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我国基因治疗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
我国基因治疗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
2014-10-16 16:15:38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我国基因治疗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
与美国及欧洲相比,我国基因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开展得较早,起点也不低。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吴旻院士就对遗传性疾病等的防治提出了基因治疗的问题。1985 年,他再次撰文指出基因治疗的重要目标是肿瘤。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国家,基因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基本与世界同步,复旦大学从1987年就开展了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研究,1991 年,对两例血友病B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特殊临床试验,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
之后,我国对单基因遗传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艾滋病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开展了基因治疗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利用TK基因转移治疗脑恶性胶质瘤是当时国内首先进入临床试验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案。我国在心血管基因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VEGF 治疗梗塞性心血管病和用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病理性瘢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VEGF 治疗梗塞性心血管病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了特殊临床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方案,也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开展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经有7 ~8 项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建立了国家“8 63 ”计划生物领域病毒载体研发基地,主要开展腺伴随病毒载体研发和产业化。另外,还有5~6项基因治疗临床方案正在向国家SFDA 申请临床试验批文,20~30 项研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临床前试验,20 个左右项目进入了中试研究阶段,大多数基因治疗研究都具有创新性。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漂白粉的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化学词典告诉你漂白粉的制备方法以及用途。什么是漂白粉?漂白粉是由氯气与氢氧化钙(消石灰)反应而制得。因为绝对干燥的氢氧化钙与氯气并不发生反应,氯只能被氢氧化钙所吸附。 漂白粉的制备方法先将石灰石与白煤按1:(0.11~0.13)的配比间断从石灰窑顶部加入石灰窑中进行煅烧,温度控制在800~1200℃,生成的石灰从窑底间断排出,将其加水消化,得到含有少量游离水的消石灰,陈化8天以上,经绞龙送至风选系统除渣。而粉末状消石灰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相分离。含有3%~6%游离水分的细粒消石灰,经消石灰仓下的绞龙从氯化塔的第四层加入,氯气(液氯液化尾气)从氯化塔第一层通入,漂白粉成品由氯化塔第一层排出。化学方程式为:2Ca(OH)₂+2Cl₂→Ca(ClO)₂+CaCl₂+2H₂O从氯化塔排出的尾气,用液碱吸收后生成次氯酸钠,废气然后放空。漂白粉的用途我国食品行业广泛使用漂白粉作为杀菌消毒剂,价格低廉、杀菌力强、消毒效果好。如用于饮用水和果蔬的杀菌消毒,还常用于游泳池、浴室、家具等设施及物品的消毒,此外也常用于油脂、淀粉、果皮等食物的漂白。还可用于废水脱臭、脱色处理上。在食品生产上一般用于无油垢和设备的消毒。如操作台、墙壁、地面、冷却池、运输车辆、工作胶鞋等。
●
漂白粉的成分以及危害是什么
化学词典告诉你漂白粉的成分以及危害。漂白粉作为我国食品工业中的杀菌消毒剂,价格低廉、杀菌力强、消毒效果好,而广受欢迎。漂白粉是由氯气与氢氧化钙(消石灰)反应而制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它的成分。 漂白粉的成分有害物成分:CASNo. 有效成分:Ca(ClO)2————次氯酸钙 制取:氯气通入石灰乳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是由氯气与氢氧化钙(消石灰)反应而制得。因为绝对干燥的氢氧化钙与氯气并不发生反应,氯只能被氢氧化钙所吸附。为此,在工业上系采用含有1%以下游离水分的消石灰来进行氯化,所用的氯气也含有0.06%以下水分。利用这些原料中的游离水分,使氯气水解生成酸(HClO、HCl),生成的酸为消石灰所中和。随后,依靠氯化反应时由氢氧化钙析出的水分,使氯继续进行水解,使更多的氢氧化钙参与反应过程,生成一系列化合物。漂白粉就是这些化合物所组成的复合体。 漂白粉容易露置空气中失效:Ca(ClO)2+H2O+CO2=CaCO3↓+2HClO漂白粉的危害1.漂白粉作为杀菌消毒剂,正确使用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漂白粉具有漂白作用,外观与面粉近似,若混入面粉,很难鉴定。因此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漂白粉,如用漂白粉漂白面粉、蘑菇等食品。食用漂白粉漂白的面粉可引起食物中毒。临床表现:首先胃部不适;接着出现恶心、腹痛,进而剧烈呕吐后腹痛逐渐加剧,少数人出席那腹绞痛。重者在呕吐、腹痛时,便开始腹泻。本品粉尘对眼结膜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牙齿损害。皮肤接触可引起中至重度皮肤损害。 2.漂白粉水溶液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腐蚀性作用。其分解产物氯气是腐蚀性很强的有毒气体,刺激呼吸道及皮肤,能引起咳嗽和影响视力。除了直接饮用漂白粉浓溶液意外,一般在使用其稀溶液的条件下,尚未发现什么问题。若使用浓度高了,是容易感到有氯臭味而加以控制的。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
中科院大化所研究实现光催化助催化剂调控内建电场成像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大化所研究实现光催化助催化剂调控内建电场成像。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朱剑博士、范峰滔研究员和李灿院士等人利用自主研发的空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和开尔文探针成像系统研究助催化剂在太阳能燃料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发现纳米尺度助催化剂可以有效调控光催化材料内建电场的方向和大小,在界面处形成高达2.5kV/cm的内建电场,局部的光电压值可达到80倍的增强。该研究揭示了助催化剂增强光催化甚至热催化性能的新机制。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助催化剂是利用光催化和光电催化转化太阳能到化学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的光催化体系都需要引入助催化剂(cocatalyst)来极大提升光催化的活性。人们一直以来对于助催化剂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真正作用并不清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电荷做为一种重要的反应中间物参与了绝大多数的催化反应基元步骤,因此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并不能简单归属于助催化所促进的表面反应动力学。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空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和开尔文探针成像系统发现在以BiVO4为代表的模型体系上区域沉积助催化剂后,助催化剂和光催化材料界面的空穴转移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令人惊奇的是使未担载助催化剂的区域的内建电场方向发生了反转,且强度提高。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助催化剂的引入有效的增加了空间电荷层的尺寸,使其由原来两个独立相反的内建电场变为相互连接且方向一致的内建电场,极大的增强了电荷分离的能力。研究中还发现双助催化剂的使用具有协同增加内建电场的作用。表面光电压成像研究表明助催化剂的引入在界面处形成高达2.5kV/cm的电场,使得电子和空穴在空间上有效分离。该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形成了光生电荷成像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揭示了提升表界面内建电场在构筑高效太阳能燃料转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