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乌洛托品介绍以及它的产品用途介绍
乌洛托品介绍以及它的产品用途介绍
2014-10-20 16:19:27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本文主要介绍乌洛托品的基本信息,以及其主要用途。
关键词:乌洛托品,用途
乌洛托品的基本信息
乌洛托品正规名称是1,3,5,7-四氮杂三环[3.3.1.1]癸烷,别名:六亚甲基四胺、四氮六甲环、六胺、胺仿。白色吸湿性结晶粉末或无色有光泽的菱形结晶体,可燃。熔点263℃,如超过此熔点即升华并分解,但不熔融。升温至300℃时放出氰化氢,温度再升高时,则分解为甲烷、氢和氮。相对密度1.331(20/4℃),闪点250℃。几乎无臭,味甜而苦。可溶于水和氯仿,难溶于四氯化碳、丙酮、苯和乙醚,不溶于石油醚。在弱酸溶液中分解为氨及甲醛。与火焰接触时,立即燃烧并产生无烟火焰。有挥发性。
乌洛托品的主要用途
1.主要用作树脂和塑料的固化剂、氨基塑料的催化剂和发泡剂、橡胶硫化的促进剂(促进剂H)、纺织品的防缩剂等。
2.是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医药工业中用来生产氯霉素。
3.可用作泌尿系统的消毒剂,其本身无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其20%的溶液可用于治疗腋臭、汗脚、体癣等。它与氢氧化钠和苯酚钠混合,可做防毒面具中的光气吸收剂。
4.用于制造农药杀虫剂。六亚甲基四胺与发烟硝酸作用,可制得爆炸性极强的旋风炸药,简称RDX。
5.还可作为测定铋、铟、锰、钴、钍、铂、镁产、锂、铜、铀、铍、碲、溴化物、碘化物等的试剂和色谱分析试剂等。
6.是常用的军事燃料。
7.用作树脂和塑料的固化剂、橡胶的硫化促进剂(促进剂H)、纺织品的防缩剂,并用于制杀菌剂、炸药等。药用时,内服后遇酸性尿分解产生甲醛而起杀菌作用,用于轻度尿路感染;外用于治癣、止汗、治腋臭。与烧碱和苯酚钠混合,用于防毒面具作光气吸收剂。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取得新进展
●
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
Science:全球首例人体内基因编辑试验实施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取得新进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李泽龙博士等人在CO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串联式催化剂体系上直接将CO2高选择性的转化为低碳烯烃。近日,该研究成果在ACSCatalysis(ACSCatal.美国化学会期刊上发表。 李灿团队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和CO2转化工作。利用清洁能源制H2和CO2加氢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是将温室气体CO2资源化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是有机材料合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传统的合成方法主要是石脑油的裂解和煤经甲醇制备,均需要依赖化石资源(石油和煤)。因此,利用CO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低碳烯烃,既可以实现CO2碳资源化利用,又可以起到减排CO2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CO2在热力学上是比较惰性的分子,实现CO2的活化和高选择性的转化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研究人员构建了ZnZrO固溶体氧化物/Zn改性SAPO分子筛串联催化剂(tandemcatalysts)。该催化剂(ZnZrO/SAPO)在接近工业生产的反应条件下,烃类中低碳烯烃的选择性达到80-90%,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硫中毒性能。实现CO2高效转化为低碳烯烃的关键是串联催化剂体系的构建。团队发现在ZnZrO固溶体氧化物上CO2加氢可高选择性的合成甲醇,在此基础上将ZnZrO固溶体氧化物与SAPO催化剂串联实现CO2直接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红外光谱和同位素实验表明CO2和H2在ZnZrO固溶体氧化物上被活化生成CHxO中间物种,中间物种从ZnZrO表面迁移到分子筛孔道中,进而完成碳碳键的生成。串联催化剂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及关键中间物种CHxO的表面迁移实现了CO2加氢直接到低碳烯烃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耦合。该技术的实现为CO2转化拓展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低碳烯烃的合成开辟了新的路径。

