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发改委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德2014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数据统计
发改委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德2014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数据统计
2014-11-06 15:55:46
第三方平台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德2014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数据统计,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风力、太阳能、水力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占德国总发电量的31%——超越了其他所有的能源载体。
据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分析,可再生能源比例的上升主要归功于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的增长:数据显示,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光伏发电增加了28%,风力发电增加了19%。风力、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在上半年为德国电力市场作出了31%的贡献,发电量为81太瓦时(TWh)。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可再生能源中发电量最高的是风力(26.7太瓦时),紧接着是太阳能(26.7太瓦时)和生物质(25.6太瓦时)。
太阳能与风力发电增加的同时,核电、褐煤硬煤电厂及天然气电厂的发电量呈现下降趋势,部分下降幅度较大。据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分析数据:2014年上半年,褐煤发电量为70太瓦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2%),硬煤发电量约为51太瓦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7%)。核电厂生产45太瓦时电能(减少1.8%),天然气发电厂的发电量为16.6太瓦时(减少25.5%)。
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数据来自欧盟能源交易市场(EEX)及联邦统计局。与其他这一领域的统计数据不同的是,这些数据表示的是净发电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 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 , 化学元素周期律。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能源环境,
能源,
可再生能源
相关阅读:
●
分液漏斗作用是什么,有哪些规格
●
分液漏斗操作步骤及使用注意事项
●
科学家为研制疟疾疫苗提供新候选抗原

化学词典告诉你分液漏斗分类、作用及规格,分液漏斗是一种玻璃实验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做化学实验用的分液漏斗。包括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使用实用,可使实验操作过程利于控制,减少劳动强度,当需要分离的液体量大时,只需搬动活塞的三通便可将斗体内的两种液体同时流至下管,无需更换容器便可一次完成。 分液漏斗分类分液漏斗分为球型、梨型和筒型等多种样式,球型分液漏斗的颈较长,多用于制气装置中滴加液体的仪器,梨型分液漏斗的颈比较短,常用做萃取操作的仪器。分液漏斗作用固液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发生装置:控制所加液体的量及反应速率的大小。物质分离提纯:对萃取后形成的互不相溶的两液体进行分液。分液漏斗规格分液漏斗是用普通玻璃制成,有球形、锥形和筒形等多种式样,规格有50、100、150、250毫升等。球形漏斗的颈较长,多用做制气装置中滴加液体的仪器。锥形分液漏斗的颈较短,常用做萃取操作的仪器。 责任编辑:qxl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化学词典告诉你分液漏斗操作步骤及使用注意事项,分液漏斗是科学研究、化学实验中一种功能较好的实验器皿。分液漏斗常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豹分离。 分液漏斗的操作步骤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漏斗及长颈漏斗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的颈部没有活塞,它不能灵活控制液体。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将漏斗颈上的旋塞芯取出,涂上凡士林,插入塞槽内转动使油膜均匀透明,且转动自如。然后关闭旋塞,往漏斗内注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不漏水的分液漏斗方可使用。漏斗内加入的液体量不能超过容积的3/4。而且不宜装碱性液体。为防止杂质落入漏斗内,应盖上漏斗口上的塞子。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向下流时,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流量,若要终止反应,就要将活塞紧紧关闭,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体。放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顺利流出。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上层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不能加热。漏斗用后要洗涤干净。长时间不用的分液漏斗要把旋塞处擦拭干净,塞芯与塞槽之间放一纸条,以防磨砂处粘连。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大多,以免阻塞流液孔。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姆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2)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3)振荡时,塞子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4)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加夹一纸条防止粘连。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责任编辑:qxl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记者20日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陈启军教授团队针对恶性疟原虫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机理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研制疟疾疫苗提供了新的候选抗原,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疟原虫逃避免疫机制不明确据介绍,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侵害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也包括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以通过一种主动性死亡的方式将染色质及胞浆内的溶酶体颗粒一起释放到胞外,形成网状结构,以捕获并杀死病原微生物。这种网状结构被命名为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简称NETs)。多年来,有关疟原虫逃避人体先天性免疫的机制一直不很明确。疟原虫基因研究研究发现,所有疟原虫的基因组中都含有一个编码类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被命名为TatD-likeDNase(简称TD)。TD的表达与虫体的致病力直接相关。致病力强的虫体表达TD的量显著高于致病力弱的虫体。缺失TD的疟原虫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NETs,而野生型疟原虫可以通过分泌TD到虫体外部,拮抗宿主的免疫系统,其功能可能包括抑制吞噬细胞的趋化和拮抗中性粒细胞释放的NETs。研究人员还发现,经重组TD蛋白质免疫的小鼠对疟原虫的感染具有明显的抵抗力。该研究首次揭示了TD蛋白质作为疟原虫致病相关蛋白质,参与虫体逃避人体先天性免疫的清除作用,这对揭示疟原虫免疫逃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制疟疾疫苗提供了新的候选抗原。 责任编辑:qxl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