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精氨酸的简介介绍,它有哪些功能?
精氨酸的简介介绍,它有哪些功能?
2014-10-23 16:50:35
第三方平台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主要介绍精氨酸的基本信息,以及其功能。精氨酸是一种α-氨基酸,亦是20种普遍的自然氨基酸之一。在哺乳动物,精氨酸被分类为半必要或条件性必要的氨基酸,视乎生物的发育阶段及健康状况而定。
精氨酸为白色斜方晶系(二水物)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244℃。经水重解结晶后,于己于105℃失去结晶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溶于水(15%,21℃),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天然品大量存在于鱼精蛋白中,亦为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故存在十分广泛。
精氨酸的功能
精氨酸在以下各种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分裂
伤口复原
排出氨
免疫功能
分泌激素
蛋白质内的功能
精氨酸的分子结构、电荷分布及形成多重氢键的能力,使得它能与带有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精氨酸在蛋白质的外围,能在带电荷的环境下产生相互作用。在蛋白质内,胜肽精氨酸脱亚氨酶能将精氨酸能转化成瓜氨酸。而蛋白质甲基转移酶能将精氨酸甲基化。
作为前体
精氨酸是一氧化氮、尿素、鸟氨酸及肌丁胺的直接前体,是合成肌肉素的重要原素,且被用作聚胺、瓜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合成。
作为一氧化氮的前体,精氨酸可以协助舒张血管。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会压抑一氧化氮的化学作用,所以ADMA被认为是血管疾病的标记,就像精氨酸是健康内皮细胞层的象征一样。
压抑病毒复制
细胞培植研究指出当有机体外(试管内)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比例偏向赖氨酸时,可以压抑病毒的复制。在治疗上的成效却是未知的,但食用精氨酸会影响注射赖氨酸的效用。cas号查询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锂电材料发展趋势
●
金属纳米颗粒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
标准缺失导致的严重性问题

高工锂电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生产企业数量总共有336家,比2012年增加21家(新增30家,退出9家)。2013年新增材料企业数量不如前几年,反映出锂电材料的投资增长趋缓,投资更多的流向中下游。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电池上游材料和设备价格都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一方面这有利于降低电池整体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低端产品泛滥,阶段性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竞争加剧。
正极材料方面,近几年正极材料领域资本投入规模超前,大规模的投资热潮直接导致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高工锂电预计,到2015年,巨大的规划产能释放意味着至少够50亿部iPhone5或者300万辆纯电动车一年的使用量。随着产能释放,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将愈演愈烈,各种材料价格都出现大幅度下降。投资过热的后果就是造成大部分企业负债率提高,库存高企,预计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负极材料方面,2013年天然石墨的价格下降20%左右,人造石墨价格下降15%,随着江西紫宸、江西正拓、湖州创亚等一批企业新建产能的投放,2014 年的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常规石墨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已经难以满足动力电池的功率要求,硬碳和钛酸锂等材料可能是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是锂电企业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新进入者较少,多以现有企业产能扩张投资为主。
2013年,大部分电解液企业的产品价格下降在30%以上。表面上看是由成本下降导致,实质是产能过剩加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众多电解液厂中,只有国泰华荣的毛利率提升10%左右,主要是他的客户主要集中在LG、三星、索尼、松下、光宇等。
可喜的是,锂电设备国产化速度正在加快。市场竞争逐步从过去的价格竞争向性能、技术竞争过渡。对于企业来说,新工艺和差异化设备定位将成为设备领域市场分化的主要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国产设备行业将受到下游市场利好带动,保持30%左右的稳定年均复合增速,并逐步挤压进口设备的市场空间。
参会企业多认为,随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活跃阶段。但是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包括参与企业数量过多、产业投资过热、产能结构性过剩以及终端市场需求低于预期等不利问题仍然突出。
隔膜进口替代空间大
隔膜是锂电池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我国目前进口隔膜预计在1.2亿平方米左右,所占比例已经由前几年的75%下降为50%左右。但进口隔膜价值要远远高于国产隔膜,国产隔膜市场规模约为8亿元左右,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截至目前,公布进入隔膜领域的企业多达40多家,公布的产能近8亿平方米,远远超过全球的总需求量。但目前实际在市场上有产品的企业不到20家,真正得到用户认可的不足10家。在目前已经形成产能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产能是采用干法双拉工艺,和国际接轨的能够将干法单拉和湿法隔膜做好做稳定的企业少之又少。
沧州明珠隔膜事业部总经理谷传明介绍,大量企业一拥而上导致竞争十分激烈,隔膜企业毛利率不断下滑,目前已经从过去的暴利产品变成一个普通产品。但是隔膜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锂电市场不会由于隔膜的降价而大增,几年后可能将会有超过半数的锂电隔膜企业倒闭。
能够进入国际主流锂电企业的供应链,成为衡量隔膜企业水平的最重要指标。随着中国隔膜企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上锂电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那些走在最前面的中国隔膜企业将会逐步进入国际主流锂电企业的供应链,机遇多于挑战。
新乡市中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荆正军认为,高端市场是国内隔膜企业的竞争点。面对高端隔膜市场份额,国产隔膜的发展空间巨大。

