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资讯频道 本文主要讲的是关于基因治疗血友病的研究情况及发展文章,血友病分为遗传性血友病和获得性血友病。临床表现为儿童期有严重出血倾向,但到青春期后自发出血减轻。本文主要简述的是我国在血友病B的生物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情况与发展方向。
基因治疗是一种以改变基因表达为基础的治疗与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多因素疾病的方法,它通过基因工程的实验手段,将正常基因(包括调控序列)导入基因缺陷的患者体内,使导入的基因发挥作用或使缺陷基因在原位得以校正和修复,从而纠正基因缺陷导致的各项异常表现。自1979年被首次运用于疾病治疗研究以来,基因治疗经过了准备期(1980—1989年)、狂热期(1990—1995年)和理性期(1996年至今)3个阶段,这其问,因其所引发的毒副反应以及生殖细胞水平的基因治疗所涉及的一些伦理问题,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国内自薛京伦等[8于1991年首次开展血友病基因治疗以来,血友病的基因治疗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于2O世纪末期有了长足进展。
血友病所以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首选在于:
1.血友病系单基因造成的凝血紊乱,基因水平上的发病机制已较为清楚,如FⅪ基因突变的相关数据库已建立。较之以前在血友病相关凝血因子基因、蛋白结构及其功能上的研究,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以及FⅧ基因表达的调控[9]。
2.正常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含量很少[(g—mg)/L],并且约正常凝血因子浓度的1O就可以维持正常凝血,而对于FⅧ缺乏患者来说,1%一5就能维持正常凝血。
3.凝血因子在血浆中的水平没有很严格的调控,凝血因子在正常人群中的范围跨度较大,FⅧ、FIX的正常上限可达150。
4.除肝脏能产生凝血因子外,其它一些器官也能产生,靶器官的可选择范围较宽。
5.凝血因子的相关基因已经克隆分离。
6.构造动物模型时可选用体型较大的动物(如狗),与人体环境较为相近。腺病毒载体于上世纪9O年代开始应用于人体内的基因治疗,在以小鼠、狗和猴子等动物为模型的实验中,均成功地表达了凝血因子并纠正了凝血紊乱的表型,这都显示出血友病基因的希望。随着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重要性被人们所认识,载体的开发和改造也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尤其是重组腺病毒的使用,使血友病的基因治疗有了可喜的前景Il。迄今为止,虽然尚无1项动物实验得到凝血因子终生持续表达的阳性结果,但长达几年的表达效果已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在价值。1994年的首次临床实验方案采用了逆转录病毒载体途径;1995年则以人皮肤角质细胞为靶细胞,以鼠科白血病病毒为载体,将FIX的cDNA转入角质细胞中进行培养,结果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到了角质细胞的染色体上。
目前国际上关于血友病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GenStar公司研制的MAx—ADFⅧ腺病毒载体由1种普通的感冒病毒改造而成,该载体中所有与递呈病毒相关的基因都被编码FⅧ的基因所替代,目前MAX-ADFⅧ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Il。Avigen生物技术公司用于治疗血友病B的Coagulin—B(TM)基因疗法通过肌内注射给药,临床试验进展良好,并已申请新药调查。我国在此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血友病B基因治疗研究,以皮肤成纤维细胞等为靶细胞,采用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及其相关病毒等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作了人FIX的离体表达、动物试验和安全性检测等一系列研究,并早在1993年就进行了血友病B成纤维细胞的临床I期基因治疗试验,该课题组研制的AAV2一hFIX注射液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I期临床研究批文,标志着我国血友病基因治疗已获得突破性进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三大核电项目将启动,癌症的早期症状信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