化学词典告诉你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及用途。磷酸铵(Ammoniumphosphate),又称为磷酸三铵,无机化合物,分子式(NH4)3PO4,是磷酸的铵盐,存在无水物和水合物。磷酸铵为无色晶体或灰白色粉末,有时为颗粒,易溶于水。磷酸铵含有氮、磷,是一种复合肥料。 磷酸铵的合成方法中和法:将磷酸氢二铵加入化料罐,溶解于60℃左右的热水中,配制成浓度约50%的溶液,经过滤后把清液送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7%~28%氨水进行中和反应,至pH值为14时生成磷酸三铵溶液,把反应液放入冷却结晶器中,待全部析出磷酸三铵结晶后经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磷酸三铵。磷酸铵的用途磷酸铵是一种高浓度氮磷复合肥料。磷酸铵在农业上用作肥料时,要特别注意其遇热分解及遇碱分解。在pH值大于7.5的石灰性土壤上,很易发生分解和引起氨的挥发损失,同时使水溶性磷向枸溶性磷转化。主要化学反应为:CaCO3+(NH4)2HPO4——2NH3+CaHPO4+CO2+H2O磷酸铵属高浓速效复合肥料,其N+P2O5的含量都在64%左右,可溶于水,盐指数较高。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盐指数分别为30和34,故作种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作基肥时施肥点不能离幼根、幼芽太近,以免受分子中释放的氨的灼伤。磷酸铵可作基肥和追肥,但因其分子中所含的磷素养分高于氮,其磷酸一铵的N:P2O5比约为1:5,磷酸二铵约1:2.5,为使所含的磷素能在作物生长的早期充分发挥作用,一般宜作基肥,对那些含速效磷较高的土壤或用于水稻等需磷相对较少的作物,即使作基肥,也须配施一定量的氮肥,使N:P2O5的比例调整到适宜程度。磷酸铵可与多数肥料掺混施用,但须避免与碱性肥料掺混,因其能促使磷酸铵分解而释放氨。此外,用磷酸铵作原料,还可配制成多种复混肥料,其主要的品种有:①硫磷酸铵。如由32%磷酸一铵和59%硫酸铵生产的品位为16—20—0的硫磷酸铵,产品的物理性好,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75.8%,比磷酸一铵高;②硝磷酸铵。代表性品种的品位有25—25—0、28—14—0等多种,系由磷酸硝酸混合酸与氨中和的产品;③尿磷酸铵。这是一种高浓度的固体复肥,有N—P型和N—P—K型,如品位为28—28—0和22—22—11等品种,一般由磷酸铵料浆或由粉粒状成品与喷淋粒化的尿素共同造粒而成,产品物理性好,适用于多种土壤与作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全球首例人体内基因编辑试验实施。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17日报道了一项人类医疗史上的里程碑:科学家首次尝试在人体内直接进行基因编辑。他们向一名44岁的患者血液内注入了基因编辑工具,以永久性改变基因的方法来治愈严重遗传疾病。 这项临床试验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受试者是44岁的亨特氏综合征患者布莱恩·马德。亨特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细胞代谢废物无法分解,累积在组织器官中,最终产生机能障碍。马德所接受的基因编辑工具是锌手指核酸酶,而并非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的CRISPR。与后者相比,锌手指核酸酶的“资历”更早,它被认为是第一代基因编辑工具,进行定位的序列更长,操作相对复杂,基因编辑的精准度也更高。本次治疗中,非致病性腺相关病毒将运载着两个锌手指核酸酶和一个正常基因,直达患者的肝部细胞。到达后,锌手指核酸酶将准确找到“工作位置”,像剪刀一样将DNA双链切开,填充进正常基因。通过DNA的自我修复机制,原有的DNA片段会接受新的正常基因。之前的“基因疗法”,是科学家们在培养皿中编辑人类细胞,再注射回人体内,并非对患者DNA直接编辑。而此前疗法也存在治疗范围有限、部分效果不持久的问题。新治疗成效将在三个月内得到确切答案,其一旦成功,将会推动基因疗法进入全面开展阶段。这项试验目前引起了一定的担忧:尽管锌手指核酸酶安全性已经过测试,动物模型也得到良好反馈,但仍会有无法预计的副作用存在。不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参与批准这一项目的官员表示,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该疗法具有危险性,因此也不应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