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我国CMO原料药企业面临挑战
我国CMO原料药企业面临挑战
2014-10-31 15:28:31
第三方平台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随着经济实力加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我国CMO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比重也越来越大, 在世界CMO原料药是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CMO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
但是,我国CMO原料药的出口仍然要面对很多贸易上的考验和难关,并且,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也给我国CMO原料药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CMO原料药作为我国唯一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制品,在我国的医药产业结构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我国从2008 年开始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CMO原料药生产大国,但是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中。
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CMO原料药有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理论体系和管理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CMO原料药企业和市场有面临着新的一轮挑战和调整,CMO原料药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和市场梳理。cas号查询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定制合成
相关阅读:
●
纳米载药系统有了智能“开关” 可自控释放药物
●
有机化工春意盎然 年后BPA涨出新高度
●
中国磷肥市场开年承压 业者缺乏信心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纳米载药系统有了智能“开关”可自控释放药物。8日,记者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悉,由该研究生院、江苏大学、苏州大学等专家组成的合作团队在介孔纳米载药系统领域取得突破,该系统拥有智能“门控开关”,可自控释放药物。相关科研成果近日在国际顶尖刊物《先进功能材料》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自控释放”药物实现原理团队成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曾小伟介绍,该研究涉及一种肿瘤部位pH敏感的、可实现药物“自控释放”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通过对传统介孔硅材料进行表面苯甲醛功能基化,并基于广谱抗癌药阿霉素分子的氨基与苯甲醛形成的pH敏感动态共价键,巧妙地形成以阿霉素药物分子自身作为“门控开关”的、药物智能化自控释放体系。据了解,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和载药效率高等优势。对于肿瘤治疗来说,临床上要求药物载体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具备药物的“零释放”,而药物载体在到达肿瘤病灶后,药物分子可以在肿瘤弱酸环境下高效释放。“自我门控”药临床应用广“药物不仅仅是药物,还可兼职用于辅料,这种药物‘自我门控’的开关设计还可灵活地应用于其他含有氨基的生物功能大分子,如抗肿瘤多肽、蛋白质以及DNA/RNA等,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苏州大学博士潘国庆进一步解释。江苏大学教授潘建明透露,目前,该研究已经初步进行了动物体内的考察,并在免疫缺陷的裸鼠身上获得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有机化工春意盎然,年后BPA涨出新高度。春节假期归来,有机化工产品市场一片春意盎然,多数产品喜迎“开门红”,作为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之一的BPA也在此轮涨势中涨出了新高度。 上游纯苯、酚酮联袂领涨,BPA强势跟涨春节过后,除去BPA价格上涨外,上游产品纯苯、酚酮也纷纷“飘红”,其中作为主BPA主要原料苯酚涨幅最大,短短一周时间,国内苯酚厂家接连三次调涨,累计幅度1200-1400元/吨不等。而作为苯酚原料的纯苯由于现货资紧俏及下游苯乙烯需求可观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市场商谈重心亦不断推高。由此,以纯苯为上游的产业链产品之间互相助力推涨之势继而形成。下游需求复苏缓慢,市场交投滞缓虽然节后国内BPA现货价格大涨,但伴随价格不断推高,下游需求跟进情况表现平平,依照往年惯例,春节过后BPA行情普遍存在看涨预期,但今年上涨节奏启动较早,下游需求还未完全恢复,所以市场实单交投较为迟缓。作为BPA主要下游的环氧树脂分为固体环氧树脂和液体环氧树脂,两者的下游终端领域有所不同,所以原料高位的情况下,其利润空间也表现不一。相对于液体环氧树脂来说,受终端需求制约,目前固体环氧树脂对BPA的原料采购较为有限,主要由于其部分下游工厂要于正月十五以后开工返市,所以场内新单情况表现一般。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国磷肥市场开年承压,业者缺乏信心。2017年中国农历新年假期已然结束,商家陆续返市。对于当前仍显得有些“飘忽不定”的磷肥市场,二、三级经销商仍不着急出手,冷静观望为主。基于此,业内人士对于开年承压的磷肥市场,缺乏信心。 磷酸一铵需求减少具体到磷酸一铵方面,2016年四季度,一波接一波全国性环保突击检查以后,装置开工急剧下滑,成就了11-12月份持续拉升的行情,但伴随各地检查陆续收尾,农历新年前夕,前期停车装置集中复开,致使本就缺乏需求利好支撑的一铵市场行情出现反转,以湖北为例,当地55%粉出厂价格瞬间由1950-2000元/吨下滑至1850-1900元/吨,部分经销商年前为回笼资金,更是喊出了1800元/吨的低价。因此,也就更加印证了部分经销商所认可的工厂借装置减产“炒作空涨”的想法,结合春季农业方面对磷肥需求明显少于秋季,规模复合肥工厂部分装置已开始转产高氮肥,故而,对节后一铵价格并不看好。磷酸二铵价格不断上涨磷酸二铵方面,基于前期原材料合成氨、硫磺价格上行明显,加之化肥出口零关税影响,12月至今,场内便不乏拉涨之声,仍以湖北为例,当地64%颗粒二铵由12月初的2000-2050元/吨一路上行至当前的2300-2350元/吨,涨幅高达300元/吨。目前个别企业仍在喊涨,但对于年后行情,小编心存担忧,首先出口方面,印度方面在明确进口肥料补贴政策以后,虽有返市迹象,但整体进程缓慢,加之中国出口肥料价格持续上行,继而降低了其在出口方面的竞争优势,这部分买家开始考虑澳大利亚、沙特等方面的货源。回到国内市场,小编从市场获悉,部分大型二铵生产企业,前期低价待发订单可执行至二月中下旬,且价格与目前市场意欲成交价格相差逾300元/吨。进入三月,基层春耕用肥才会陆续启动,届时基层低价货源充斥,厂家如若想大幅拉涨新单成交价格,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