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四氢呋喃是什么?四氢呋喃的危害有哪些?
四氢呋喃是什么?四氢呋喃的危害有哪些?
2014-10-30 17:14:56
第三方平台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是介绍四氢呋喃的文章。四氢呋喃是什么?四氢呋喃的危害?四氢呋喃的结构式是什么?四氢呋喃的价格。
1、 四氢呋喃是什么?
四氢呋喃是一种杂环有机化合物。属于醚类,是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的完全氢化产物。四氢呋喃是一种无色、低粘度的液体,具有类似乙醚的气味。四氢呋喃具有低毒、低沸点、流动性好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及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树脂溶剂(磁带涂层、PVC表面涂层、清洗PVC反应器、脱除PVC薄膜、玻璃纸涂层、塑料印刷油墨、热塑性聚氨酯涂层);反应溶剂(格式试剂、烷基碱金属化合物和芳基碱金属化合物、氢化铝和氢化硼、甾族化合物和大分子有机聚合物);化学中间产物(聚合生成PTMEG、天然气加味剂);色谱溶剂(凝胶渗透色谱法)。
2、四氢呋喃的危害?
四氢呋喃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恶心、头晕、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能引起肝、肾损害。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由于四氢呋喃是一种有毒的有机聚合物,一般会破坏人的肾功能,所以对男女的生殖系统都有损伤,所以要避免接触。
3、四氢呋喃的结构式是什么?
四氢呋喃 结构式:H2C— CH2 | |H2C CH2 \ / O,别名:1,4-环氧丁烷,氧杂环戊烷,英文名:tetrahydrofuran,简称:THF,分子式:C4H8O。
4、四氢呋喃的价格
由于四氢呋喃是一类杂环有机化合物.它是最强的极性醚类之一,室温时四氢呋喃很容易和水融和,容易变成氧化物,所以存储需要密封并放置阴暗处,目前工业级的四氢呋喃价格约17元/千克。市场稳定。cas号查询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雷尼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磷脂酰肌醇的构成以及生理作用
●
茜素制取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化学词典告诉你雷尼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雷尼镍又译兰尼镍,是一种由带有多孔结构的镍铝合金的细小晶粒组成的固态异相催化剂,它最早由美国工程师莫里·雷尼在植物油的氢化过程中,作为催化剂而使用。1其制备过程是把镍铝合金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铝会和氢氧化钠反应而溶解掉,留下了很干燥的活化后的雷尼镍.多大小不一的微孔。 雷尼镍的制备方法商业上,生产雷尼镍所需的镍铝合金是通过在熔炉中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镍,铁或者铜)和铝熔合,得到的熔体进行淬火冷却,然后粉碎成为均匀的细颗粒。在合金组分的设计上,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合金中镍铝的组成比例,随着镍铝比例的变化,在淬火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镍/铝相,他们有着不同的浸出性能,这可能会导致最终产品有着截然不同的多孔结构。通常采用相等质量的镍和铝进行熔合。二是加入第三种金属的比例。在淬火过程中,有时会加入少量的第三种金属,如锌,铬。它们的加入改变了合金的组成和相图,导致了不同的浸出性能,从而带来了更高的催化活性,所以被称为“促进剂”。雷尼镍的应用对氢气的强吸附性,高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使得雷尼镍被广泛用于很多工业过程和有机合成反应中。除此之外,雷尼镍基本不溶于除无机酸之外的实验室溶剂,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密度(和镍类似,6-7g/cm³),这都有利于反应之后从混合液中分离催化剂。氢化反应雷尼镍主要用于不饱和化合物,如烯烃,炔烃,腈,二烯烃,芳香烃,含羰基的物质,乃至具有不饱和键的高分子的氢化反应。使用雷尼镍进行氢化有时甚至不需要特意加入氢化,仅凭活化后的雷尼镍中吸附的大量氢气即可完成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是顺位氢化产物。