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国家电网已成为接入新能源最多的电网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国家电网已成为接入新能源最多的电网
2014-11-10 17:17:29
第三方平台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国家电网已成为接入新能源最多的电网。 11月10日上午,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继续进行第二天的日程,中国国家电网总经理舒印彪介绍,到现在为止,进入国家电网新能源的达到1亿千瓦,这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接入新能源最多的电网,其中风电装机达到了7800万千瓦,太阳能达到了1800多万千瓦。新能源的发展是中国的国策。一直以来,中国能源都是以煤炭为主,这是中国的国情,但是我们致力于今后煤炭的燃烧一定是清洁的燃烧,目前已有相关的技术研发得以突破。
中国有很好的风电和太阳能资源,但是中国的太阳能和风电的发展,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国需求规模大、需求集中,当地负荷少,需要先把能源送到负荷中心。所以,中国的新能源发展,需要做很大的能源基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依靠大电网支撑,形成了一个除台湾以外全国统一的一个电网。同时,我国研发了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远距离可以输送三千公里以上。cas号查询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能源,
新能源产业
相关阅读:
●
《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发现基因技术有望提高农作物产量
●
《科学》科学家用活细胞制作微型传感器
●
全球首例!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研究发现基因技术有望提高农作物产量。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首次通过田间试验证实,利用基因技术增加植物叶片中一种天然蛋白质的产量,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有望成为农作物增产新方法。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但光合作用的核心催化剂经常错误地与氧气分子结合,生成有害物质。光呼吸负责回收利用这些物质,是许多植物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能耗很高,在大豆等农作物中占用了20%到50%的能量,不利于提高产量。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烟草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叶片中参与光呼吸过程的H-蛋白产量增加。两年的田间种植试验显示,转基因烟草的叶片明显增大,产量提高了27%至47%。不过,如果H-蛋白在整棵植株中的表达都增加,就会抑制生长,导致植株矮小。研究显示,气温升高可导致植物光呼吸加强,影响农作物产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提高光呼吸效率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小组计划用大豆、豇豆和木薯展开进一步试验。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用活细胞制作微型传感器。美国研究人员首次使用经基因改造的活细胞制作微型传感器,进而制成胶囊,用于探查胃肠道疾病。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首先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的一种无害菌株,使它遇到血液中的亚铁血红素时发光;再将数以百万计这种菌株填入特制传感器中,覆以半透膜。安装在菌株下的光电晶体管可以测量细菌细胞发出的光量,把信息传递给微处理器,由后者把信息无线发送至附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研究人员开发一款“安卓”系统应用程序,可以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这个圆筒状传感器长大约3.8厘米,运行时仅需大约13微瓦特电量。传感器配备的电池为2.7伏特,可供传感器连续运行一个半月左右。研究人员在由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载的文章中写道,实验显示,这种胶囊进入猪的体内后,能准确探查胃出血信号。他们下一步将研究如何缩小传感器尺寸并开发更多对炎症、溃疡甚至癌症敏感的菌种,以便用于探查人体胃肠疾病。论文作者之一蒂姆·卢猜想,患者今后可能仅需“一周或一月吞下一粒”电子胶囊,就能取代传统的结肠镜检查,尽早探查癌症早期征兆。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以供体干细胞、藻酸盐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创造出一种特制的“生物墨水”,并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人眼角膜。这意味着,人类未来可获得无限供应的眼角膜。当然,这种眼角膜用于移植可能还需假以时日。 纽卡斯尔大学组织工程学教授车康恩(音译)领导的团队在近日出版的《实验性眼研究》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将健康人士捐赠的眼角膜干细胞(眼角膜基质细胞)与藻酸盐、胶原蛋白混合,制造出一种能用于3D打印的“生物墨水”,随后使用一台廉价3D打印机,将生物墨水成功挤压成同心圆,最终形成人眼角膜的形状,整个打印过程不足10分钟。而且,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继续发育。车康恩表示:“全球很多团队都在努力研制理想的生物墨水,希望使这一过程切实可行。我们的‘秘密武器’是藻酸盐和胶原蛋白混合而成的凝胶,其可以保持干细胞的活力,同时产生足够坚硬(可以保持其形状)又足够柔软(可从3D打印机的喷嘴挤出)的材料。”研究人员也证明,他们可以通过扫描病人的眼睛获得数据,快速打印出大小和形状合适的眼角膜。当然,车康恩也指出:“这种3D打印出来的眼角膜还需接受进一步测试,用于实际移植可能还需几年时间。但我们已经证明,使用从人眼获得的材料来打印眼角膜完全可行,这一方法有望解决全球眼角膜紧缺这一难题。”作为人眼的最外层组织,眼角膜的主要作用是聚焦视线——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目前可供移植的眼角膜极其短缺,全球约有1000万人需要手术来防治由于沙眼等疾病而导致的角膜盲;此外,由于烧伤、事故或疾病引起的角膜功能障碍,导致约500万人完全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