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2015-01-05 09:04:10
第三方平台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主要介绍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 为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抑制剂,抑制IMP,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本药并不改变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过程,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利巴韦林体外具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进入体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具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
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
1、静脉或口服给药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即消失。
2、偶尔也会出现疲倦、头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恶心等,多见于应用大剂量者。
3、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结膜炎和低血压,表现为眼内异物感、怕光、瘙痒、红眼和水肿以及视力模糊、头晕、乏力等。
4、吸入用药时偶见皮疹,接触者可发生头痛、皮肤痒、皮肤发红、眼周水肿。
5、动物实验发现本药可诱发乳房、胰腺、垂体和肾上腺良性肿瘤,但对人体的致癌性并未肯定。
6、常见有口渴、思饮、腹泻、白细胞下降、血浆胆红素暂时性升高等,停药后恢复正常;剂量过大时可发生可逆性贫血。
7、偶见有AST、ALT升高。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科研用生物试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建设迫在眉睫
生物试剂是科研的关键性基础材料。近日,中国科学院面向市场创建的第三方科研服务平台喀斯玛的交易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科研机构的中高端生物试剂严重依赖进口——进口品牌交易额累计占比高达79%。 根据喀斯玛提供的数据,自2013年上线以来,共计2052家科研、教育及产业机构在喀斯玛平台交易,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累计交易额高达78亿元,有38%的交易来自生物试剂。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承担重要课题项目的科研机构严重依赖进口——在平台96家产生交易的中科院属机构中,进口生物试剂交易额占比高达83%;平台上医药类高校对进口生物试剂的依赖平均也在81%左右。 其中,我国进口生物试剂中占比排名前五的国家为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和瑞士,占比分别为62%、19%、6%、6%和3%。 平台数据还显示,若将生物试剂按照1000元以下、1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的价格梯度划分,各梯度交易额占比分别为3:6:1,可以看出,中高端试剂是生物试剂交易的主要市场。从分布格局上看,进口试剂有81%分布在中高端市场,有19%分布在低端市场;而国产试剂仅有53%分布在中高端市场,在低端市场的分布却高达47%。 “由此可见,国产生物试剂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市场,在中高端市场还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这是导致其市场竞争乏力的主要原因。”为避免我国生物科研工作受制于人,喀斯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林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筑牢产业创新基础条件,补齐政策短板并加大创新研发支出;二是加速形成产业中高端经济支柱,优先加强前沿领域的中高端试剂的研发及生产;三是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健全生物试剂研发型企业的普惠性政策,并促进优势民族品牌“先走出去”,尤其是在核酸纯化、PCR、蛋白、抗体等细分领域有替代进口试剂潜力的国产领跑品牌,彻底夯实科研地基,摆脱进口依赖,实现中国智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沈慧)
●
理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链条
“发展国产生物医用材料,需要整合多学科研发创新平台,以此理顺产学研技术转化路径,为产业变革创造‘风口’。”5月21日,在西洽会分论坛——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栋在题为“革命性变革中的生物医用材料”主题演讲中,为国产生物医用材料发展支招。 张兴栋表示,当前国内多数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国产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以中低端居多,多数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张兴栋分析,这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能力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再加上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研发周期长,一款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从初始研发到最终转化为产品上市,需要经过实验室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规模化生产、审评审批等多个阶段,且企业需投入大量研发成本,造成国产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当务之急是要把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创新研究和产业化链条打通理顺。”张兴栋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应设立生物医用材料重大科技专项,整合多方资源提升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综合实力,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通过提升创新和集成能力,推出一批产业带动性强、技术集成度高、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
●
《柳叶刀》发布报告:科兴疫苗对儿童和青少年具安全性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6月28日晚,世界权威传染病期刊《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关于3—17岁人群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接种这款疫苗是安全的,且接种两剂后能诱导出较强的中和抗体反应。 据报告介绍,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低龄人群,对“克尔来福”疫苗开展了随机双盲对照Ⅰ/Ⅱ期临床试验。试验在中国开展,涉及500多名3至17岁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结果显示,接种了两剂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志愿者中,中和抗体血清转化率超过96%。绝大部分不良反应都只是轻度或中度,最常见的症状是注射部位疼痛。团队认为,这一结果有助于下一步在更多地区、更广泛的人群中开展相关试验,从而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接种策略提供宝贵的数据参考。 另据印尼媒体报道,印尼总统佐科28日宣布,印尼将开始为12至17岁的未成年人接种科兴疫苗。此前一天,印尼食品药物管理局已批准科兴疫苗在12至17岁年龄段投入紧急使用。近来,印尼因受到德尔塔毒株的影响,疫情反弹,未成年患者数量激增。根据印尼儿科医生协会的数据,目前印尼全国儿童中的新冠病例占比达到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