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价格问题对药品定制合成行业的震荡
2013-11-22 15:45:39
第三方平台
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药品价格问题正在引发医药定制合成行业震荡。由于个方面的原因使然,研发投入、销售难度和实际收益不成比例,成为了大部分国内药企的亟待走出的困境。
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表示:“近几年特别明确的一个信号是,招投标政策使药品价格朝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导致资本市场完全看空医药行业。”
先声药业1.1类新药艾得辛正式开始在全球发行,但任晋生对其市场前景并不十分乐观,“没有医保支持,创新药物的销量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
1类新药是一种全新药物,在任何国家都没有被批准上市,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新药研发总体实力。目前国内有二十多个新药正在申报一类新药,最后获得批准且获得1.1类新药资格的并不是很多,所以国内的1.1类新药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先声药业2010年全年利润额为2616万美元,相对几年前大大减少,且2010年后的近几年销售形势依然受药品价格波动的冲击。几乎所有国内药企都会面对研发投入高以及销售难度大的艰难形势。
各大药企必须紧跟政策并实施符合自身发展的市场战略,同时关注药品研发。定制合成方面的技术与资源,争取早日走出困境。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定制合成,
医药定制,
定制合成,
医药定制
相关阅读:
●
金属纳米颗粒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
标准缺失导致的严重性问题
●
大气治理的首要问题

最近,利用生物分子如DNA、氨基酸和蛋白质来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青睐。该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生物分子是生命的构筑基元,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已被用于设计和合成在分子水平的纳米结构。生物分子的引入,拓展了纳米颗粒的应用范围,尤其是生物学领域。因此,基于分子辅助技术的合成方法已被用于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如Au和Ag。然而,利用生物分子在水溶剂介质中制备Cu纳米颗粒的研究报道尚未出现。
Cu纳米颗粒在很多领域,如润滑剂、催化剂、热传输纳米流体,电子材料和光学器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电子领域,与贵金属相比,铜价格便宜且电迁移影响小。除了这些,利用生物分子辅助技术合成的稳定分散的水溶性Cu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墨水”结合喷墨打印技术用于构筑低成本电子组元,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有序微纳阵列,也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事业部乌学东研究团队采用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技术制备了具有高稳定分散的水溶性纳米铜颗粒,分析探讨了多巴胺对铜纳米颗粒的高效还原及优异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多巴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还原性的邻苯二酚衍生物,既用作还原剂,同时又用作稳定剂。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其它的介质稳定剂,有效避免了有机残留物的生成。所制备的分散性Cu纳米颗粒稳定性好,放置6个月也无发生沉积迹象。该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效率高、环境友好,为合成在生物技术领域有潜在应用的多种纳米颗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化换热件及配套装备,焦化企业采购余热回收设备时难以选择,为今后的运营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生产制造余热回收装置的厂家现有装备设施、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使得焦化行业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产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上周在天津召开的烟道气余热回收专题研讨会上,一些焦化企业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技术采用热管换热工艺,是将焦炉烟道气中的250℃~320℃的余热回收利用后生产蒸汽,用于替代焦化企业原有的蒸汽锅炉,大幅度降低蒸汽成本,是一项既有节能效益又有环保效益的新技术。该技术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可以享受国家节能奖励及税收优惠,因而产业发展迅速。一些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及余热锅炉厂家纷纷加入到这一行业中,希望在焦化烟气余热利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市场的高速增长之下,潜伏着不小的危机。
天津市环渤海节能减排促进会会长、天津晋盛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顾问王安民介绍:“标准问题已成为焦化行业烟气余热回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缺乏规范统一的换热组件和装置标准。各焦化企业选用的标准不一,造成了余热回收装置材料、工艺相差很大,有的设备投产不到1年即放弃使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据悉,我国目前生产制造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厂家有20多家。由于标准缺失,各生产厂家都按照自己制订的标准执行运作。行业间缺少产品的认同,各企业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阶段。
“由于标准缺失导致的明显问题就是行业发展参差不齐,质量问题充斥整个行业。”中国炼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黄金干这样认为。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设备使用寿命短。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的主要原因多为烟气的酸露点腐蚀,造成设备积灰堵灰严重,换热效率大幅降低,所产蒸汽不能满足正常生产所需。而这一问题居然在一些从事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行业的人看来“很正常”甚至认为设备寿命就是如此。
“因为这个行业标准缺失,所以也导致进入门槛较低。”廊坊市晋盛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高翔抱怨说,许多从其他行业转型来的所谓节能公司缺乏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意设计,而采用模仿和侵犯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方式,用“低价低质”来打市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创新型企业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据高翔介绍,今年他们公司参加了几次焦化行业烟道气余热回收项目的招标工作,发现在个别焦化企业寻求低价中标的情况下,有的投标企业就降低产品标准和配置,在投标时居然能报出低于成本价一半的价格,这样做出来的设备根本不能保证应有的产汽量,因而浪费了大量的烟气余热资源,同时也不能有效减排污染物。
“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也为了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游戏规则,必须制定行业标准。”高翔说道。
黄金干表示,焦化行业烟气余热回收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不能急于求成,但在国家标准未成熟之前,行业协会可对一些大型企业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定产品标准,进行示范交流、研讨,树立标杆,使相关厂家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可以借鉴,从而为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现在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规格化、系列化提升焦化烟道气余热回收产品整体竞争能力。”王安民说。他表示,针对焦化烟道气余热回收装置“标准化”问题研究,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战略研究的需要。国内生产焦化余热回收装置的优势企业应召集行业内企业,聚集全国及全球优质资源,尽快收集、整理、研究、开发当前经济适用而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余热回收及配套技术,引导产业朝着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些低技术水平、以低价竞争的企业开始蜂拥进入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并且已出现脱硫技术不达标、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进入1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意外遭遇了雾霾的强烈“狙击”,上海、南京等地PM2.5指数频频爆表——推开窗却“伸手不见五指”已成为人们相互调侃的笑话。
随着京津冀长三角雾霾迅速连接成片后,中国竟有20个省份共10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在来势汹汹的雾霾面前,国人已经“无处可逃”。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此刻节能环保产业的地位正日益凸显。随着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加剧,大气污染治理行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但是技术水平不高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试图通过低价竞争获取项目等不良现象也开始出现。
治理任务重
近年来,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目前,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主要包括脱硫、脱硝、除尘三大重点领域。
“2012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总体产业规模达975.1亿元。”赛迪经智城市投融资咨询中心高级咨询顾问江晶晶告诉记者。
来自赛迪经智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脱硫产业规模总体上增长平稳,整体产业规模超过132亿元;脱硝行业产业规模约为544.5亿元,总计新增脱硝机组容量1.53亿千瓦;除尘行业的市场规模则接近300亿元。
不过,江晶晶指出,虽然中国在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产业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效,但严峻挑战仍不断出现。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林良敏也对记者指出,虽然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的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最为明显的是,中国雾霾范围的扩大与严峻程度的加剧。
而从细分领域来看,江晶晶指出,中国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脱硫任务仍然艰巨。
目前,我国60%以上省份单位面积的年煤炭消费量都高于国外,而且50%的煤炭消费来自非电力行业,仅部分东部沿海省份的单位面积汽柴油消耗水平接近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此外,中国工业尚处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电力、建材、冶金等行业增长较快但污染也非常严重,所产生的粉尘、烟尘数量巨大,因此中国的除尘设备潜在市场也非常巨大。”江晶晶说。
目前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主要扶持脱硝,因此她预计未来“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扶持脱汞甚至脱碳行业。(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