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CMO知识:CMO原料药价格正在不断下降
CMO知识:CMO原料药价格正在不断下降
2014-10-21 16:37:38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CMO原料药价格正在不断下降:
许多非专利药CMO原料药的价格一直持续下降。以抗生素为例, 在过去五、六年里, 尽管抗生素的销售数量不断上升, 但国际抗生素CMO原料药市场价格却在不断下滑。
据统计, 绝大部分抗生素产品2000 年的价格均比1995 年下降了70%~80%。CMO原料药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 包括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和发酵技术的持续优化,产品收率不断提高, 导致单位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其次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成本费用不断降低;此外还有竞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大批CMO原料药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后, 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CMO原料药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决定了以技术工艺水平和规模生产效率为竞争和生存条件的主要手段。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CMO原料药制造业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是规模优势,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CMO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次是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第三是近年来我国化学CMO原料药生产企业技改投入较大, 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许多生产工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CMO原料药价格下降对我国形成CMO原料药的生产优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研究称发现金刚石新来源
●
《自然·生物技术》新方法可无损破译基因表观遗传密码
●
全国LNG价格创新高 进口增速近40%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研究称发现金刚石新来源。传统上,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上)的岩石圈地幔一直是金刚石勘探、研究的主要对象。然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金高的最新研究发现,太古代岩石圈地幔并不是金刚石的唯一来源。国际地球化学领域期刊《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于8月13日在网上公布了其科研成果,并将于10月15日正式发表。 “太古代的岩石圈地幔具有厚度大、地热梯度低等特点,其底部适合金刚石的生长以及长期保存,但对于太古代岩石圈周围陆块是否具有金刚石勘探潜力,过去地质学界一直不清楚。”刘金高说。 针对这一问题,刘金高对采集自加拿大斯拉韦太古代岩石圈以北的帕里半岛和维多利亚岛中部两地的含金刚石岩石样本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含金刚石的岩石圈地幔形成于古元古代(距今20亿年左右),并不是太古代。 “此研究表明,太古代岩石圈周边的古元古代岩石圈也可能具有金刚石成矿作用,金刚石成矿并不是太古代岩石圈独有,这对拓展金刚石勘探前景有重要意义。”他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表示,在此科研过程中,研究者对岩石样本的成分进行了细致分类,排除了一切后期附着的外来物质,因而实验结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此项发现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金刚石的勘探潜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据介绍,金刚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也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物质,主要分布于南部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在我国山东蒙阴县、辽宁瓦房店市等地也有蕴藏。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方法可无损破译基因表观遗传密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破译DNA表观遗传密码的新方法,利用DNA脱氨酶进行基因测序。他们8日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新测序方法克服了沿用数十年的亚硫酸氢盐测序法的局限,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肿瘤生成等复杂生物过程。 表观遗传指的是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对于表观遗传密码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包括癌症在内的一系列疾病,因而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过去几十年里,用来破译表观遗传密码的主要方法依赖于一种叫做亚硫酸氢盐的化学物质。但以此种物质为基础的测序方法虽然有用,却也有不少局限,其中最重要一点是,亚硫酸氢盐会破坏它接触到的大部分DNA,经其修饰后能够留下的测序材料会很少。 此次,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的新方法则有效克服了上述局限。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被称为载脂蛋白信使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BEC)的脱氨酶,这种DNA脱氨酶可以有效区分胞嘧啶修饰状态,其所能达到的效果与使用亚硫酸氢盐相似,但不会损伤DNA。 研究表明,使用新方法测定一种神经元的表观遗传密码,所需的DNA输入要比使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少很多,只有后者的千分之一。过去有些表观基因组研究由于样本稀缺很难开展,测序所需DNA输入大幅降低,意味着测序适用范围的扩大,将有助于推动这类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新方法克服了以亚硫酸氢盐为基础的测序方法的许多局限,扩大了表观基因组分析的范围,提供了研究表观遗传密码的新手段,这对于更深入理解神经系统发展、肿瘤生成等复杂的生物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全国LNG价格创新高,进口增速近40%。10月8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达到了4613元/吨,突破去年“气荒”时创下的高点(4400元/吨)。价格飙升的背后,是今年前8个月,中国天然气进口增速近40%,中国需求的猛增成为推动市场上行的最重要因素。 全国LNG价格创新高液化天然气在价格创纪录的同时,成交量也在突破新高。9月最后一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液化天然气销量达到18.83万吨,创下历史新纪录。而同期,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管道天然气交易量飙升至17.2亿立方米,为2016年最后一周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液化天然气(LNG),在国庆节前最后一周的销量也达到了6.5万吨。 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9月初液化天然气均价为3663.75元/吨,9月18日液化天然气价格为当月最高点4622.50元/吨。9月份,国内液化天然气均价为4031.25元/吨,LNG价格整体上涨10.03%,同比上涨21.47%。 LNG进口增速近40%“目前,国内LNG液化厂出厂价格高于进口的天然气报价。主要因为中石油气源提价和开工率低迷的影响导致价格高企,相较而言进口LNG仍具有价格优势。”银河证券分析师周然认为,由于LNG进口价与日本原油综合指数(JCC)挂钩,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LNG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上涨27.8%,达3402元/吨。 国家发改委披露今年8月天然气运行简况的数据显示,8月天然气产量1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6%;天然气进口量1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6%。1~8月,天然气产量10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天然气进口量7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8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2%。 中国天然气进口增速接近40%。随着冬季的来临,天然气需求恐怕会进一步上升。从区域角度看,北方地区2017年LNG进口量大幅增长,山东、曹妃甸、天津和大连四大接收站合计同比增长率高达86%;东部沿海地区进口量同样增长较大,如东、浙江、上海和启东等东部LNG接收站合计同比增长率为65%;南方地区LNG进口则相对平稳,大鹏、福建、广西、粤东和海南等LNG接收站合计同比增长率仅为13%。 进口成本不断抬升原油价格和LNG价格的不断上涨,正在让中国付出更多成本。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石油1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中国进口天然气金额为2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1.2%。两者合计1856亿美元。 到了2018年,今年1~8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亿吨,同比增长6.5%;进口金额已达15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43.1%。今年1~8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5718万吨,同比增长34.8%;进口金额为228.65亿美元,同比增长64.7%。如果按照今年前8个月增速来看,今年前9个月的进口总额,将超过2017年全年的总和。 尽管如此,中国对于进口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017年,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为37%,2017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352亿立方米,而进口天然气规模为876亿立方米。其中,进口管道气395亿立方米,约占总进口的45%;而进口LNG为481亿立方米,约占总进口的55%。 到了今年前8个月,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804亿立方米,而天然气进口量789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已经上升为43%。一旦进入冬季采暖季,天然气进口量会进一步上升,可能会进一步抬升对于天然气进口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