜂窝结构表现的普遍规律同样适用于纳米级。”卡三数学系的鲁道夫?奎诺评论并补充道:“此外,用一个单差分方程就可以很好的重制此类系统的演化,还属第一次。并且同时也可以在其他系统上应用。”这种模式在研究中的有效性意味着某些自行组织模式的形成以及泡沫的动态性是同样原理的不同表现。
“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材料系统如何在一个外部介质的存在下进行演变。此外,还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无论是硅的科技应用,还是纳米级的发展应用。”马德里科学研究高等委员会材料科学学院的路易斯?瓦斯克斯解释道。
实验观察已通过使用一台超高精度的机器:原子力显微镜得出结论。这种显微镜拥有超高的分辨度:可分辨纳米级的差别(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并可在约10纳米的平面进行位移。
该研究可在今后得到更多的应用,因为现已在寻求各种制造纳米结构的方法而投入各种实际应用。科学家评论道。比如:获得有利条件进行化学的催化反应,优化极微型环路或光电的流体位移,或者在某些结构得到充分有序的情况下制造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