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紫苏叶的功效和禁忌都有哪些?
紫苏叶的功效和禁忌都有哪些?
2014-10-14 15:25:31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紫苏叶属于香草的一种,如果靠近的闻一闻,它的味道和茴香挺像,不过紫苏叶的味道更要清淡一些,紫苏喜好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它定会枝繁叶茂。紫苏不仅气味特殊也具有一定的辛味,还可以用作调味品,很多地方都亲切的称呼它为“健康的调味品”!紫苏这个神奇的物品具体有多么神秘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了解它!
紫苏叶的功效
早在华佗年代,名医华佗将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同时发现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所以它也具有抗菌的疗效!不仅如此现代的医学研究表明,紫苏叶在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都能起到一定的功效!
在药用方面紫苏有着一定的疗效,不过更多见的是紫苏叶作为调味品,食材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如:紫苏鸭、紫苏焖鱼,紫苏汤等等,由于紫苏具有行气和胃的功效,春天食用紫苏叶有助于阳气升发;而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也适合采摘紫苏嫩叶做汤食用,有和胃消胀的功效,不仅美味而且更能带来健康!
紫苏叶的禁忌
虽然紫苏在药用和食用两方面有着优异的成绩,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古书上就有记载: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即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紫苏曾被公认为全身是宝贝,茎叶可入药,种子可以止咳平喘,鲜紫苏叶还可以做菜,春夏秋冬皆可使用,难得的一味香草!介绍到这里大家应该对紫苏这个特俗的香草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相信对大家从新认识紫苏有一定的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我国学者研发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
●
悉尼大学发现了一种的形成异构分子的新方式,具有无限应用潜能
●
石墨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本事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我国学者研发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近期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并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铂单原子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型作用机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酸等清洁液体燃料,不仅能缓解碳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科研人员介绍,在这种新型催化剂中,铂以原子级别分散在载体表面,实现了最大化的贵金属原子利用率,降低了材料成本。过去的制备手段合成的单原子催化剂负载量很低,导致整体催化效率不高,在该工作中,科研人员在保持贵金属原子级别分散的同时,将其负载量提高到7.5%,达到贵金属催化剂实用化对负载量的要求,大大加快了单原子催化剂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界的进程。科研人员还发现,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中,两个近邻铂原子的催化活性远高于两个孤立铂原子的活性之和。针对这种“1+1>2”的现象,他们提出了“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概念,突破了人们对单原子之间互不干扰的传统认识。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悉尼大学发现了一种的形成异构分子的新方式,具有无限应用潜能。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将原子团连接在一起形成形态变化分子的新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化学新领域的可能性,这种方法能够开发出无数具有新特点的药物、微电子和材料。 在1961年和1914年之前的报道称发现了合成异构体的新方法,那就是将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以不同方式连接在一起。另外,异构体现象的发现意味着可以制备全新的材料,既具有与现有材料相同的功能,又具有目前无法实现的性能。除了新型药物之外,在其他方面潜在的现实应用还包括可被操控为“开启或关闭”的新材料,具有特殊性能的聚合物以及可能的新型分子信息存储设备。研究人员解释:分子通过中心氧原子(以红色显示)时像铰链一样弯曲进而改变分子构象。左侧和右侧图像显示稳定时这些分子的形状,如果加热,这些分子的形状会像中心图像中显示的那样相互转换。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石墨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本事。5月20~26日,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今年的科技周活动以“科技创新强国富民”为主题,通过展品、展板、视频、动画、图片、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形式,向民众集中展示了46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而在这次的科技周活动现场,前来参观的市民中,有很多人都被展出的各种石墨烯产品吸引了过去。 我们都知道,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让窗户变聪明在展会的科技创新“加速度”展区,展示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展品。其中,一扇“聪明”的窗户,引起了大批观众的围观。聪明的窗户?哪里聪明了?为什么聪明?对于这些问题,工作人员故作神秘地笑了笑,并未立即回答,而是拿出了一个充电宝,将连接在窗户上的USB线插在了充电宝上,并打开了开关。随即,窗户玻璃的颜色竟然开始发生变化,由无色慢慢变成了深蓝色,透明度也慢慢变低,到了最后,整扇窗户已经完全不透光了。“这是一扇加了智能调光膜的窗户。”工作人员解释说,智能调光膜是一种新型光电产品,集遮阳与降低辐射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透光与保温功能。夏季可动态调节太阳光透过率,对透过的光和热量进行控制,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可恢复光线与热量的透过能力,阻断室内热量散失。“为大家展示的这种智能调光膜是基于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的。”工作人员补充道。这时候,一名似乎有着专业背景的观众问道:“那这和传统的智能调光膜比,究竟好在哪呢?”工作人员解释说:“目前的智能调光膜产品中的透明导电电极主要使用的是氧化铟锡材料,又叫ITO材料。它具有透光性好、面电阻低、工艺成熟等优点。但是,ITO不耐弯折,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导致报废。除此之外,铟矿储量稀少而分散,开采和回收都很困难。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ITO的成本将不断攀升。”工作人员表示,与传统的ITO透明导电材料相比,石墨烯具有柔性优势,易于应用在聚酯(PET)等柔性基底上,这就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而采用剥离还原法制备高品质石墨烯及其浆料的方法与工艺,对制取设备的要求很低,生产成本极低,这样就能够全程大尺度、连续化生产。据介绍,建筑外窗与透明玻璃幕墙是外围护结构中热传导、热扩散最活跃和热损失最严重的部位。智能调光膜可以作为建筑玻璃的夹芯或内外贴膜,通过对入射光线的调节与热能的阻隔,实现对经由窗户进出热量的控制。自动变色的效果,也让家里不再需要遮阳窗帘或外遮阳隔栅。对于智能调光膜未来的前景,工作人员讲道:“智能调光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具体表现在需要精确的控制器,更快的透光率转换速度,不透光状态下避免彩色,调光范围更大,减少生产成本;设计更通用、更可靠的照明控制算法,以适应不同用户、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暖通空调系统的要求。产品如果实现柔性化,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但能够应对各种形状的表面,还可以融入可穿戴设备,例如可变色迷彩服等。”让聋哑人说话就在这个“聪明”窗户展区的不远处,还有大量的观众被石墨烯“人工喉”吸引,不时发出声声惊叹,纷纷对这项能够改变聋哑人命运的高科技点赞。这项技术由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团队研发,1年前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这一成果。在活动现场,观众在感慨该技术功能的同时,对石墨烯“人工喉”的工作原理却难以理解。为此,任天令教授的弟子、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田禾就在现场为观众进行讲解。“简单地说,石墨烯这种材料具有感知声音、发出声音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柔性,适于穿戴。大家可以将‘人工喉’”想象成一个理想的收发一体集成声学器件。”田禾解释道,一般人听不懂先天失声的人在说些什么、表达什么,这时就需要把正常人听不懂的声音进行转化,如感知喉咙的微微振动。这些振动是来自失声者肌肉振动的信号,虽然非常微弱,但是“人工喉”能够把这些非规范的声音和振动全部捕捉到,再转换成我们听得懂的声音振动信号。例如,“人工喉”佩戴者发出“啊”的时候,电路会判断聋哑人发出的是哪种“啊”,然后替换为提前录制好的声音。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聋哑人发出一个拖长音的“啊”时,自动帮助其发出“你好”的声音了。现场一位小朋友兴奋地问道:“那以后动物是不是也能用‘人工喉’与人进行交流呢?”别说,这还真的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