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中国首批抗雾霾火车头出现 有效提高抗霾能力
2013-12-06 16:27:56
第三方平台
雾霾不仅影响广大市民生活,甚至开始改变机车制造产业的格局。记者昨日从中国北车方面获悉,该公司大连机辆公司生产的首批5台HXD3C型货运电力机车交付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其他铁路机车显著不同的是,这批机车新增了抗雾霾技术和装置,是我国首批具有抗雾霾功能的火车头。
“雾霾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粒子及粉尘,严重影响电力机车位于车顶部位的高压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而影响机车的‘换端’操作,导致铁路机车的运行受到影响。雾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铁路机车‘趴窝’。”一位工程师表示,“往年雾霾不严重时,一列电力机车跑到目的地后,工作人员用清扫风带在车顶吹扫就可以将灰尘除干净;但近年日益加重的雾霾天气让大量灰尘等脏物附着在车顶,影响机车的通断电功能,雾霾严重时电力机车每跑三四十公里便需要用清洗剂对机车顶盖高压部件进行清洗。”
为有效提高机车的抗雾霾能力,大连机辆公司在这批机车的研发制造中增加了“自动换端功能”,在遇到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司机不降机车受电弓即可完成换端操作,有效增强了机车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提高了机车运作效率。(来源: 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能源环境
相关阅读:
●
《科学》新型塑料给地球降温
●
我国化工事故频发背后原因分析
●
美国研究团队研发新装置:二氧化碳巧变“能源”为电池充电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塑料给地球降温。不用插电,不用烧油,自己就能降温;不把负担转嫁给地球上任何别的东西,直接把多余的热量送到外太空;同时节能、低碳、高效、绿色、环保……这款理想的降温材料并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由两名在科罗拉多大学工作的华裔教授——杨荣贵和尹晓波完成的发明,该研究成果已经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新材料的构成原理这种材料是真正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廉价材料。从微观上看,这种新材料是由许多直径在8微米左右的小玻璃珠子随机地镶嵌在透明塑料中制成的。普通的塑料、普通的小玻璃珠,组合起来却是一种室温辐射的“黑体”。这个黑体薄膜材料可以以远红外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而且,这种材料发射的电磁波波长是8~14微米。对这个波长的能量,地球的大气层几乎没有任何阻力。也就是说,这些被发射的热量几乎不被大气层通过反射、吸收和散射等方式“转换消化”掉,而是直接穿过大气层,进入外太空,一去不复返。形象地说,这种“塑料”是我们居住的室温环境和外太空零下270℃的极冷环境的能量输送通道,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地球上利用不了的热量输送出去。如果在材料的背面再镀一层纳米级别的金属膜,降温效果会更好,不仅可以把热量送走,还可以反射太阳光,阻止需要降温的物体因为吸收阳光而变热。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在中午阳光直射下最高可达93W/平方米的辐射冷却功率,可以轻松让与它接触的物体降温10~16℃。新材料未来的应用地球变暖一直是人类面对的一个共同课题。这种利用外太空零下270℃的冷源的新技术是解决地球变暖问题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教授们目前正在努力,争取将该材料早日商业化,让更多人享受到它的好处,早日减缓地球变暖的趋势。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我国化工事故频发背后原因分析。化工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品质,但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众所周知,化工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历年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万起,死亡4.1万人,同比分别下降5.8%和4.1%。化工行业几乎每天发生一起安全事故,2016年1-8月,我国共发生232起化工安全事故,平均每月29起,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事故96起,占41.38%。 化工事故产生原因分析2016年化工安全事故较往年呈现下滑态势,这与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及企业对于安全事故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比如,天津市滨海新区瑞海公司、江苏三木物流、万华化学……这些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企业在第一时间拿出应对措施,将事件降低到可控范围。化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纵观近年安全事故案例,事故产生的原因有下面几点:(1)、原料的不稳定性。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情况。而压力容器的爆炸及反应物的爆燃,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2)、小型化工企业的工人素质往往不高,职工对作业系统的操作事宜,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误操作或在设备检修时发生事故的几率高;(3)、生产工艺本身具有危险性。化工生产处于高温高压、连续反应状态,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因而应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安全稳定生产;(4)、发展过猛、设计不完善。近几十年来,化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造成物质、原料、材料供不应求,仓足拼凑投产,留下隐患。不少的企业在进行扩建改造中,不按“三同时”要求,充分考虑安全生产的需要,增加了不安全因素;(5)、企业管理不善,安全生产无保障。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车间之间、岗位之间,必须有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因而对企业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还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观念,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6)、设备技术状况差,失修严重。化工企业设备多,管线复杂,加之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对设备安全管理,使设备超期股役,日趋老化,对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7)、组织不落实。由于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组织上未落到实处,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高。化工安全事故措施杜绝化工事故的发生是每一个化工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德纳国际董事长秦怡生在安生产方面有着独到见解,“我们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每个产品从工艺技术路线上确保安全生产,这是安全的核心;二是从采购设备质量上进行保障;三是在安装过程中做到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四是制订严格操作规程;五是做好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企业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任务十分艰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譬如促进化工企业从人口聚集区向外迁移,加强化工企业人员安全教育,加强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大化工企业生产过程检查力度等。十三五期间,国家正逐步加大建设化工园区、规范化工园区。近日,张家港市共有化工企业213家确保“十三五”时期化工企业100%入园。规模小、产出低和不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监管要求,以及不符合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定位的化工企业,2018年底前全部关停到位;再看山东,去年山东省共关闭化工企业1000余家,125家危化品企业实现搬迁入园,可见,山东正积极引导分散的、有实力的化工企业逐步集中到化工园区,加快重点区域内化工企业“搬迁入园”的进度。据了解,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区,是规范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但门槛也很高,不到能耗、排放硬指标的项目,即使它规模再大、投资再高,也会拒绝入园。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化工行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化工企业也将面临越来越规范的市场环境,那些环保不达标、产能落后、不具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将会批量倒闭,而注重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的大中型企业会发展的顺风顺水。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美国研究团队研发新装置,二氧化碳巧变“能源”为电池充电。蓝天与灰天的对比说明燃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两者之间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巨大差异提供了一种尚未开发的发电能源。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团队研制出一种装置,利用化石燃料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差发电,可给电池充电。 “流动单元”装置工作原理该装置叫“流动单元”,工作原理是将二氧化碳排放物溶解于水性溶液中,利用其与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之间的浓度差发电。其产生的平均功率密度为0.82瓦/平方米,高于以前类似方法获得值的近200倍。研究人员克里斯托弗·戈尔斯基介绍,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捕获二氧化碳这种排放物获取能量,而现有技术是在昂贵的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燃料来获取能量。“流动单元”为电池充电为了利用这种浓度差的潜在能量,研究人员首先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周围空气分别溶解于水性溶液容器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喷雾。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喷雾溶液形成碳酸氢根离子,从而具有较低的pH值。之后,研究人员在“流动单元”的两个通道分别注入这两种溶液,造成pH梯度,而两个通道安置相反的电极,通道间设有半多孔膜以防气体即时混合,同时允许离子通过。两种溶液之间的pH差让各种离子穿过膜,造成两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促使电子沿着连接电极的导线流动。当“流动单元”放电后,就可以打开通道让液体流动再次充电。研究人员称,该成果的进一步改善在未来可能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