最近,利用生物分子如DNA、氨基酸和蛋白质来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青睐。该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生物分子是生命的构筑基元,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已被用于设计和合成在分子水平的纳米结构。生物分子的引入,拓展了纳米颗粒的应用范围,尤其是生物学领域。因此,基于分子辅助技术的合成方法已被用于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如Au和Ag。然而,利用生物分子在水溶剂介质中制备Cu纳米颗粒的研究报道尚未出现。
Cu纳米颗粒在很多领域,如润滑剂、催化剂、热传输纳米流体,电子材料和光学器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电子领域,与贵金属相比,铜价格便宜且电迁移影响小。除了这些,利用生物分子辅助技术合成的稳定分散的水溶性Cu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墨水”结合喷墨打印技术用于构筑低成本电子组元,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有序微纳阵列,也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事业部乌学东研究团队采用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技术制备了具有高稳定分散的水溶性纳米铜颗粒,分析探讨了多巴胺对铜纳米颗粒的高效还原及优异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多巴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还原性的邻苯二酚衍生物,既用作还原剂,同时又用作稳定剂。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其它的介质稳定剂,有效避免了有机残留物的生成。所制备的分散性Cu纳米颗粒稳定性好,放置6个月也无发生沉积迹象。该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效率高、环境友好,为合成在生物技术领域有潜在应用的多种纳米颗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化换热件及配套装备,焦化企业采购余热回收设备时难以选择,为今后的运营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生产制造余热回收装置的厂家现有装备设施、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使得焦化行业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产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上周在天津召开的烟道气余热回收专题研讨会上,一些焦化企业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技术采用热管换热工艺,是将焦炉烟道气中的250℃~320℃的余热回收利用后生产蒸汽,用于替代焦化企业原有的蒸汽锅炉,大幅度降低蒸汽成本,是一项既有节能效益又有环保效益的新技术。该技术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可以享受国家节能奖励及税收优惠,因而产业发展迅速。一些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及余热锅炉厂家纷纷加入到这一行业中,希望在焦化烟气余热利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市场的高速增长之下,潜伏着不小的危机。
天津市环渤海节能减排促进会会长、天津晋盛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顾问王安民介绍:“标准问题已成为焦化行业烟气余热回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缺乏规范统一的换热组件和装置标准。各焦化企业选用的标准不一,造成了余热回收装置材料、工艺相差很大,有的设备投产不到1年即放弃使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据悉,我国目前生产制造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厂家有20多家。由于标准缺失,各生产厂家都按照自己制订的标准执行运作。行业间缺少产品的认同,各企业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阶段。
“由于标准缺失导致的明显问题就是行业发展参差不齐,质量问题充斥整个行业。”中国炼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黄金干这样认为。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设备使用寿命短。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的主要原因多为烟气的酸露点腐蚀,造成设备积灰堵灰严重,换热效率大幅降低,所产蒸汽不能满足正常生产所需。而这一问题居然在一些从事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行业的人看来“很正常”甚至认为设备寿命就是如此。
“因为这个行业标准缺失,所以也导致进入门槛较低。”廊坊市晋盛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高翔抱怨说,许多从其他行业转型来的所谓节能公司缺乏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意设计,而采用模仿和侵犯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方式,用“低价低质”来打市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创新型企业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据高翔介绍,今年他们公司参加了几次焦化行业烟道气余热回收项目的招标工作,发现在个别焦化企业寻求低价中标的情况下,有的投标企业就降低产品标准和配置,在投标时居然能报出低于成本价一半的价格,这样做出来的设备根本不能保证应有的产汽量,因而浪费了大量的烟气余热资源,同时也不能有效减排污染物。
“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也为了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游戏规则,必须制定行业标准。”高翔说道。
黄金干表示,焦化行业烟气余热回收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不能急于求成,但在国家标准未成熟之前,行业协会可对一些大型企业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定产品标准,进行示范交流、研讨,树立标杆,使相关厂家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可以借鉴,从而为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现在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规格化、系列化提升焦化烟道气余热回收产品整体竞争能力。”王安民说。他表示,针对焦化烟道气余热回收装置“标准化”问题研究,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战略研究的需要。国内生产焦化余热回收装置的优势企业应召集行业内企业,聚集全国及全球优质资源,尽快收集、整理、研究、开发当前经济适用而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余热回收及配套技术,引导产业朝着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