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活性医药定制合成组分市场巨大
2013-11-22 15:43:02
第三方平台
全球活性医药定制合成组分市场巨大,虽然API销售年增长率各地并不相同。其中印度和中国最高,欧洲国家则停滞不前,这对国际APi生产分配影响很大。据考察,中国还处于简单医药中间体定制合成的阶段,而印度则开始一些先进医药中间体定制合成业务。
据意大利化学医药协会(CPI)统计,早在2000~2005年,全球商品活性医药组分(API)销售额年增长率为5%~7%。印度和中国年增长率达到17%~20%,一些欧洲国家公司占销售额的份额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约60%~65%下降到2005年的44%,而中国和印度合计所占份额现已达到19%。据统计,2005年世界API商品市场为280亿美元,其中西欧占44.3%、北美占16.8%、中国占13.1%、印度占5.9%。这一数字在往后几年内变化更大。到2013年中国印度的定制合成业务市场份额明显增多。
其实,全球API最大的定制合成厂家还是那些药品公司,只是它们的API主要限于自用,上述数据并不包括这些药品公司自用的部分。
在新的供应链中,中国向一些药品生产商供应相对简单的医药中间体,而印度则提供相对复杂的医药中间体。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活性医药定制合成组分市场需求必然也会巨大。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定制合成,
医药定制
相关阅读:
●
近年农业部开展农药质量监督抽查 查处农药违法案件3750
●
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在美国去世
●
英国研究出高效、环保提炼废旧电子设备中的金属新方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近年农业部开展农药质量监督抽查,查处农药违法案件3750。据悉,2015年,各级农业部门出动执法人员30万人次、检查农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次、检查农药经营单位26万家次、查处农药违法案件3,750个、涉案农药1,051吨、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 农药质量抽查据介绍,近年来,农业部以开展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为主要抓手,采取“检打联动”的方式,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农药行为,及时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办,加强农药全程监管。每年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开展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和农药企业专项抽查,对抽查发现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行为,公开通报、曝光其违法行为和处罚结果。通过约谈等方式责令其限期整改,并纳入下一年重点抽查名单。对于违法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农药登记证,使其停止生产该产品。打击农药违法犯罪同时,公安部将农资打假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与农药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将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农药犯罪作为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及时认真受理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的农药生产经营案件,同时广辟线索、强化侦办,集中破获了湖南邵阳马某等非法经营农药案、浙江嘉兴孔某等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山东青州高某等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有力震慑。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在美国去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官网消息,该校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化学家钱永健(RogerTsien)于8月24日在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 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去世《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当地时间8月31日援引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称,钱永健是在8月24日美国俄勒冈州的一条自行车道上去世,但具体原因还未确定。《知识分子》9月1日援引的一封邮件显示,钱永健8月24日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出去的,但是一直未归,他的妻子温迪·格劳伯·钱(WendyGlobeTsien)报警,找到他时已经去世。钱永健以前中风过,恢复后重新工作。钱永健此次单独骑车后没有回家,被找到时已经去世,很可能是再发中风。不过,更准确的死亡原因还需要确认。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临安,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是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迭戈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2008年,凭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共享该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钱永健是当今生命科学集大成的科学家,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和诺贝尔奖“双得主”。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得奖项目让钱永健获奖的绿色荧光蛋白被喻为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2008年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公报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改造与显微镜的发明相提并论:“绿色荧光蛋白在过去的10年中成为生物化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引路明灯……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3人中,钱永健走出的可说是绿色荧光蛋白开发历程的“最后一步”,他在下村修与马丁·沙尔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了绿色荧光蛋白特性。对于自己的成果,钱永健谦虚地表示,“我只是将一本晦涩的小说变成了一部通俗的电影而已。”1962年,下村修和他的实验室导师弗兰克·约翰森(FrankJohnson)成功分离纯化出水母中的发光蛋白水母素,并报告了一种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就是GFP。20世纪70年代,下村修又进一步解读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奥秘:含有可以吸收和释放光线的化学基因。1988年,马丁·沙尔菲在哥伦比亚的某个学术研讨会上第一次听说了绿色荧光蛋白,当即很感兴趣。他觉得,绿色荧光蛋白可以作为生物示踪分子,例如,利用这种闪闪发光的蛋白质来观察线虫细胞的活动。钱永健的野心更大,他改造绿色荧光蛋白,通过改变其氨基酸排序,造出能吸收、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蛋白,其中包括蓝色、青色和黄色,并让它们发光更久、更强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公报上说:“这也正是研究人员今天能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的蛋白质、观察它们相互作用的原因。”这一成果,对20世纪生物学先后出现的两次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是生物化学奠基,其成果包括建立了活体细胞代谢通道的基本原理、了解酶的功能、对蛋白质的结构解析达到原子水平等;二是传统基因学与核酸学结合,形成现代基因组学。通过利用大量的先进分析仪器,这门学科在近年取得包括破译人类基因组图谱等成果。但这两门学科都面临一个重大难题——缺少跟踪活体细胞内部和外部分子实时变化的办法。绿色荧光蛋白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作为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希望他获奖可以激励中国的年轻人,“当然,我希望各个国家的年轻人都能受到激励,但我知道,中国人对此会尤其感到骄傲”。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英国研究出高效、环保提炼废旧电子设备中的金属新方法。英国爱丁堡大学8月30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化合物能更高效、更环保地将金从废旧印制电路板中提炼出来,未来有望据此开发出从大量废旧电子设备中分离出金及其他贵金属的新方法。 废旧电子设备提取金属化合物废弃手机、电视和电脑的印制电路板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使用到贵金属金。现有的废旧电子设备处理也会使用一些化学方法将印制电路板中所含的金分离出来,但往往非常低效,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会用到氰化物等有毒化学物质,危害健康的同时也污染环境。改善提炼金属化合物过程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在德国《应用化学》周刊上报告说,他们找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作为“辅料”改善整个提炼过程。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将印制电路板浸泡在弱酸性液体中,让其中的金属部件溶解,然后将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油性液体加进去,就能够有选择性地将金从多种金属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研究人员没有透露这种化合物的具体名称,但预计通过这种方法每年可以从全世界淘汰的废旧电子产品中提炼出300吨黄金。研究负责人、爱丁堡大学的贾森·洛夫表示,每年全球要使用大量的金来生产各类电子设备,如果这一新方法能够投入实际应用,一方面能回收更多金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减少大规模开挖金矿带来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