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纳米材料磁性新特征
2014-03-14 10:55:35
第三方平台
日前,美国仁斯里尔工业学院宣布,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直径为1纳米至10纳米的钴纳米结构团镶嵌于多层碳纳米管中,开发出了一种检测纳米材料磁性特征的新方法。
在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他们获得的由钴纳米材料和碳纳米管组成的混合结构具有足够的导电性灵敏度,可用来探测钴纳米结构这样微小的磁性材料的磁行为。据悉,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展示利用独立的碳纳米管实现探测微小磁性材料磁场的技术。相关报道刊登在新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当人们常见的材料小到纳米级时,它们展示出了有趣和有用的新特征。纳米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要了解这些新特征,即特性的变化。磁性材料的磁性变化同材料本身的尺寸大小变化密切相关,过去纳米材料磁性变化的难以测量影响了人们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由于在我们的混合材料中,钴纳米结构团是镶嵌在碳纳米管中而不是在其表面上,因此它们不会引起电子散射,从而不会影响碳纳米管宿主的传导特性。”仁斯里尔工业学院物理、应用物理和天文系助理教授兼研究带头人斯瓦斯迪克。卡尔表示,“从根本上讲,这种混合纳米结构属于一类新的磁性材料。”
同系副教授萨偌吉。纳亚克认为,这种新的混合纳米结构不仅为基础和应用物理研究开创了新方法,而且还有望帮助人们利用磁性自由度,为增加碳纳米管电学功能铺平道路。该混合结构的潜在应用包括新型纳米级导电传感器、新的电子存储器件、自旋电子器件和人体定向药物微型输送器组件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纳米材料
相关阅读:
●
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新材料被科研人员找到
●
材料与新材料:最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材料
●
首款聚乳酸材料的无纺布和底膜杯我国研发出来

近期,一个科研团队已发现了新的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这种办法更廉价、更安全。专家声称,这项技术可能为未来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带来巨大的成本收益。这个办法主要是使用浴盐中的一种材料来代替制造太阳能电池过程中的有毒元素。这个科研团队来自利物浦大学。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JonMajor博士称,这项研究或许能够使研制燃料电池的成本降低。目前超过90%的燃料电池是由硅制成的,大约7%是由碲化镉制成的。碲化镉电池比硅电池更薄,而且也因为更轻便、更廉价而得以流行。
它们也有弊端,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有毒化学物氯化镉。Major博士发现浴盐中的一种更加廉价的无毒物质——氯化镁能够取代这种有毒物质,而且效果相当不错。
氯化镁是非常安全的,它被人们用于制造豆腐而且能够在浴盐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也能够从海水中提取出来。JonMajor博士称:“获取太阳能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使它廉价到足以与常规发电装置相提并论。”
碲元素是地球上最罕见的元素之一,因此没有足够的碲元素来制造足够多的太阳能电池。但是Major博士认为太阳能最终能够满足全世界的能量需求。
JonMajor博士接着说:“阳光照射到底地球上产生大量能量,地球上每个小时都重复这件事。太阳能技术迟早会取得巨大进步进步,这个进步最终将能与燃料电池相提并论,甚至最终逐步取代它们。”

据悉,一种高科技的可变形材质已经被科研人员研发出来,可用于制作一些符合空气动力理论的汽车、火车和飞机,而且如果高尔夫球用这种材料制作,那球会飞得更快更直。
在低速状态下,高尔夫球不规则的带窝球面可以将空气动力阻力减至一半。但是在高速状态下这种小窝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也就是说,迄今为止这种利用小窝减小空气阻力的空气动力学技巧,一直无法运用在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上。但是一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用这种变形材料改写了这一事实,这种材料在飞行时表面可以从小窝状膨开变平滑。
这种炫酷的变形表面是由两层外皮叠加而成的。薄的那层是伸缩性很强的硅,包裹在比较坚硬的外层里。当真空吸力作用在外层皮面上时,软绵绵的硅层和硬的外层就会共同作用,形成带小窝的皮肤。这就跟梅子风干时表面变皱的原理是一样样的,只不过这种材料的可控性更强些。
设想一下,如果这种可变形的皮肤被用于制作超级空气动力飞行器。有着随飞行器速度而变化表皮,就可以让飞行器最符合空气动力学,将阻力减至最低,光是想象这种场景就足以令技术宅们颤抖。
如果使用这种新型材料包裹建筑物外层,可以减少很大的阻力,从而避免强风带来的各种破坏。而且,汽车表层也可使用这种材料进行制作,且特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研究,同济大学和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相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的无纺布和底膜,这种新型材料是以聚乳酸(PLA)为基材的,这成为全球首例采用创新技术并且能在卫生巾上应用的材料。
研究人员说,聚乳酸材料还能植入人体,用做免拆手术缝合线、控释药剂的骨架材料等医药产品,具有无可比拟的人体相容性和安全性。
废弃的卫生巾是最难处理的固体垃圾之一,能持续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而使用这种新材料,废弃后在堆肥情况下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避免了废弃的传统卫生巾难于处理而持续造成的污染。
在同济大学和上海新材料协会近日联合主办的2014聚乳酸产业应用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作为生物质纤维优秀代表的聚乳酸纤维,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及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聚乳酸在不添加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具有天然的抑菌性。它综合了化纤面层和全棉面层的优点,具有亲肤、透气、干爽、抑菌、天然零添加等优良性能,克服了传统卫生巾采用化纤或全棉为面层的缺点,减少感染妇科疾病或皮肤过敏的风险,可提高妇女经期的安全性。
科研人员,作为21世纪发展前景广阔的新材料。聚乳酸的来源是可再生资源天然植物,所制成的产品对人体非常健康舒适。如果这种新材料大量使用于卫生用品,将会带来深远变革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