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癌症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和对策
癌症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和对策
2014-10-09 15:00:54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癌症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和对策是什么?
癌症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和对策是哪些?目前癌症仍是全球人类主要的致死原因,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1100万,全球癌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
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为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病死率较高的癌症为肺癌、胃癌和肝癌等。
随着诊治水平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随之提高。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因癌症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加上伴随的各种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等不确定因素,会导致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显著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甚至影响到疾病的结局。
国外护理界对于癌症患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及进行化疗、放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已经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和探讨,我国护理界对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疾病不确定感在鼻咽癌患者中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放疗反应等。而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认知能力等亦是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针对各个阶段的不确定感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加强沟通与教育,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情绪,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生活质量。
辛伐他汀片说明书-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日核反应堆电脑中毒但不会对反应堆构成风险
●
芜湖首辆新能源公交车上路运行
●
2013美国能源环境科技发展回顾

日本共同社6日报道,日本中部“文殊”核反应堆的一台工作站最近被查出感染上一种计算机病毒。
报道说,几天前,服务器管理员发现,一台工作人员使用的离线工作站感染上病毒。不过,“文殊”核反应堆的所有者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说,虽然病毒使计算机数据外泄成为可能,但这台工作站上的数据不会对反应堆安全构成风险。
“文殊”核反应堆位于日本福井县敦贺市,是一座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原型堆。日本先前确定,发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是日本推进核燃料再利用政策的核心。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正在调查这台工作站如何感染上病毒。
去年11月,“文殊”核反应堆的运营商受到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的问询,原因是核反应堆被查出违反旨在保护核材料免于恐怖袭击和其他恶意行为的安全规章。
另外,“文殊”核反应堆在1995年12月曾发生钠泄漏事故,后来被勒令停止运行14年之久。
据悉,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位于茨城县总部的一台计算机在2012年11月也被查出感染病毒。

近日,芜湖市的首辆新能源公交车在45路公交线路上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芜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市试点方案正式投入实施。预计在未来两年,安徽省芜湖市将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力度,并预计将在2015年底拥有450辆新能源公交车行驶在芜湖街头。
新能源公交车由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研制,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研发投产后经国家试验中心检验节能效果达64%,经过在贵阳市运行几个月后的统计数据计算,实际节省能源达35%以上。
和目前运行的公交车相比,新能源公交车行驶将更加平稳。未来两年,芜湖公交公司将在城北公交枢纽、城南高新区公交枢纽等规模较大的公交场站陆续配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投放450辆新能源公交车夯实基础。
推广新能源汽车,势必需要基础设施先行。现阶段芜湖已建成1座充电站,2个充电桩。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方案,在2015年芜湖市将推广5110辆新能源汽车,届时芜湖市将新增充电桩6000个,新建公共标准化充电站10座。

最大的载人太阳能飞机横穿美国,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攀上新高,研究可以低温制造的晶体硅,制造可拉伸或折叠电池,研制新催化剂让制氢过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从旧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达纽约,完成横穿美国飞行。
6月,莱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制出一款基于大块共聚物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为3%。科学家发现以钙钛矿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可达50%,是目前市场上同类电池的两倍。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首次采用较低廉的金属如镍和铁为催化剂,快速分割氢达每秒两个分子,接近商业催化剂效率。
斯坦福大学使用自然界中“产电菌”分解污水中废物时充当小型高效发电厂,提取水中存有约30%能量。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以液体金属取代水溶剂、硅取代糖溶质的一种低温制造晶体硅新途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通过对锂硫代磷酸盐处理,首次成功为较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开发出高性能纳米结构固体电解质。
西北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合作首次研制成功可拉伸的锂离子电池,功率和电压与同尺寸传统锂离子电池无异,而其柔韧特性能够拉伸至原有尺寸的3倍,且不影响自身功能及运行。亚利桑那大学开发出可多次对折的纸基锂离子电池,变更小后表面能量密度和电容可增14倍。俄亥俄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燃料中加入氧化金属微粒成功使煤释放热量,并可捕获过程中99%的二氧化碳。
德州大学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用二氧化碳生产液态甲醇,电化学效率达95%,还避免了出现过电压现象。
研究人员发现黑碳致暖效应约是头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
杜克大学使用金和氧化铁纳米粒子用来组合新的催化剂,产生氢气时可将一氧化碳浓度降低近零。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制造出一种新的二硫化钼结构,可以充当水制氢反应中的快速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