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基因治疗:什么是基因转移载体?
基因治疗:什么是基因转移载体?
2014-10-20 16:13:57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什么是基因转移载体?
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哺乳类动物细胞有多种方法。根据1995-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美国已施行的基因治疗方案(103个)所作的评估,载体种类仍以逆转录病毒为最常用,其次为脂质体,而腺病毒在体内应用数增多,裸DN A亦开始应用。
逆转录病毒是一种RN A病毒,由糖蛋白外壳、两条RN A链和核心蛋白组成,中间还包括有逆转录酶。核心蛋白进入细胞后,逆转录酶以病毒RN A为模板逆转录出DN A,并以单链形式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成为原病毒( prov irus) 。原病毒具有与逆转录病毒相同的基因结构,即LTR-gag-pol-env-LTR。 LTR含启动子、增强子、整合信号及转录终止多聚A信
号等;在病毒基因组中间是三个结构基因, g ag 基因编码核心蛋白, 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 env编码外壳糖蛋白。
这三个结构基因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与病毒RN A的合成包装和DN A整合等机制无关。因此,若把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的三个结构基因去除,而用目的基因DN A代替它们,使原病毒转变成为目的基因的载体,这种原病毒载体由于已去除了gag等三个结构基因,失去了制造病毒蛋白产生后代的能力。
这是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的前提。
由于逆转录病毒的整合位点是随机的,一旦载体插入到某个关闭的抑癌基因附近时,有可能诱发癌症。因此,只有建立高效安全的载体系统,基因治疗才能进一步应用研究,这也是目前基因治疗未能在临床上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新联合疗法或能有效抵御恶性黑色素瘤
●
面对“一罩难求”,口罩如何省着用?
●
华南理工大学妙用三聚氰胺、甲醛和纸浆,构筑三维油水分离材料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肿瘤,其产生可能与基因、环境等因素有关。虽然恶行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但是具有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关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也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一种名为NKTR-214(也称为bempegaldesleukin)的免疫疗法药物联合注入抗肿瘤T细胞,或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免疫反应来帮助有效抵御恶性黑色素瘤的进展。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中,高剂量的白介素-2(一种免疫系统的蛋白信号分子)对转移性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具有活性,但白介素-2较高的毒性且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的原因,限制了其在癌症患者中的使用。NKTR-214是一种经过工程改造的IL-2细胞因子前药,可通过白介素-2受体CD122的偏向性提供通过白介素-2途径的持续激活。研究中,科研人员将NKTR-214与过继细胞疗法相结合来对小鼠进行检测,通过实验发现,相比白介素-2,NKTR-214表现出更优越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在诱导肿瘤组织而非周围组织中Treg耗竭的同时,系统性地扩展了抗肿瘤CD8+T细胞。这表明,NKTR-214与T细胞介导的抗癌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如今免疫疗法大大改变了恶性癌症患者的癌症治疗,但其仅仅能对一小部分患者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将NKTR-214与过继细胞疗法相结合或能有效治疗更多恶性实体瘤患者。后期研究人员还会继续深入研究来评估这种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Sharma,M.,Khong,H.,Fa’ak,F.etal.BempegaldesleukinselectivelydepletesintratumoralTregsandpotentiatesTcell-mediatedcancertherapy.NatCommun11,661(2020).doi:10.1038/s41467-020-14471-1

目前人们最关心的,除了仍然严峻且复杂的疫情外,当属口罩紧缺这一问题。现在不仅药店、超市、便利店没有口罩在售,而且各大电商平台也都纷纷售罄,面对“一罩难求”且家里口罩库存告急的情况,如何有效节省口罩呢?减少外出,正确地使用口罩是关键。首先,减少外出,是最有效地节省口罩的方法。另外,普通群众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的场所,可以不佩戴口罩。其次,在前往人员密集、医院或疫区需要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要正确掌握佩戴和摘脱口罩的方法。佩戴时,要先洗手,然后将有金属条的部位朝上,浅色面贴着口鼻,深色面朝外,接着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然后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最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完全覆盖鼻子和嘴巴。摘脱时,注意不要触碰口罩的外层,可通过取掉挂在耳朵上的绳子将其摘下,后丢弃到垃圾桶,然后要及时洗手,保证手部卫生。近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呼吁大家不要浪费口罩,同时表示口罩无需一次一换,保护的好是可以再次使用的。科学保存口罩非常必要。口罩之所以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主要是由于过滤层,如果过滤层被分泌物弄湿或者弄脏,其防护性能就会下降,一般不建议一次性口罩再次使用。但是由于目前一罩难求,口罩要省着用。所以如果是健康人群戴过,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自然晾干后可以下次用。需要注意的是,口罩临时取下时,不要直接折叠后放入口袋等地方,最好于通风处摊开,避免内面与外面有接触污染的可能。另外,不建议使用网上所说的一次性口罩蒸煮、酒精喷洒后可重复使用的方法,因为一次性口罩表面的防水层可能在会在蒸煮、酒精侵袭后损伤,产生肉眼看不到的裂隙,造成口罩防护效果失效。值得强调的是,所以即使在口罩紧缺情况下,如果出入过疫区,或者是存在乏力、发热等症状的疑似病人戴过的口罩,一定要及时更换,并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近年来,日益频繁的石油泄漏和有机污染物肆意排放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危及人类的健康,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高效油水分离成为当前材料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热点。近日,发表在《GreenChemistry》的一项研究报道,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克复院士团队以纸浆(木质纤维)为原材料,采用常见的大宗化学品三聚氰胺和甲醛对纸浆表面进行改性修饰,构筑了具有在水下超疏油/油下超疏水的三维油水分离材料。据了解,此项研究中,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反应改性得到的木质纤维表面呈现较多的微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且碳、氮、氧三种元素分布均匀。微纳米结构的涂层表面的非极性官能团能够与油分子形成稳定的油层,从而使得水难以再次润湿纤维。根据水/油密度可选择不同的油水分离方式:当油密度小于水时,将改性纤维用水润湿,通过重力过滤的方式实现油水分离;当油的密度大于水时,将改性纤维用油润湿,同样可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可用于不同类型油的过滤分离(重油)和吸附(轻油),分离效率达99%以上。此项工作所用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降解后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氮源,具有可持续性。且制备方法简单,可满足油水分离应用需求,适用于各种油污染环境的治理。不仅拓宽了植物纤维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为制备更多类型的油水分离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链接: 三聚氰胺甲醛参考文献:LeiKang,BinWang,JinsongZeng,ZhengCheng,JinpengLi,JunXu,WenhuaGao,KefuChen,Degradabledualsuperlyophobiclignocellulosicfibersforhigh-efficiencyoil/waterseparation,GreenChem.,2020,22,504-512,DOI:10.1039/c9gc038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