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元素动态
元素商城2013中国(苏州)国际生物科技展
2013-10-17 15:42:37
第三方平台
以飞跃式发展趋势的元素商城,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将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3A馆参加2013“中国(苏州)国际生物科技展”。 其展是“台湾生技月”的扩展,“台湾生技月”已在台湾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其展会规模和专业性被誉为“亚太生技第一展”。
元素商城将以最崭新的面貌来面对广大人群,始终做到客户至上。
还等什么,快来体验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科技展会
相关阅读:
●
苯氧乙醇的制备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应用
●
《美国化学会志》单原子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
《科学—转化医学》免疫系统新疗法或可治疗Ⅰ型糖尿病

化学词典告诉你苯氧乙醇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苯氧乙醇是一种经常用于护肤产品的有机化合物,可由乙二醇及苯酚醚化而成,常见于护肤霜和防晒霜。苯氧乙醇是一种无色的油状液体,有抗菌功效(一般与季铵盐一起使用),经常在生物性缓冲溶液里被用作有剧毒的叠氮化钠的替代品,因为2-苯氧乙醇的毒性较低,而且在化学上对铜及铅并不活跃。在化妆品、护肤品、疫苗及药品中通常发挥着防腐剂的功用。 苯氧乙醇的制备方法苯氧乙醇,可由苯酚钠与氯乙醇混合化学反应而成。苯氧乙醇的应用苯氧乙醇,在香水里可作固定剂用,可作驱虫剂,外用消毒剂、醋酸纤维素的溶剂、染料、油墨、树脂、防腐剂以及其他医药用途。此外,亦在水产养殖业里用来作为鱼类的麻醉剂。也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多种美国疫苗的成分之一。在日本,当苯氧乙醇在化妆品的使用量受到监控。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单原子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的中科院院士张涛和研究员王爱琴团队在单原子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制备出单原子分散的Fe-N-C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C-H键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获得了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利用包括X射线吸收光谱和穆斯堡尔谱在内的多种表征技术,首次证明了中自旋Fe-N5结构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相关结果以全文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DOI:10.1021/jacs.7b05130)。 M-N-C催化剂(M代表Fe、Co、Ni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反应(如ORR、HER、CO2RR)和有机化学反应中,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替代Pt族金属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但由于M-N-C催化剂的组成较为复杂,对其活性中心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议。而单原子分散的催化剂由于避免了M0、MOx、MCx等纳米颗粒的干扰,为活性位的精细结构解析提供了独特优势。此前,该研究团队已经合成出单原子分散的Co-N-C催化剂,并确定其结构为CoN4C8-1-2O2(Chem.Sci.,2016,7,5758-5764)。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又成功制备出单原子分散的Fe-N-C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乙苯C-H键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媲美均相催化剂,且具有优异的底物普适性和反应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XAFS、Mössbauer、EPR和毒化试验首次证明Fe-N-C催化剂中三价铁离子存在多种配位结构(FeNx,x=4,5,6),其中中自旋的Fe-N5结构具有最高催化活性,而该结构在数量上却仅占18%,说明Fe-N-C催化剂的活性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对于后续指导人们设计更为高效的Fe-N-C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免疫系统新疗法或可治疗Ⅰ型糖尿病。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免疫疗法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希望。该新型免疫疗法能延缓Ⅰ型糖尿病的进展,并首次被证明是安全的。 免疫疗法旨在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风湿或狼疮。虽然Ⅰ型糖尿病也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但目前还没有免疫疗法能安全治疗该疾病。许多疗法希望通过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目的,但这类疗法通常导致严重副作用,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注射肽免疫疗法,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被称为肽的蛋白分子小片段。这种分子产生于β细胞中,能转化为胰岛素。因此注射它可以“重新训练”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停止攻击β细胞。研究人员招募了21名Ⅰ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他们以两周或4周的间隔期接受安慰剂或肽免疫疗法,共持续6个月,此后又进行了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该研究开始一年后,安慰剂组的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都需要增加胰岛素使用剂量,平均增量为50%。但接受肽免疫疗法的患者病情全部维持在稳定状态,而且没有发现肽免疫疗法有毒性副作用或β细胞破坏加速的证据。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科学—转化医学》期刊。“若一切顺利,我们找到了一种能用5~10年的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MarkPeakman说,“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仍需更大规模地进一步研究评估该疗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