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全球CMO原料药药品市场的发展与进步
全球CMO原料药药品市场的发展与进步
2014-10-21 16:37:31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全球CMO原料药药品市场的发展与进步:纪的全球药品市场约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2倍稳步增长,据统计,全球药品销售额从2001年的3870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6430亿美元,2001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将达7750-8950亿美元。
然而国际医药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难保持经营业绩的强势增长。面对这一困境,企业可将其非核心的、次要的功能和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利用他人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专注于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和业务,以控制营业成本、改进成本效益、降低风险。
目前,在CMO原料药制造领域居于技术领先地位的欧美各国和日本,普遍面临生产、环保和人力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制药厂将CMO原料药的生产转为定向采购或外包生产。国外制剂厂商所需的CMO原料药及中间体的60%左右为外购或合同生产,这个比例还将继续扩大,这为我国的CMO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到2011年,全球制药业生产业务外包规模预计将超过260亿美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
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的产品特性及用途
●
蒙国宇团队研究生物被膜形成机制或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提供新思路

化学词典告诉你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的合成方法及用途。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是一种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分别呈现阳和阴离子性,常与阴、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用,其配伍性能良好。刺激性小,易溶于水,对酸碱稳定,泡沫多,去污力强,具有优良的增稠性、柔软性、杀菌性、抗静电性、抗硬水性。能显著提高洗涤类产品的柔软、调理和低温稳定性。 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的合成方法将等摩尔的椰油酸甲酯和N,N-二甲基-1,3-丙二胺投入反应釜中,加0.1%的甲醇钠作催化剂,于100~120℃下搅拌4~5h,蒸出副产物甲醇,经处理得酰胺基叔胺。然后将酰胺基叔胺和氯乙酸钠投入成盐釜中,参照二甲基十二烷基甜菜碱的工艺条件,制备椰油胺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的用途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是优异的头发调理剂;可配制精品洗发香波、浴剂、洗面奶(膏)及婴儿护肤用品;也是纺织印染行业中一种性能优良的柔软处理剂。同时也广泛用于油田开采上,主要作用就是作为降粘剂、驱油剂和泡沫剂,充分利用其表面活性,浸润、渗透、剥离含油泥浆中的原油,提高三采采收率。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的产品特性及用途。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氧化胺类表面活性剂,本品是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和极性有机溶剂,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呈阳离子性,在碱性条件下呈非离子性。具有良好的增稠、抗静电、柔软、增泡、稳泡和去污性能;刺激性低,可有效地降低洗涤剂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能显著提高产品的综合洗涤能力,在一般用量下,对皮肤和头发非常温和,还具有杀菌、钙皂分散、易生物降解等特点。 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的产品特性1、与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溶性好。2、能产生丰富稠厚细腻的泡沫。对适当比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明显的增稠效果。3、能有效地降低产品中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4、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是理想的调理剂。5、低温稳定性好。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的用途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LAO)对皮肤和头发非常温和,如作为润肤时,可赋予皮肤光滑舒适感,也能使一般原料配制的香波产生稠密的奶油状泡沫,适用于香波,使头发更为柔顺,易于梳理,泡沫细腻,富有光泽,还可用于沐浴露、洗面奶、洗手液、婴儿洗护用品、餐具、盥洗室、建筑外墙等硬表面清洗剂中赋予产品以增稠、减少刺激和增效作用。它与传统的6501相比,具有用量省、效率高、润湿力强、去垢力强的特点。它还具有良好的手感和柔软性能。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蒙国宇团队研究生物被膜形成机制或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提供新思路。11月10日,国际知名期刊ELIFE杂志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蒙国宇团队的最新生物被膜研究论文“StructuralbasisofhostrecognitionandbiofilmformationbySalmonellaSafpili”。论文报道了沙门氏菌非典型菌毛Saf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文章对生物被膜形成机理的阐述,或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细菌生物被膜是菌体为适应环境,粘附于物体或者人体组织表面,通过分泌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胞外基质将自身包裹在其中而形成的聚集膜样物。生物被膜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比如导致牙菌斑的形成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感染。相比较于单个的浮游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会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抵抗,使感染慢性化和反复化,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因此,生物被膜形成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蒙国宇团队长期致力于血液病和病原菌感染结构生物学研究。在生物被膜研究中,该团队2011在国际顶级期刊TheEMBOJournal(《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就首次提出病原菌毒力蛋白Hap粘附素介导细胞间聚合,导致微小菌落及生物被膜形成的模型。据悉,研究团队这次聚焦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沙门氏菌,该菌是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研究主角Saf菌毛特异性表达于大多数临床致病的沙门氏菌表面,由一个顶端SafD亚基连接多个SafA亚基组成。研究发现,Saf菌毛具有多粘附(poly-adhesiveactivity)和自聚(self-associatingactivity)能力。为理解Saf菌毛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获得单个SafD以及三个连续亚基SafDAA的高分辨率蛋白结构。通过分析SafDAA蛋白晶胞结构,大胆提出Saf菌毛可以通过首尾相连“握手式”寡聚来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假说模型。研究人员利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和细胞功能实验,多角度印证了这一模型。该研究结合之前的发现,证明细菌通过胞间粘附分子寡聚促进生物被膜形成是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人员还发现链接菌毛各个亚基间的脯氨酸(Pro20)通过其特异的顺-反式转换来改变蛋白的构象,从而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值得一提的是,脯氨酸在其他类型菌毛亚基间链接中高度保守。专家认为,这项基础研究工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是为沙门氏菌防治(如疫苗和抗体研制)提供精细的靶点蛋白结构视野。二是文章对生物被膜形成机理的阐述,为当今全球抗生素耐药加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抑制细菌寡聚(不以杀死细菌为目的)的崭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