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苏拉明钠治疗肿瘤疾病
2013-11-22 15:35:47
第三方平台
人类机体在一些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某一细胞对自己的生长失去了正确和正常的生理调控,引发克隆性异常增生所导致的病变,医学上称之为肿瘤。肿瘤按其表现一般在医学上被分为良性和恶性以示区别。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对人类机体的影响不大,大多表现为局部的阻塞和压迫症状,并在一般情况下不对人体造成如恶性肿瘤般极其恶劣的影响。但要是发生在重要器官那后果也很严重。恶性肿瘤则因为很强大的生长性和破坏性以及可能发生转移,所以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
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
苏拉明钠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是由拜耳公司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以及华纳一兰伯特公司进行联合研制所得到的,对人类的肿瘤治疗具有很大的功效。
苏拉明钠有对抗肿瘤的作用,在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均有不错的疗效。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发现苏拉明钠对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也具有一定的对抗和抑制作用。所以苏拉明钠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还是卓有成效的。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苏拉明钠,
肿瘤生物治疗
相关阅读:
●
国内纯碱市场在供需博弈下涨跌两难
●
我国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
●
《化学通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优化新型药物载体材料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国内纯碱市场在供需博弈下涨跌两难。近期的纯碱市场整体成交淡稳,轻、重质碱走势出现分化。轻质碱下游需求淡稳,重质碱下游浮法玻璃行情窄幅上行,重质碱的价格也随之经历了短暂的走高之后,现已暂趋平稳。重质碱整体库存偏少,部分纯碱企业已调整轻、重质碱生产比例,供需关系相对平衡,7月份整个纯碱市场经过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运行阶段。目前轻质碱的主流出厂报价在1450-1800元/吨,重质碱的主流送到报价在1700-1900元/吨。但是随着近期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将全面启动,高压环保政策的的纯碱市场路在何方,是涨、是跌?后期纯碱市场报盘供需博弈下涨跌两难。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环保检查对纯碱企业自身的影响。新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提出的“五步法”环保督查管理新思路,从严治理“散乱污”企业,且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2017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受此影响,停车检修企业逐渐增加,企业装置开工率下降,货源供应也将会出现紧张局面。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封单不报价的现象,目前山东海化、河南金山、四川广宇、昆山锦港、重庆宜化、青海五彩暂时封单不报价。业者拉涨心态较强,上调迹象似乎呼之欲出,但是环保检查不仅仅影响了纯碱市场,对于下游企业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小视的。其次就是环保影响下的下游需求。此次整治的“散乱污”企业重点包括有色金属熔炼加工、橡胶生产、制革、化工、炭素生产、陶瓷烧制等,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届时下游轻工及印染小企业将会基本全部关停,纯碱市场下游需求也将随之减少。这就对后期的纯碱市场也产生了利空因素。而重质碱的下游玻璃行业,也没有在此次的环保风暴中幸免于难。近年玻璃行业也面临环保随时抽查的局面。产能落后的企业去年已多半关停,今年如果环保没有达到标准,一些企业也面临延缓复产。尽管从环保部门督察结果来看,玻璃行业仍问题重重。但不得不承认,环保重压下,玻璃行业产能已有所缩减,产品价格一度直线上升。去年以来,玻璃行业环保监察力度也趋严,生产厂商如果环保达不到标准,要么停产,要么增加脱硫脱硝设备进行完善。山西2510跌130、山东2510跌130、河南2520跌130、广西百色2430跌120、连云港2750元/吨。较上月氧化铝各省市跌幅维持在0-130元/吨。据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7月,全国电解铝运行产能已达到3836万吨,违规违法电解铝在产产能约占8.74%。今年4月,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四部委联合发起了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开启了电解铝去产能的序幕。该专项行动分为企业自查(5月15日前完成)、地方核查(6月30日前完成)、专项抽查(9月15日前完成)和督促整改(10月15日前完成)四个阶段。按照生产1吨电解铝消耗1.93氧化铝计算,上半年氧化铝供应富裕约80万吨,平均每月供应过剩14万吨。综合来看,环保高压下的纯碱市场报盘供需博弈下涨跌两难,后期的纯碱市场在供需博弈下将是涨跌两难。后期规范化生产将成为纯碱及下游企业生存的保障,因此企业应尽快补全环评手续、设备更新等情况。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我国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今天,记者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获悉,由该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团队研制成功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日转化利用二氧化碳高达60吨,成功实现工业示范。 二氧化碳与甲烷不仅仅是典型的温室气体,更是重要的含碳资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即称之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或者干重整。相比较传统的甲烷蒸汽重整,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可以降低能耗的同时缓解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因此备受关注。然而,该反应过程特别容易积碳,将造成催化剂失去活性以及阻塞管道等棘手问题。因此,抗积碳催化剂和专用反应器被公认为是其技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难题。课题组成员张军博士告诉记者,这一反应过程特别容易积碳——就像我们日常用的饭锅底部积的厚厚黑垢,不仅脏兮兮难以清理,还会影响火候,催化剂上的积碳会造成催化剂失活,如果积碳久了,还会堵塞管道。所以,抗积碳催化剂和专用反应器,被公认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技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难题。国内外相关研发尚未达到工业侧线或示范的规模,多是受困于此。经过近10年的深入研究,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人员成功解决了纳米金属的稳定性难题,解决了高效的催化剂和反应器的开发问题,所研制的催化剂在模拟的工况下稳定运行5000小时以上。同时,通过与企业的联合攻关,完成了催化剂研制和反应器模拟研究以及百吨级催化剂的工程放大和生产,在山西潞安开展了万方级装置的建设与运行。8月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对该技术与工业侧线试验装置进行了72小时连续运行标定。专家们一致认为,本研究开发了性能优越的高效纳米镍基催化剂和专用反应器,建成了国际首套万立方纳米/小时级规模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工业侧线装置并稳定运行,建议尽快开展工业化应用推广。据了解,该技术源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工业公司联合启动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项目。“这是一次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示范的积极探索,同时也是三方成功合作的结晶。”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孙予罕告诉记者,合作三方目前正在进行该技术的商业评估,并就全球化的商业推广应用达成了一致意见。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优化新型药物载体材料。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稳领衔中法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快速、温和的方法,显著改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s)在水中的稳定性,克服了CD-MOFs在水中稳定性差的缺点,拓展了CD-MOFs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化学通讯》(ChemComm)上。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新的“明星”材料,迅速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以环糊精为有机配体、钾离子为无机金属中心形成的CD-MOFs,是安全性高的新型药物载体,其微粒尺寸可控、功能多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CD-MOFs遇水迅速崩解,限制了它的应用。现有的增加CD-MOFs在水中稳定性的策略反应耗时长,并降低CD-MOFs的载药能力。因此,合成稳定的多孔性CD-MOFs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上海药物所、法国Paris-sud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组成的合作团队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将胆固醇分子嫁接到CD-MOFs上,在CD-MOFs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疏水性外壳,显著提高了CD-MOFs在水中的稳定性,即胆固醇修饰的CD-MOFs(CD-MOF-CHS)。胆固醇修饰的CD-MOFs(CD-MOFs-CHS)与水接触24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内部结晶性结构和外部完整的形态。CD-MOF-CHS纳米粒可显著提高阿霉素在HeLa细胞的摄取,有效地递送药物。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CD-MOF-CHS载阿霉素纳米粒的生物半衰期和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