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乌洛托品介绍以及它的产品用途介绍
乌洛托品介绍以及它的产品用途介绍
2014-10-20 16:19:27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本文主要介绍乌洛托品的基本信息,以及其主要用途。
关键词:乌洛托品,用途
乌洛托品的基本信息
乌洛托品正规名称是1,3,5,7-四氮杂三环[3.3.1.1]癸烷,别名:六亚甲基四胺、四氮六甲环、六胺、胺仿。白色吸湿性结晶粉末或无色有光泽的菱形结晶体,可燃。熔点263℃,如超过此熔点即升华并分解,但不熔融。升温至300℃时放出氰化氢,温度再升高时,则分解为甲烷、氢和氮。相对密度1.331(20/4℃),闪点250℃。几乎无臭,味甜而苦。可溶于水和氯仿,难溶于四氯化碳、丙酮、苯和乙醚,不溶于石油醚。在弱酸溶液中分解为氨及甲醛。与火焰接触时,立即燃烧并产生无烟火焰。有挥发性。
乌洛托品的主要用途
1.主要用作树脂和塑料的固化剂、氨基塑料的催化剂和发泡剂、橡胶硫化的促进剂(促进剂H)、纺织品的防缩剂等。
2.是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医药工业中用来生产氯霉素。
3.可用作泌尿系统的消毒剂,其本身无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其20%的溶液可用于治疗腋臭、汗脚、体癣等。它与氢氧化钠和苯酚钠混合,可做防毒面具中的光气吸收剂。
4.用于制造农药杀虫剂。六亚甲基四胺与发烟硝酸作用,可制得爆炸性极强的旋风炸药,简称RDX。
5.还可作为测定铋、铟、锰、钴、钍、铂、镁产、锂、铜、铀、铍、碲、溴化物、碘化物等的试剂和色谱分析试剂等。
6.是常用的军事燃料。
7.用作树脂和塑料的固化剂、橡胶的硫化促进剂(促进剂H)、纺织品的防缩剂,并用于制杀菌剂、炸药等。药用时,内服后遇酸性尿分解产生甲醛而起杀菌作用,用于轻度尿路感染;外用于治癣、止汗、治腋臭。与烧碱和苯酚钠混合,用于防毒面具作光气吸收剂。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蛇形冷凝管的使用方法及用途
●
曲颈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人工蒸腾:新型高效太阳能水处理结构

化学词典告诉你蛇形冷凝管的使用方法及用途。蛇形冷凝管它是Grahan氏设计,它的内芯管为螺旋形,增加了玻璃管的长度,冷却面较球泡形更大。其它部分与球形相同。同样由于内芯管为蛇形,蒸馏时积留的蒸馏液更多,故适用于做垂直式的连续长时间的蒸馏或回流装置。 蛇形冷凝管的使用方法蛇形冷凝管使用前进行洗净,将冷凝管上端扩大处,用打好洞的橡胶塞连接于烧瓶的支管上,蒸馏烧瓶中加入待蒸馏的物质,然后在冷凝管的水进口(下口)处用橡胶管连接水源,另一根橡胶管连接于上口,便于冷却废水流出。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受瓶,通常用弯形接管连接接受瓶,可使蒸馏液垂直流出。全部装置安装好后,固定于架子上,先开冷却水源,然后进行加热使蒸馏物至沸腾,蒸气沿内芯管遇到冷却水冷却的管壁即冷凝为液滴,流入接受瓶中,即得纯净物质。回流冷凝装置(实际上是作浓缩提纯装置),它将冷凝管通过橡胶塞直接插在三角烧瓶上,三角烧瓶内装入被蒸馏物及溶剂,在进行加热前,先接通水源,再进行加热至沸腾,蒸气上升遇冷却水后冷却的液滴,仍旧回复滴入三角烧瓶内,这样少量的溶剂多次与被溶解物质接触,既不至于挥发损失,又起到充分溶解的作用。蛇形冷凝管的用途适用于科研、大专院校、石油、化工、制药工业、医疗卫生及中小学等单位化验室,作蒸馏、分馏或回流的装置上与蒸馏烧瓶、弯形接管配套使用时起冷凝蒸气和凝聚液滴的作用。冷凝管在选用时,一般讲蒸馏物的沸点越低蒸气越不易冷却,故需要冷凝管要长,内径要粗,反之沸点愈高则蒸气愈易冷却,因此冷凝管愈短愈细为宜。另一方面蒸馏物多、烧瓶容量大,受热面也增加。在同一单位时间蒸气排出的愈多,选用冷凝管也要相对地增加其长度。

化学词典告诉你曲颈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曲颈甑是原始的一种蒸馏烧瓶,其生产工艺与其它烧瓶不同,它是在大炉上、经挑料、吹泡、不用模具完全凭操作工人的经验和技术直接吹制瓶体(具塞的口系灯工焊接,再配磨砂塞),然后经爆口、磨平、退火即成。 曲颈甑的使用方法将曲颈甑洗净、烘干,把被蒸馏物由长颈尾部装入曲颈甑内(具塞曲颈甑由瓶口处加入被蒸馏物),装入量不应超过容量的1/2。根据被蒸馏物冷凝点的不同,可在长颈上再接一根大小头玻璃管,用以扩大冷却面(代替空气冷凝管起冷却作用),然后将曲颈甑固定进行加温,待被蒸馏物沸腾后,蒸气沿长颈馏出,经长颈及大小头玻璃管冷凝,纯净的蒸馏液便由长颈或大小头玻璃管滴入接受器中。曲颈甑的注意事项如以浓硫酸跟硝酸钠反应时,产生的硝酸蒸气要及时冷却,防止逸出。玻璃塞和颈口间通过磨砂吻合。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高效太阳能水处理结构。高效的太阳能转换与利用被视为国家能源的重大需求。其中,光-热(蒸汽)转化在海水淡化、分馏、灭菌等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光学和热学的损耗,传统的光-热(蒸汽)转化效率较低(~40%),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朱嘉教授课题组在高效界面光热转换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成功地实现了最黑等离激元吸收体的制备(ScienceAdvances,2,e1501227(2016));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了首个基于等离激元增强效应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件(NaturePhotonics,10,393-398(2016)),很大程度解决了吸收体的光学损耗问题;随后通过二维水通道的设计来实现吸收体与水体的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器件向水体的热传导损耗(PNAS,113,13953-13958(2016))。近期,该课题着力于最大限度地解决在实际应用中太阳能入射角不断变化带来的光学损耗和热学损耗(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artificialtranspirationforefficientsolarwastewatertreatment”为题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2017,DOI:10.1093/nsr/nwx051)上。该工作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人工蒸腾”结构,突破传统二维平面器件的局限,设计出三维的空心锥形结构,大大缓解了器件在真实环境中对太阳光入射角的依赖性。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蒸发温度,进而有效控制了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损耗。“人工蒸腾”结构的另一个优势是通过一维的供水通道有效控制热传导损耗,从而首次实现了无外界辅助、正常光照条件下85%以上的光-蒸汽转换效率。在应用层面,该工作首次将界面光-蒸汽转换拓展到重金属污水处理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得到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同时也可有效的回收重金属(如金,铜等),为高效的太阳能光-热(蒸汽)的利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