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对氨基水杨酸的性质
2014-03-18 09:17:29
第三方平台
乙醇中析出的对氨基水杨酸为白色微小晶体,熔点150~151℃(起泡,分解)。pKa=3.25,0.1%水溶液的PH值为3.5。1g对氨基水杨酸可分别溶于500ml水、12ml乙醇中,它溶于稀硝酸、稀液碱,微溶于醚,不溶于苯。在40℃以上时,对氨基水杨酸水溶液或其盐酸盐会脱去羧基变成棕色溶液(主要生成间氨基苯酚)。对氨基水杨酸钠盐(二水合物) ;其1%水溶液的PH值为7.1g二水合物可溶于2g水中,它几乎不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氯仿和苯。
对氨基水杨酸还有一些重要的衍生物及类似物,它们主要为:氨基水杨酸类衍生物、氨基水杨酸衍生物赖氨酸复盐、5-苄基氨基水杨酸衍生物或其盐、5-n-辛酰基水杨酸及其盐、杂环取代的水杨酸衍生物、一种包覆水杨酸或其衍生物的酯类所形成的化学防晒剂的聚硅氧烷复合粒子、乙酰水杨酸盐、乙酰水杨酸和茶氨酸的水溶性共结晶体。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对氨基水杨酸,
4-氨基水杨酸
相关阅读:
●
叔丁基锂的生产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
偶氮二异丁氰的合成方法以及用途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首次实现双环霉素体外酶催化合成

化学词典告诉你叔丁基锂的生产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叔丁基锂,也称tert-丁基锂、t-丁基锂。高度易燃,可在空气中自燃,储存时必须以干燥氮气保护,使用时也必须非常小心。是一个有机锂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的超强碱。 叔丁基锂的生产方法由卤代叔丁烷与金属锂在戊烷中反应制得。将锂与少量钠一起熔融于干燥的矿物油中,同时加儿滴油酸以防止锉沙粘结。激烈振荡几秒钟后冷却,在薄薄一层玻璃毛上过滤,用乙醚洗涤,然后将铿砂转移到1升的三颈中。此法制得的钮砂直径约1毫米,呈浅银灰色。在三颈烧瓶上装置封闭式搅拌器、顶端有气体导入管的恒压滴液漏斗和与一个矿物油计泡计连接的气体导出管计泡计用来指示氮气及其它气体的流通情况)。瓶上的玻璃接头都应涂上润沿脂。用袒丝做成的Hershberg搅拌器能更有效地搅动混合物,以避免铿砂被形成的盐所复盖或沉降于瓶底而不再继续反应。温度计经气体导管插入瓶中将三颈烧瓶置于干冰一丙酮浴中冷却,加300一400毫升乙醚。在一30℃一40℃和2一3小时内,滴加在室温下与乙醚等体积的叔丁基氯。控制温度不超过一30℃,以使反应顺利进行〔若超过一30℃,会产生更多的不饱和烃而急速逸出气体;但若过分冷却,如在一70℃,反应则很慢产率75%也可用戊烷作溶剂0.2%的金属钠和青酮粉未作锉的活化剂来制备此试剂。叔丁基锂的注意事项叔丁基锂溶液高度易燃,暴露于空气或湿气时易起火燃烧,储存时必须以干燥氮气保护,使用时也必须非常小心。对叔丁基锂的操作应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并穿戴好护目镜、防腐手套等安全装备。一旦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千万不可使用含水或氯代烷烃的灭火器。叔丁基锂参与的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和湿气的氮气或氩气保护下进行。由于反应会放热,因此应控制反应在低温下进行。

化学词典告诉你偶氮二异丁氰的合成方法以及用途。偶氮二异丁氰简称AIBN.溶于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石油醚和苯胺等有机溶剂。遇热分解放出氮气和含-(CH2)2-C-CN基有机氰化物。分解温度64℃。室温下缓慢分解,100℃急剧分解.能引起爆炸着火,易燃。有毒。放出的有机氰化物对人体危害较大。 偶氮二异丁氰的合成方法(1)将水合肼1份、丙酮3.6份投入反应釜内,搅拌下加热至回流温度,继续加热保温回流4~6h,然后降温到60℃。缩合反应生成嗪(丙酮连氮)。(2)将70%的硫酸溶液投入发生反应器中,然后搅拌下加入25%~30%的氰化钠水溶液,即产生氰化氢气。(3)产生的氰化氢气体导入制成的嗪(丙酮连氮)中,控制氰化温度为55~60℃,密封下,反应5h。之后冷却降温至25~30℃,反应2h。然后静置分层,分出废水,获二异丁腈肼。(4)将二异丁腈肼冷却降温至10℃以下,边搅拌,边从釜底通入氯气,温度会略有升高,需控制在20℃以下。尾气用水、碱吸收。氧化反应完毕后,静置沉降,过滤,滤液回收利用,滤饼用水洗涤,分去水后,获粗品偶氮二异丁腈。(5)产品精制采用重结晶的方法。用乙醇将偶氮二异丁腈粗品溶解,过滤。滤液经低温结晶,吸滤,滤液乙醇可循环使用,滤饼低温干燥,即得成品。(6)由水合肼与丙酮于回流温度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嗪(丙酮连氮)。由70%的硫酸与25%~30%的氰化钠反应,制得氰化氢气。然后将得到的氰化氢气与嗪(丙酮连氮)于55~60℃下反应,之后冷却降温继续反应得到二异丁腈肼。二异丁腈肼与氮气在20℃以下反应,然后静置沉降、过滤,滤液回收利用,滤饼用水洗涤,分去水后,获精品偶氮二异丁腈。用乙醇将偶氮二异丁腈粗品溶解、过滤,滤液经低温结晶,吸滤,低温干燥,即得成品。偶氮二异丁氰用途用作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单体的聚合引发剂;作为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单体聚合时的引发剂,也作为橡胶、塑料的发泡剂,用量为10%~20%。本品也可用作硫化剂、农药和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本品属高毒类物质、小鼠口服LD5017.2~25mg/kg,受热分解放出的有机氰化物对人体有较大毒害。;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作高分子聚合物的引发剂。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首次实现双环霉素体外酶催化合成。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功利课题组首次阐明了双环霉素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并实现了双环霉素的体外酶催化合成。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双环霉素是已知唯一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转录终止因子Rho蛋白的选择性抑制剂。作为一种具有桥环三维结构、脂肪链被高度氧化修饰的活性天然产物,双环霉素引起了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领域科学家极大的关注。唐功利研究团队采用体外重构所有酶催化反应的策略来研究双环霉素的生物合成路径。研究人员从环二肽合酶出发,对各酶的功能进行了逐步、逐个的验证,并分离鉴定了几乎所有酶催化中间产物,最终成功地在体外重现了完整的双环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同时也阐明了途径中所有酶的催化功能。双环霉素的生物合成中包括了连续多步惰性C-H键活化,以及在C-H键活化基础上的一步脱氢—环氧化—桥环形成过程(BcmB)。该研究在解析双环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同时,实现了其体外酶催化全合成,不仅有助于将来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创造此类新型抗耐药菌药物前体,还能够为分子合成提供中链氧杂桥环构筑的新途径和C-H键活化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