另外,雷尼镍也可以用于杂原子-杂原子键的还原。在这个反应中苯被加氢还原为环己烷。由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殊稳定性,直接氢化还原很困难。但是使用雷尼镍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其他非均相催化剂,如铂族元素组成的催化剂,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但生产费用昂贵。还原之后得到的环己烷可以被氧化成己二酸,己二酸作为原料用于工业生产聚酰胺如尼龙等。脱硫除了作为催化剂加氢,雷尼镍还将充当试剂参与有机含硫化合物如硫缩酮的脱硫生成烃类的反应。生成的硫化亚镍将沉淀下来,通过蒸馏,可以与易挥发的乙烷很容易分离。雷尼镍还用于噻吩脱硫同时氢化生成饱和化合物。但这一类反应的机理至今还未有明确解释。

化学词典告诉你磷脂酰肌醇的结构构成以及生理作用。在这一信号转导途径中,膜受体与其相应的第一信使分子结合后,激活膜上的Gq蛋白(一种G蛋白),然后由Gq蛋白激活磷酸脂酶Cβ(phospholipaseCβ,PLC),将膜上的脂酰肌醇4,5-二磷酸分解为两个细胞内的第二信使: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和1,4,5-三磷酸肌醇(IP3)。IP3动员细胞内钙库释放Ca2+到细胞质中与钙调蛋白结合,随后参与一系列的反应;而DAG在Ca2+的协同下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然后通过蛋白激酶C引起级联反应,进行细胞的应答。 磷脂酰肌醇的构成磷脂酰肌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磷酸1,2-二脂酰甘油,二是肌醇(inositol)。它在细胞中对于细胞形态、代谢调控、信号传导和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磷脂酰肌醇生理作用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是被DG-激酶磷酸化成为磷脂酸,进入磷脂酰肌醇循环;二是被DG酯酶水解成单酯酰甘油。由于DG代谢周期很短,不可能长期维持PKC活性,而细胞增殖或分化行为的变化又要求PKC长期活性所产生的效应。现发现另一种DG生成途径,即由磷脂酶催化质膜上的磷脂酰胆碱断裂产生的DG,用来维持PKC的长期效应。首先由激活的SrcPrK和ZAP-70通过LAT使膜结合的磷脂酶C(PLC)分子丁链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磷酸化的PLC-γ发挥酶活性,使底物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两个成分:三磷酸肌醇(1P3)和二酰甘油(DAG)。IP3可迅速地从膜内侧向胞质溶胶中扩散,一方面打开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Ca2+进入细胞内,同时开启细胞内钙池(内质网)增加Ca2+-的释放,协同提高胞内游离钙的浓度。胞质Ca2+含量的上升,激活一种称为钙调蛋白(camodulin)的Ca2+结合蛋白,后者可调节其他酶类的活性,并最终导致钙调磷酸酶的激活。

化学词典告诉你茜素制取方法以及它的用途。茜素是一种典型的媒介染料。可从茜草根部提取。早在3500年前,茜素就在中亚、埃及、欧洲和中国被作为红色染料使用。1826年,法国的皮埃尔·让确认了茜草根含有两种染料,即茜素红及红紫素。这种曾在过去被作为天然植物染料用于制作热焰红的纺织品,通过最新技术,可用来制备新型"绿色"电池。 茜素制取方法茜素的首个合成路线是1868年由德国化学家卡尔·格雷贝、卡尔·里伯曼和英国化学家威廉·珀金几乎同时发现的。格雷贝和里伯曼的方法十分昂贵,难以投入生产,相反,珀金的方法之一便是以煤焦油产品蒽作原料,先制取蒽醌,然后磺化、碱熔得到茜素,产率很高。因此该法仍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制取茜素的方法。工业上以蒽醌-β-磺酸、烧碱和氯酸钾或硝酸钾共同加热而制得。也可由植物茜草的根中获得。茜素有什么用途酸碱指示剂(0.5%溶液),pH变色范围5.5(黄色)~6.8(红色);作铝、铟、汞、锌和锆的点滴试剂;神经组织和原生动物活体染色的染色剂。染料,可用于棉的染色和印花,而且是合成与其结构类似的媒染染料的原料。1、定性鉴定Al在Al3+的aq中加入茜素的氨溶液,生成红色沉淀。Al(OH)3+3C14H6O2(OH)2=Al(C14H7O4)3+3H2O2、在电镀行业沉淀Cr3+在电镀氰化铜溶液中,Cr3+是有害杂质,由于罗谢尔盐的存在,不能用碱沉淀出Cr3+,使用茜素才能使Cr+沉淀,这是一个特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