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纳米材料磁性新发现
2014-03-14 10:55:22
第三方平台
美国仁斯里尔工业学院宣布,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直径为1纳米至10纳米的钴纳米结构团镶嵌于多层碳纳米管中,开发出了一种检测纳米材料磁性特征的新方法。
日前,美国仁斯里尔工业学院宣布,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直径为1纳米至10纳米的钴纳米结构团镶嵌于多层碳纳米管中,开发出了一种检测纳米材料磁性特征的新方法。
在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他们获得的由钴纳米材料和碳纳米管组成的混合结构具有足够的导电性灵敏度,可用来探测钴纳米结构这样微小的磁性材料的磁行为。据悉,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展示利用独立的碳纳米管实现探测微小磁性材料磁场的技术。相关报道刊登在新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当人们常见的材料小到纳米级时,它们展示出了有趣和有用的新特征。纳米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要了解这些新特征,即特性的变化。磁性材料的磁性变化同材料本身的尺寸大小变化密切相关,过去纳米材料磁性变化的难以测量影响了人们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由于在我们的混合材料中,钴纳米结构团是镶嵌在碳纳米管中而不是在其表面上,因此它们不会引起电子散射,从而不会影响碳纳米管宿主的传导特性。”仁斯里尔工业学院物理、应用物理和天文系助理教授兼研究带头人斯瓦斯迪克。卡尔表示,“从根本上讲,这种混合纳米结构属于一类新的磁性材料。”
同系副教授萨偌吉。纳亚克认为,这种新的混合纳米结构不仅为基础和应用物理研究开创了新方法,而且还有望帮助人们利用磁性自由度,为增加碳纳米管电学功能铺平道路。该混合结构的潜在应用包括新型纳米级导电传感器、新的电子存储器件、自旋电子器件和人体定向药物微型输送器组件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纳米材料
相关阅读:
●
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原理及方法是什么
●
生活中的化学:皂化反应及生产应用
●
提升我国创新多肽药物研发国际竞争力,推进多肽行业的快速发展

化学词典告诉你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原理及方法,三氯乙酸又名三氯醋酸,易潮解,溶于水、乙醇、乙醚,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和制医药、化学试剂、杀虫剂。实验中常常需要用三氯乙酸来沉淀蛋白,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的呢? 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原理①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②作为蛋白质变性剂使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暴露出较多的疏水性基团,使之聚集沉淀;③随着蛋白质分子量的增大,其结构复杂性与致密性越大,TCA可能渗入分子内部而使之较难被完全除去,在电泳前样品加热处理时可能使蛋白质结构发生酸水解而形成碎片,而且随时间的延长这一作用愈加明显;④电泳图谱显示,BSA、HSA单体谱带有较明显的展宽现象,这可能是由于TCA的结合,使SDS与蛋白质的结合量产生偏差,从而造成蛋白质所带电荷的不均一性,造成迁移率的不一致。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方法1)加1/4体积的TCA+DOC于蛋白质组分(置1.5-ml聚丙烯微量离心管中),至TCA的终浓度为20%(w/v)。震荡混合。2)冰上解育20~30min。3)微型离心机,室温离心15min。沉淀物如可见,为粘稠的带黄褐色的胶状物。用一精细的巴氏吸管吸出上清。努力除去尽可能多的上清。如取100ul样品进行沉淀,沉淀物将是可见的。4)加3倍体积(原样品体积的丙酮(室温)。样品在室温下静置约10min,使TCA+DOC溶于丙酮。5)室温离心15min。其时,沉淀物的大小和物理特性类似于一点灰尘。约10ug或更多一点的蛋白质即可看见。有时,会得到白色的盐类(如KCl等)沉淀物。用极精细的巴氏吸管移去上清。沉淀物置冰上干燥10min(敞开1.5-ml离心管的盖)。干燥的沉淀物可长时间(>1个月)地保存于-20℃。6)用含2-巯基乙醇的样品缓冲液(lx)(对于标准的小型平板凝胶装置,用6ul)溶解沉淀物。如仍有少量的TCA残留物,溴酚蓝将转呈黄色。这无关紧要,因为电泳时有足够的缓冲能力来中和痕量TCA。如沉淀物中有残留的KCl,将样品缓冲液加于沉淀的蛋白质时,将会形成絮状的白色沉淀(十二烷基硫酸钾)。如十二烷基硫酸钾发生沉淀,就很难将样品加于SDS凝胶,但样品一旦加到凝胶上,电泳将会很好地进行。7)若需分子量标准参照物,则可用不含2-巯基乙醇的lxSDS样品缓冲液将蛋白质分子量(MW)标准配制成每毫升含0.5mg总蛋白的储液。分成小等分试样(50ul)储存于-20℃。对于银染,可取2ul分子量标准+4ul含2-巯基乙醇的样品缓冲液,至终体积为6ul。

化学词典告诉你皂化反应及生产应用,日常生活中小伙伴会经常自己手工制作手工皂,在制作手工皂的过程中就牵扯到一个化学现象叫做皂化反应。那么什么是皂化反应呢?它具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什么是皂化反应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钾盐和甘油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制造肥皂流程中的一步,因此而得名。它的化学反应机制于1823年被法国科学家EugèneChevreul发现。皂化反应除常见的油脂与氢氧化钠反应外,还有油脂与浓氨水的反应。皂化反应方程式CH2OCOC17H35 | CHOCOC17H35+3NaOH→3C17H36-COONa+CH2OH-CHOH-CH2OH | CH2OCOC17H35 在方程式的左侧,第一个反应物就是不同的甘油三酯, 其中的R基可能不同,表示不同的油脂脂肪酸,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常见的R-有: CH-:8-十七碳烯基。