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盐酸法食品级磷酸构建了循环产业链
2013-11-21 09:38:59
第三方平台
由其自主研发、设计的1万吨/年盐酸法食品级磷酸项目在埃及试车成功。该项目生产的磷酸产品有效含量在85%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食品级磷酸的技术要求。这也是世界第一套规模化盐酸法食品级磷酸生产装置。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凯恩德利(北京)科贸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盐酸法食品级磷酸生产工艺,突破性地创立和构建了硫酸钾一磷酸一氯化钙的循环产业链。用盐酸代替硫酸来生产磷酸,不仅有效避免了磷石膏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将低品位磷矿高收率地加工成饲料级、工业级和食品级磷酸;降低了对磷矿品位的要求,大大提高了磷矿资源的利用率。
据了解,湿法磷酸工艺即磷矿石通过无机酸分解,先制得肥料用粗磷酸,再经净化除杂,最后浓缩制成纯度与热法工艺相当的高纯度磷酸产品。目前湿法磷酸工艺多采用硫酸分解磷矿得到磷酸,主产物磷酸与副产物硫酸钙的分离是简单的液固分离。因工艺路线简单,硫酸法在湿法磷酸生产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其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低,且“三废”问题严重。
盐酸法磷酸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制粉、溶矿、过滤、萃取、蒸发、除杂等工序,通过特殊工艺对磷酸进行萃取提纯,得到食品级磷酸,并副产氯化钙,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该工艺设备精简,占地面积小。
目前,盐酸的销售市场窄而不畅,并且运输和储存环节都存在问题。盐酸法生产工艺为硫酸钾生产中的副产品盐酸找到了出路,副产的氯化钙也可增加项目效益。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下一步将继续提升工艺水平,生产医用级磷酸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化工,
磷肥
相关阅读:
●
营养学家证实早餐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
半碳化生物质可用于土壤改良 为解决粮食问题带来希望
●
《科学进展》: 聚乙烯废塑料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营养学家证实早餐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营养学家经常强调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新加坡一项研究又为此添加了证据。新加坡临床营养研究中心说,早餐为一整天的血糖指数打下了基础,合理早餐有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早餐与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据本地媒体报道,新加坡临床营养研究中心证实,那些摄取低“血糖生成指数”(GI)早餐和午后点心的人们,全天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人。GI被用于衡量食物对人体血糖浓度的影响,指人摄取一定量的某种食物后血糖变化的情况。低GI食物如粗粮,被人体消化较慢,能带来更长时间的饱腹感,血糖上升速度也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精米精面等高GI食物则相反。新加坡临床营养研究中心在一项研究中给11名男性志愿者分配了GI数值不同的早餐和下午茶,同样的自助午餐、晚餐则由他们自由选择,如此持续两天,并用仪器记录下他们的血糖变化情况。一周后,他们互换早餐,重复同样的实验过程。结果表明,在受试者午餐相同且晚餐可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早餐对血糖有明显影响,采用低GI早餐时受试者全天血糖指数明显低于高GI早餐时,这种差别甚至可以延续至第二天。“这意味着,你在早餐吃了什么为一整天的血糖变化奠定了基础,”新加坡临床营养研究中心负责人亨利教授说。低GI值的早餐能降低糖尿病研究人员表示,采取低GI值的早餐或许有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该研究中的低GI早餐包括杂粮面包和糙米,高GI早餐则包括白面包和糯米饭。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半碳化生物质可用于土壤改良,为解决粮食问题带来希望。日本理化研究所环境资源研究中心菊地淳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半碳化生物质改良土壤综合评价法”,可通过综合分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壤物质结构组成土壤由大小不一的沙石、经微生物分解后残留的腐殖质以及由雨水、河川等带入的矿物质等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交织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保持适度水分,并通过空气通道向植物和土壤生物提供氧气。迄今为止,学术界发表了众多关于土壤环境循环的研究报告,但角度大都比较单一。由于植物通过根部吸收营养、水分和进行呼吸,土壤特征对植物生长影响明显。要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土壤中必须要有充分的湿度和空气。比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土壤非常干燥,含水后土质会变得极其坚硬,使农业栽培面临很大困难。半碳化生物质改良土壤研究小组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的报告称,为改良土壤结构,他们利用核磁共振法(NMR)构建了结构分析方法。他们先对桐油树落叶进行破碎处理,在无氧环境下低温加热至摄氏240度,制成半碳化生物质。然后通过红外光谱法、热分析法、粒度分布和二维溶液核磁共振法进行分析,并从代谢组分析结果确认了由热分解形成的生物质中水分和半纤维素成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小组把半碳化的桐油树以各种比例混合在贫瘠土壤中,结果发现,经过改良的土壤形成了团粒结构,出现了结构稳定的物理特征,证明土壤保水能力提高。此外,土壤改良后还出现了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现象。研究人员称,这一评价方法可对不断扩大的荒漠地带进行土壤改良,使其成为可耕种土地,从而为人口爆发式增长的非洲地区解决粮食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聚乙烯废塑料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正课题组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管治斌课题组合作,在聚乙烯废塑料降解研究中获重大突破。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所所长丁奎岭表示,这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未来解决“白色污染”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imgalt="《科学进展》:聚乙烯废塑料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src="/img/oldnews/20160622/1466559394174477.jpg"title="《科学进展》:聚乙烯废塑料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border="0"height="275"vspace="0"width="365"style="width:365px;height:275px;"/>“白色垃圾”——塑料塑料作为三大材料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废塑料难以降解,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也被称为“白色垃圾”,已成全世界共同的难题。塑料产品聚乙烯难降解聚乙烯是年产量最大的塑料产品,同时又是最惰性和稳定的高分子之一,相比较其它类型聚烯烃(如聚丙烯、聚苯乙烯),更加难以降解。目前绝大部分的废塑料,主要通过填埋和燃烧的方法处理:前者占用土地资源,且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后者增加大气碳排放,并会造成大气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农村,许多地方将废塑料在露天环境下简单燃烧,造成有毒气体(二噁英等)的排放,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降解聚乙烯材料新技术研究人员利用交叉烷烃复分解催化策略,使用价廉量大的低碳烷烃作为反应试剂和溶剂(此类低碳烷烃在石油炼制中大量生成,不能作为燃油或天然气,使用价值非常有限),通过与聚乙烯发生重组反应,有效降低聚乙烯的分子量和长度。在反应体系中低碳烷烃过量存在,可多次参与与聚乙烯的重组反应,直至把分子量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聚乙烯降解为清洁柴油。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降解几乎所有类型的聚乙烯,还能兼容商业级别聚乙烯中各种添加剂,并被证明适用于实际生活中多种聚乙烯废塑料。相比传统的高温裂解,黄正、管治斌等发展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的优点。这一方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主要生成清洁的柴油。这一新方法产生的柴油只有碳、氢元素,燃烧时不会产生含硫、氮的污染物。至于聚乙烯蜡,则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聚烯烃加工领域。黄正研究员告诉记者,已对这一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据悉,目前该团队正在发展更高效、成本更低的聚乙烯降解催化剂,为聚烯烃降解中试反应做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