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对氨基水杨酸的广泛应用
2014-03-18 08:51:05
第三方平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4-氨基水杨酸被启用治疗结核病。它是除了链霉素之外,人们发现的第二种能够有效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氨基水杨酸是治疗结核病的标配药物之一。
氨基水杨酸在美国的商品是Paser;市面上还曾经有过商品名为Pasinah或Pycamisan 33的氨基水杨酸与异烟肼组成的复方制剂。
差不多也是在四十年代时期,4-氨基水杨酸也被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并可以对其中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医治效果较为出色,现阶段对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方面,4-氨基水杨酸基本上已被柳氮磺胺吡啶和美沙拉嗪等药物所取代。
4-氨基水杨酸也可以被医学界研究用于治疗锰中毒,其中一项17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它可能比其他常用的螯合剂效果要好。
对氨基水杨酸可以对结核病、炎症性肠病、锰中毒进行卓有成效的治疗,在其他一些方面,还可以制备色料和颜料,也可以用于分析出试剂酸碱荧光指示剂以及作为镀锌光亮剂,整平剂和匀镀剂,用于碱性镀锌。在可以预想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氨基水杨酸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对氨基水杨酸更多资料,查看对氨基水杨酸专题:http://www.b2star.com/topic-65-49-6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对氨基水杨酸,
4-氨基水杨酸
相关阅读: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之新材料类
●
食药监总局确定8类食品为今年监管重点品种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检查结果

纳米是微观世界的一种长度的度量单位,原称毫微米,它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这么小的“东西”,我们用肉眼肯定是看不见的,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纳米材料的发现,在科学技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受到广泛关注。纳米技术的科学家们坚信,“小”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已纷纷制定纳米技术相关战略和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日本工程师们制成了直径只有1~2毫米的静电发动机;用极微小的部件组装成一辆只有米粒大小、能够运转的汽车。德国工程师制成了一架只有黄蜂大小且能升空的直升机、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发动机以及供化学行业使用的火柴盒大小的反应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制备出了一种纳米金属,居然使金属从导电体变成了绝缘体,用纳米大小的陶瓷粉末烧结成的陶瓷制品再也不会一摔就破了。俄罗斯研制出的纳米打印机,可以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打印文字和图案,如玻璃、镜子、木材、石材和布料,甚至于不耐热的材料。
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正积极开展纳米技术研究与开发,目前已有微直升飞机、微马达、微泵、微喷器、微传感器等一系列微机电系统元器件问世。此外,我国在超高密度存储,医疗器械,环境保护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也在加紧进行探索研究。
纳米科技的内容包含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光子学、纳米检测与表征。而纳米材料与技术又是这些分支学科的共同交点,是纳米科技的核心和基础。这一点,或许也是教育部决定将原来研究生阶段才有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在本科阶段开设的原因之一。
就目前纳米科技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欧、美、日已大力发展多年,美国、德国、日本每年用于纳米技术研究的投资均在数亿美元。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刚开始不久,无论是科研水平以及与市场的契合度,与欧美日差距都还很大。但是差距大也意味着潜力、空间大。纳米科技在我国的兴起,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当纳米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肯定会急剧上升。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确定把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饮料、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8类食品作为2014年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监管的重点品种。这是记者28日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获悉的。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和区域特色食品特点,确定本地区需要重点治理的食品品种,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扎实做好重点食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防范安全风险,着力消除各类隐患,切实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底线。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要综合运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行政执法等手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从原辅料采购、过程控制、检验检测、出厂放行等各个环节入手,改进企业生产条件,切实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针对抽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以白酒中塑化剂、含油脂类食品中塑化剂、植物油中苯并芘、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以及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食品添加剂等危及人体健康安全的关键指标为重点,依法组织开展重点食品的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检。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类别,且品种多样,发展很快,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广泛。为切实保障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去年年底部署了全国复配食品添加剂获证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此次专项监督检查的重点是检查复配食品添加剂获证生产企业实际生产产品是否与许可范围一致;产品配方是否与许可一致;是否存在添加非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行为;企业原辅料进货验收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产品标签是否规范等。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总局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主要采取实地检查和监督抽检等方式开展工作。检查结果显示:全国复配食品添加剂获证生产企业共计745家,通过专项监督检查,尚未发现企业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
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个别企业产品标签不规范,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出厂检验和销售记录不全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督促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主体责任。同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抽检,对于抽检查明存在产品不合格的企业,依法从严查处。下一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结合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研究制定坚强复配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各地严格依法监管,构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