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中国CMO原料药海外市场注册营销策略
中国CMO原料药海外市场注册营销策略
2014-10-30 17:20:08
第三方平台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化学CMO原料药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CMO原料药的产能已不是问题,因此,想扩大海外销售市场规模,提高化学CMO原料药营销策略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国CMO原料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注册营销
注册营销对于以国际市场为主的CMO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CMO原料药向国外规范市场输出必须要通过进入国的资格准入。欧洲国家的COS 认证、EDMF 文件,美国FDA 的DMF 文件,印度的CMO原料药注册成为近两年中国企业CMO原料药出口工作的重点。
我国最早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就有产品做了美国FDA 的DMF 文件登记,注册美国DMF 文件号数量较多的企业有山东新华制药、浙江海正药业、扬州制药、上海三维制药、重庆大新和重庆凯林等。尽管DMF 文件号并不是进口许可证,但它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
成功进行国外注册,表明该企业是个重视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企业,也说明该企业有资格向规范市场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 “注册营销”应当成为中国CMO原料药生产企业可利用的一个手段。
此外,还有企业的CGMP 认证、欧盟的REACH 法规,都是国内CMO原料药生产企业需要考虑的注册营销策略。cas号查询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定制合成
相关阅读:
●
乙炔铜的制备方法是什么,有危害吗
化学词典告诉你乙炔铜的制备方法是什么以及它是否有危害,乙炔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2C2。它是一种金属乙炔化合物。同时还是一种对热和冲击敏感的高爆炸药,比乙炔银更为敏感。 乙炔铜制备方法乙炔铜可以在氨气存在下,乙炔气体通过氯化亚铜溶液制备:C2H2+2CuCl→Cu2C2+2HCl反应产物是红色沉淀。该反应可用来检测乙炔。乙炔铜有危害吗乙炔铜可以发生爆炸,爆炸时不产生气体。化合物的阴离子在分解反应中作为氧化剂。 Cu2C2(s)→2Cu(s)+2C(s)乙炔铜可以在铜管或含铜量高的合金管道内部形成,这可能会导致剧烈的爆炸声。这被认为是乙炔厂发生爆炸的原因,导致这样的工厂放弃铜作为结构中的材料。石油化工中使用的铜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有风险。
●
异喹啉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化学词典告诉你异喹啉的合成方法及用途,异喹啉又称苯并吡啶,无色片状结晶或液体,具吸水性,碱性较喹啉强。有类似茴香油和苯甲醚气味。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溶于稀酸。 异喹啉合成方法含喹啉83%、异喹啉15%、甲基喹啉2%的粗喹啉可以作为异喹啉的资源,但一般是在切取237.5-239.5℃的粗喹啉馏分段后,继续切取243-246℃的馏分段,作为提取异喹啉的原料。此馏分段在以盐酸化物形态部分地分离出2-甲基喹啉13-28%、喹啉约3.9%。将异喹啉馏分在酒精溶液中与98%硫酸于35%℃反应生成异喹啉磺酸盐,冷却时,异喹啉磺酸盐比它的同系物磺酸盐先结晶析出。过滤后,用85%的乙醇进行重结晶,再用20%氨水分解,生成的油层用水洗涤后精馏切取242-243℃馏分,则得纯度大于95%的异喹啉。精制方法:将含量约40%的馏分加入硝酸镉,收集生成的沉淀。用硝酸镉苯的混合液洗涤,水蒸气蒸馏处理后用30%氢氧化钠溶液分解,将游离出的油分进行水蒸气蒸馏即得纯品。收率73.0%~74.9%,熔点23.7~25℃。此外,也可用5A型分子筛或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分馏的方法精制。异喹啉用途用于农药、医药、橡胶促进剂、彩色影片增感剂、染料等产品的生产。用作医药、染料、杀虫剂、阴离子交换树脂等的原料,铁的防腐剂,可溶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剂等。与金属形成的加成化合物可用于镍、镉的定量测定和贵金属的定性测定。在苯甲酰化反应和α烯烃的聚合反应中,异喹啉亦可作催化剂使用。
●
《自然》:铜氧化物超导临界温度或有新决定因素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铜氧化物超导临界温度或有新决定因素。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在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铜氧化物的超导临界温度是由电子对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子对数量决定的。这一结论对标准的超导理论提出了挑战。标准超导理论认为,超导临界温度取决于电子对互动情况。 铜氧化物具有高温超导性认清高温超导机制有助于研发室温超导材料,对超级计算机、磁悬浮交通系统、能源生产传输等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自1986年发现铜氧化物具有高温超导特性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远高于常规超导体的原因。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利用其专门设计的分子束外延系统,制作了2500多份锶镧铜氧系超导体样品(LSCO)用于分析。一般来说,在对LSCO薄膜进行工程改造过程中,需要添加锶原子,这种掺杂会在氧化铜表层生成移动电子对,使LSCO和其他通常为绝缘体的铜氧化物变成超导体。而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加大了锶的添加量,远超诱发超导所需的掺杂水平。之前对过度掺杂的研究表明,随着掺杂浓度增加,电子对的密度会降低,科学家将其归因于晶格中的杂质或电子序列紊乱的影响。为寻找答案,此次研究人员运用互感技术对LSCO工程薄膜进行测试,建立了精确的电子对密度与超导临界温度间的线性关系:过度掺杂后,随着掺杂剂的增多,电子对密度与超导临界温度不断下降,直到电子对归零,此时超导临界温度降至接近0开尔文。这一结果明显有悖于过去对金属和常规超导体的标准理解。铜氧化物的电子对研究如果说电子对密度决定超导临界温度,那么铜氧化物的超导临界温度高的原因或许是其电子对较小。以前研究表明,铜氧化物的电子对明显要小于常规超导体的电子对。什么原因导致铜氧化物的电子对较小,是研究人员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