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掌握化疗带来好效果
2013-11-04 13:04:32
第三方平台
传统的癌症化疗药敏试验(即疗效试验)是通过人工方式,对癌细胞进行一对一的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德国科研人员新近推出一种高效的体外试验法,可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日前发表公报说,这套名为“个性化自动化疗药敏试验新型诊断系统”的药敏试验法,由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蒂宾根女子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开发。
研究人员利用一些带有磁性微粒的抗体识别癌细胞并附着其上,然后用磁筛选法使癌细胞从组织样本中分离出来,这样能分离出的癌细胞比常规方法明显增加。
分离出来的肿瘤细胞会放置在各种细胞增殖抑制剂中进行培育。此后,研究人员再使用ATP荧光检测法评估这些含有细胞增殖抑制剂的化疗药物是否成功杀死了癌症细胞。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它是细胞的能量源,细胞新陈代谢速度越快,ATP浓度就越高。
由于癌细胞新陈代谢速度远快于正常细胞,ATP浓度高就表示癌细胞多。反之,ATP浓度低则代表癌细胞少,说明化疗药物有效。研究人员在样本中加入荧光染料,让它们附着在ATP上,就可以显示ATP的浓度,进而了解癌细胞的数量和药物的疗效。
这一试验法可以自动进行,相比传统的人工试验,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效果和稳定性,从而降低癌症化疗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免疫功能,
肿瘤生物治疗
相关阅读:
●
pm2.5口罩真的有用吗,能防甲醛吗
●
《美国化学会志》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化学通讯》洛阳师范学院等开发铬酸根新型吸附多孔材料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pm2.5口罩是否真的有用以及pm2.5口罩能否甲醛。我们都知道pm2.5口罩设计的初衷是过滤空气中的PM2.5微粒,但是pm2.5口罩作用远不止这些。它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隐形杀手——雾霾、病毒、细菌、尘螨、花粉等微小颗粒。适用于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pm2.5口罩真的有用吗? pm2.5口罩真的有用吗一些声称能有效隔绝PM2.5的口罩,受空气质量的影响可能是概念大于实效。医用N95口罩防雾霾效果最好。 PM2.5口罩的呼吸阻力较大,平时仅在接触非常严重的呼吸科病人时佩戴N95口罩,如进入非典等传染性病房时。普通无纺布口罩纤维根本无法阻隔PM2.5微粒,而活性炭只对可挥发性的有机物等气态有毒有害污染物起作用,对于可入肺颗粒物的过滤效果十分有限。一般棉纱口罩只有防尘作用,N95、KN90等专业用防护口罩,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对PM2.5应该也有一定防护效果。 pm2.5口罩能防甲醛吗pm2.5口罩是可以防甲醛的。pm2.5口罩的滤片是经过纳米银杀菌剂处理过的,它不仅能够过滤细菌病毒,同时对于汽车尾气,二手烟以及甲醛等毒气都具有过滤的作用。而且pm2.5口罩无论是在过滤效率或透气性,抗菌性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是高于普通口罩的。pm2.5口罩广泛应用于防空气污染、防pm2.5、抗菌防病毒、防汽车尾气、装修甲醛、吸收过滤污染毒气等等,产品经国家权威机构认证。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大连化物所傅强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拓展并应用到金属/碳化物催化体系,证明了该作用对于设计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上。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Metal-SupportInteraction,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作用常常会导致界面电荷转移、金属结构改变、分子吸附调变等现象,最终影响到催化反应性能,有关SMSI作用的研究大都涉及金属/氧化物催化体系。过渡金属碳化物拥有类贵金属的电子性质,这赋予了它们非常独特的催化性能。 研究人员从MoO3担载的Au纳米颗粒出发,通过碳化得到Au/MoCx催化剂。Au呈现高分散态,Au与碳化物载体存在电荷转移,其低温水气变换反应活性优异,证实了Au与MoCx载体之间SMSI作用的存在。发现层状高分散的Au和聚集态的Au颗粒可以通过碳化和氧化处理相互转化,并首次报道了由循环的碳化-氧化处理引发的金属与碳化物载体之间动态SMSI作用。在研究中还利用原位表征技术包括XRD、XPS、XAFS等,探讨了Au在载体碳化处理过程中的分散机制,提出MoOxCy中间物种是分散Au的关键。 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金属-氧化物界面效应拓展到了金属/非氧化物催化体系,对于理解金属-载体界面催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洛阳师范学院等开发铬酸根新型吸附多孔材料。日前,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傅红如与合作者一起,开发了一种用于有毒含氧酸根吸附处理的新型多孔材料,在铬氧酸根捕获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化学通讯》。 铬作为“五毒元素”(汞、铬、铅、锆、砷)之一,是水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渣中含有铬酸钠、铬酸钙等六价铬化合物,不仅毒性较强,且容易进入自然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处理含铬废水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光降解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吸附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选择性好,是一种极有吸引力的途径。 该研究团队通过设计半刚性的中性配体2,4,6-三(咪唑苯基)胺,通过与金属离子锌的配位,得到含有一种含有四种微孔尺寸孔道的阳离子型晶态框架。该框架显示出超强的水稳定性,在水溶液中浸泡一年,仍保持较高的结晶度。该多孔材料在对铬酸根的捕获中,不仅展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还显示出极好的循环性。重要的是,该晶态材料进行铬酸根交换之后,依然可以进行单晶结构解析。通过单晶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到孔道内的硝酸根单体被铬酸根取代,铬氧酸根而不是以重铬酸根(铬酸根的二聚体形式)等其他形式存在。该结果表明孔道尺寸效应对铬酸根的存在形态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该研究为设计具有高效铬酸根吸附性能的多孔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