R-COOH为油酸。 CH-:正十五烷基。R-COOH为软脂酸。 CH-:正十七烷基。R-COOH为硬脂酸。皂化反应生产应用(1)润湿作用(2)乳化力(3)分散作用或胶溶作用(4)保护作用(5)携污能力(6)泡沫力综上所述,肥皂去污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洗涤污水实际上是乳浊液、悬浊液、泡沫和胶体溶液的综合分散体系,去污过程是多种胶体现象的综合。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提升我国创新多肽药物研发国际竞争力,推进多肽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率先合成牛结晶胰岛素,但美国公司第一个上市相关药物,专家呼吁: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合成牛结晶胰岛素,但是第一个上市的药物却是美国公司,目前胰岛素在我国每年销售接近于200亿,国内企业所占份额寥寥无几。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发展7月5日,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科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亚太国际多肽学术会议在南京市举行。多位专家借此呼吁,应重视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研发,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能再次错失发展良机。多肽药物与蛋白质药物相近,都是由氨基酸构成,区别在于氨基酸数量和空间结构。它们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活性和安全性高、特异性强、成药性好。化学药物由化合物分子构成,大部分非靶向化学药物进入人体后就像撒胡椒面,杀死病毒和病变细胞的同时,也容易误伤健康的器官。“而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由氨基酸组成,药物代谢产物也是氨基酸,而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中国药科大学徐寒梅教授介绍说,“因此多肽药物的毒性小,安全性高。”同时,多肽和蛋白质药物靶向性(特异性)强,不会伤及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因此,这类药针对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相关疾病、代谢类疾病、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多肽药物成本优势显著近年来,化学药物靶点的发现越来越困难,导致研发时间和成本居高不下,而多肽药物则受益于人工合成技术的进步,成本优势逐渐体现。目前,全球多肽药物市场已超过200亿美元,各类多肽药品种达80余个。慢病治疗领域是多肽药物的核心市场,占全球多肽药物市场的75%以上,其中罕见病、肿瘤和糖尿病是拉动多肽药物市场的“三驾马车”。专家告诉记者,虽然其整体规模不大,但保持长期高速增长。尤其是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全民医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优势愈加突出。其中,中国药科大学开发的抗肿瘤新药安替安吉肽、南京前沿生物自主研发抗艾滋病新药艾博卫泰等多个多肽药物,均已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艾博卫泰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长效抗艾新药。但是,我国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开发总体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记者了解,相关项目仅占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5%。中国药科大学徐寒梅教授告诉记者,在生物制药领域,绝大多数药企还是偏重于开发抗体、疫苗类药物,而成药性更强、研发周期相对较短的多肽类药物反而被忽视。目前,我国药企生产销售的三十余多肽药物中,基本是仿制药和原料药,且以天然物提取的活性成分为主,污染大、附加值低、质量不稳定。据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龙亚秋研究员介绍,近年来,国际主流的多肽药物均为人工合成或结构修饰而来,不仅成分均一、质量稳定,而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少、效率高。但是,人工合成技术也对药企提出了较高要求,需求达到质量控制严格、合成及分离纯化工艺稳定,容易放大生产等必备条件。重视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开发正因为有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教训,专家们借此次会议强烈呼吁,我国的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发展不能错失良机。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在申报指南中设立多肽和蛋白质药物专项,在恶性肿瘤、糖尿病、类风湿等重大疾病领域扶持若干创新药物品种及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专家也呼吁企业重视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开发,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大力合作,提升我国创新多肽药物研发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多肽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