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苏拉明钠的产品性能及优势
2013-11-22 15:33:57
第三方平台
苏拉明钠是一种多磺酸萘醌盐,是一种合成聚阴离子化合物,具有不参与体内代谢、不通过血脑屏障、局部应用毒副作用小,水溶性高、结构稳定、半衰期长等特点,并且具有阻断多种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肿瘤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等与其受体结合而起到抑制各种类型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抗癫痕药物就是丝裂霉素C和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常见的并发症是结膜切口及滤过泡漏和浅前房, 而5 - Fu的常见并发症为角膜上皮缺损及角膜水肿。苏拉明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中。苏拉明是一种合成聚阴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其血浆半衰期 4 5-5 5天, 在血循环中可存留6个月之久, 它不被组织吸收, 不能透过血一脑屏障,也不能穿透血一房水屏障。
上述特性使其不易被吸收和降解, 利于长期的保留在用药的局部形成局限性高浓度作用区,起到抗增殖作用。苏拉明钠可以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术后有明显的降眼压的作用,其作用优于丝裂霉素C,且苏拉明较丝裂霉素C对于角膜上皮的毒性小。
苏拉明钠和衍生物是有效的抗病毒药、 抗癌药、 抗肿瘤药、 抗原虫药、 强效代谢和免疫调节剂等,但其由于已被证明的困难而使用受限。
苏拉明钠专题http://www.b2star.com/topic-129-46-4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苏拉明钠,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有多久,坏了怎么办
●
制冷剂是什么成分,工作原理是什么
●
制冷剂是危险品吗,主要危害有哪些

化学词典告诉你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有多久以及坏了应该怎么处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站上“风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屡创历史新高。然而,在整个行业高速扩张的路上,有着新能源汽车“心脏”之称的新能源电池却面临问题百出。 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多久很多准车主关心电池是否像手机电池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带不住电了?由于目前还没有人使用新能源电动车太长年限,所以这样的问题暂不好回答。不过,以车辆厂商提供的数据看,电池的寿命都能达到1000-2000次充放电。以此数据作参考,假设每天完成1次充放电,一年365次,那么理论上电池可以使用3-6年。这里面所提到的电池寿命指的是电池带电能力下降到原来的70%(此标准无国标参考)。另外,在车辆质保的5年中,4S会定期对电池进行检测,如发现有性能降低的模块,就会建议更换。可能还会有朋友关心,如果真的到5年后需要彻底更换电池,买一块新电池会不会很贵?以目前看,根据每辆车电池容量的不同,价格也不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价格真不低!基本上能到购车价的80%!但是我们并不用过多担心,因为如果真到了那时候,我们不一定去选择原厂电池。以现在市场上的产品看来,副厂电池价格也就三、四万元,更何况5年以后价格相信还会更低。另一方面看,以现在电动车厂家的发展方向看,续航里程更长、充电速度更快、质量更轻的产品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新材料新工艺的诞生势必能让新能源电动车市场迎来春天。到那个时候,也该咱们换车的时候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坏了怎么办按照国家规定,电池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是正常的,国家规定在保修期内,电池的性能衰减不能超过20%,否则,由厂家免费为车主更换电池。那么,是更换整个电池包吗?不是的,电池包的原理符合木桶理论,有一个短板就会影响整体的性能。一个电池单体衰减,就会影响整个电池包的性能。因此,厂家会免费更换出问题的电池单体,让电池包重新恢复高性能。新能源汽车电池出了保修期怎么办?目前国家规定厂家回收,但因为新能源汽车才上市一两年,老化的电池具体怎么回收,按什么价格回收还没有细则。但随着电池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会有方法解决的。例如,前几年电池成本占一辆电动车成本的50-60%,但现在已经下降到40%。这为将来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化学词典告诉你制冷剂是什么成分以及制冷剂的工作原理,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 制冷剂是什么成分制冷剂的成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别:(1)无机化合物。水、氨、二氧化碳等。(2)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俗称氟利昂。主要是甲烷和乙烷的衍生物。如R12,R22,R134a等。(3)饱合碳氢化合物。如丙烷,异丁烷等(4)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乙烯,丙烯等。(5)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502等。(6)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407c,R410等。制冷剂工作原理制冷机中完成热力循环的工质。它在低温下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转移给冷却水或空气。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中,使用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能液化的工质为制冷剂,如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共沸混合工质(由两种氟利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碳氢化合物(丙烷、乙烯等)、氨等;在气体压缩式制冷机中,使用气体制冷剂,如空气、氢气、氦气等,这些气体在制冷循环中始终为气态;在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由吸收剂和制冷剂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如氨和水、溴化锂(分子式:LiBr。白色立方晶系结晶或粒状粉末,极易溶于水)和水等;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用水作为制冷剂。制冷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饱和蒸气压强、比热、粘度、导热系数、表面张力等。1960年以后,人们对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已将其用于天然气的液化和分离等方面。应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单级压缩可得到很低的蒸发温度,且可增加制冷量,减少功耗。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

化学词典告诉你制冷剂是危险品吗以及具体的危害,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当前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 制冷剂是危险品吗制冷剂一般不易燃,不划为易燃物质,根据其急性毒性,生态毒性也不会划为第6.1项毒性物质和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但大部分制冷的沸点都在室温范围,平常也是以液态相态存在。但很多制冷剂划为危险品,是因为其沸点低,可能需要归类为气态物质,而不是作为液态物质处理。橙皮书中规定气体是:(a)在50℃时蒸气压大于300千帕的物质;或(b)20℃时在101.3千帕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如果归类为气体则都应划为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制冷剂的危害有哪些主要表现在臭氧层消耗。1985年2月英国南极考察队队长发曼(J.Farman)首次报道,从1977年起就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迅速减少一半左右,形成“臭氧洞”持续到11月逐渐恢复,引起世界性的震惊。消耗臭氧的化合物,除了用于雪种,还被用于气溶胶推进剂、发泡剂、电子器件生产过程中的清洗剂。长寿命的含溴化合物,如哈龙(Haion)灭火剂,也对臭氧的消耗起很大作用。氯原子和一氧化氮(NO)都能与臭氧反应,正在世界大量生产和使用CFCs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如CFC12的大气寿命为102年)不易在对流层分解,通过大气环流进入臭氧层所在的平流层,在短波紫外线UV-C的照射下,分解出CI自由基,参与了对臭氧的消耗。归纳起来,要使臭氧发生消耗,这种物质必须具备两个特征:含氯、溴或另一种相似的原子参与臭氧变氧的化学反应;在低层大气中必须十分稳定(也就是具有足够长的大气寿命),使其能够达到臭氧层。例如氢氯氟烃雪种HCF22和HCFC123,都有一个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大气寿命分别为12.1和14年,且氯原子相对活泼,能在低层大气中发生分解,到达臭氧层的数量就不多。因此HCFC22和HCFC123破坏臭氧的能力比CFCs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