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癌症基因治疗的理论背景是怎样的?
癌症基因治疗的理论背景是怎样的?
2014-10-20 16:08:34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癌症基因治疗的理论背景是怎样的?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转移或基因调控的手段,将正常基因导入疾病患者机体细胞内,取代突变基因。
导入的基因可以是与缺陷基因相对应的有功能同源基因或是与缺陷基因无关的治疗基因。表达所缺乏的基因产物,或者通过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等途径,达到治疗某些人类疾病的方法。
基因治疗的理论背景主要是基于引起遗传紊乱基因的确定及对其表达的认识。 如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 sickle-cellanemia)这种遗传性疾病是由于编码红细胞的基因引起突变,使表达后的血红蛋白与正常的血红蛋白略有差异。在57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血红蛋白中仅有β-链的N-端第6位以Vla代替了正常的Glu,却发生了功能上的巨大变化,使患者红细胞在
缺氧时呈镰刀状,易破裂,继而发生溶血性贫血。
医学上称为分子病, 1993年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例如发现了脊髓侧索硬化症( amy ot rophic la teral sclerosis, ALS)缺陷的基因是超氧物歧化酶( SOD)的基因。 ALS是一种使中枢神经系统日益退化的病症,患者一般在三、四年内就会死亡。 随着对病毒分子生物学、真核生物基因调控原理和高等动物的基因表达等相继的深入研究,了解上述遗传病发病机理,进而使应用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癌症
相关阅读:
●
超声雾化器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在复杂聚酮天然产物仿生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
你不知道的诺贝尔化学奖:史上仅有4位女性得主

化学词典告诉你超声雾化器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超声雾化是利用超声波将药液变成微细雾滴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及各种呼吸性疾病有一定疗效。那么它的实现原理是怎样的呢? 超声雾化器的原理超声雾化器利用电子高频震荡(振荡频率为1.7MHz或2.4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该电子振荡对人体及动物无伤害),通过陶瓷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不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与加热雾化方式比较,能源节省了90%。另外在雾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其与空气中漂浮的烟雾、粉尘等产生静电式反应,使其沉淀,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甲醛、一氧化碳、细菌等有害物质,使空气得到净化,减少疾病的发生。超声雾化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在正确的使用情况下,雾化片的使用寿命约3000小时,且极易更换。其使用寿命还与水的质量有关,如果雾化片上沉积了水垢,请用柔布清洗。根据不同的的水质和使用目的,可以选用不同的雾化片,如水质较硬的地区选用覆不锈钢的雾化片,要求耐酸的使用环境选用玻璃釉面的雾化片。雾化器具有断水自动保护功能,当水位低于水位开关时,雾化器会自动停止工作。雾化器工作时,请勿把手置于雾化片上方,因高频震荡,手会有刺痛的感觉,但这不是电的冲击或漏电。雾化器的正确使用步骤为:将雾化器放入装了水的容器内→雾化器的电源连接线接入变压器→再将变压器的插头接入电源即可。特别提醒:不要在雾化片表面没水时,将雾化器接入电源,因为电路启动的脉冲电流在雾化片没有水的状态下会烧坏雾化片。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在复杂聚酮天然产物仿生合成领域取得进展。卡杀菌素家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先后从紫黑链霉菌、灰褐链霉菌、娄彻氏链霉菌旋卷变种(Streptomycesrocheivar.volubilis)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类具有十七元大环内酯结构的聚酮肽杂合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家族天然产物对若干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还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近期被证明与抗微管类药物紫杉醇相似。LankacidinA(药用名sedecamycin,西地霉素)已被广泛用于猪密螺旋体痢疾(Swinedysentery,SD)的预防和治疗。该家族天然产物对布氏锥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有杀灭作用,有望在非洲锥虫病与莱姆病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得到应用。兰卡杀菌素广泛而重要的生理活性使其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生素。兰卡杀菌素家族天然产物可通过生物发酵获得,但由于其化学结构对酸碱较为敏感,限制了基于后期化学衍生化的半合成策略的实施,难以深入开展构效关系研究。因此,发展高效的合成路线显得尤为重要。多年以来,国际上多个研究组致力于lankacidins的合成研究,Kende小组于1993年首次实现了lankacidin C的全合成,路线冗长(线性最长34步,总46步),2000年Williams小组完成了脱羧家族成员lankacyclinol的全合成(线性最长25步,总39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洪然课题组,完成了兰卡杀菌素家族lankacidinol和lankacyclinol的仿生全合成。研究团队受到生物合成路径中独特的大环构建策略的启发,针对现有化学合成策略中C3羰基的氧化态调整及保护基操作过于繁琐的问题,采取了预置C3和C18位氧化态以及氮原子取代基的Mannich大环环化策略,设计使用四个从商品化原料出发可快速大量获得的手性模块,通过可靠的六步反应,克级规模地制备了长链亚胺前体。在前期分子间模型反应探索的最优条件下,该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建立热解平衡,产生的N-酰基共轭亚胺中间体被长链碳端的b-酮基-d-戊内酯结构单元捕获,立体选择性地形成目标分子核心结构的C2-C18键。通过细心地优化脱除硅基保护基条件,可以选择性地合成两个天然产物,并在此过程中首次发现了lankacidinol在酸性条件下C7-OH的立体选择性1,5-转位平衡现象。该仿生合成工作的完成为进一步探索lankacidin家族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和构效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持。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JAC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支持。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史上仅有4位女性诺贝尔得主。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Dubochet),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Henderson),表彰他们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结构。 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到2017年总共颁发109次。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这8年没有颁发。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到目前为止,只有4名女性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分别为1911年,玛丽·居里;1935年,伊伦·约里奥-居里;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2009年,艾妲·尤纳特。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为1935年,35岁的弗里德里克•约里奥;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为2002年,85岁的约翰•b•芬恩。据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