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催化轻汽油醚化成套技术首用成功
2014-03-18 08:48:43
第三方平台
催化轻汽油醚化成套(LNE)技术是由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此项技术日前在呼和浩特石化公司40万吨/年轻汽油醚化装置上第一次实现了具体的工业化应用,该技术主要指标均达设计要求。这项举动表明了催化轻汽油醚化技术有了十足的突破,并且可以完全满足炼化企业催化汽油质量升级的技术需求。
该装置包括轻汽油水洗与甲醇净化、醚化反应与产物分离、甲醇回收3个单元。装置于11月23日14点投料;11月25日10时打通全流程,一次投料开车成功;11月28日装置进料负荷达到在100%;11月29日装置各项操作参数基本接近设计值;12月2日,轻汽油醚化装置各项操作参数达到设计值,装置操作平稳。12月3日的全面取样分析表明:C5和C6叔碳烯烃总转化率分别为90.28%和53.55%,轻汽油中烯烃减少量为21.14个百分点,甲醇消耗量3.90吨/小时,醚化效果良好,装置进入平稳运行期。
据可靠消息,自该装置稳定运行以来,C5叔碳烯烃总转化率为90.28%~93.23%,C6叔碳烯烃总转化率为53.55%~58.88%,均优于≥86%和≥50%的设计指标。轻汽油中烯烃含量减少20.57~21.14个百分点,醚化轻汽油烯烃含量为20.07%~22.44%,总醚化物含量为21.98%~24.43%,醚化轻汽油与重汽油调和后,使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从89.5提高到90.6,增加1.1个单位。装置甲醇消耗量为4.2吨/小时,醚化轻汽油收率为108.57%,醚化效果明显。从目前该装置的运行情况来看,未来还有不小的优化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化工,
新能源产业
相关阅读: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3D打印物品有毒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商业3D打印机制造的物品对某些鱼类胚胎来说具有致命毒性。随着3D打印设备逐渐向家庭普及,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何处理3D打印的部件和废料等问题。
3D打印物品研究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官网4日发布的新闻公报称,伯恩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助教威廉·格罗弗带领的团队研究了两种常见的3D打印机型:一种是将塑料熔化后进行打印,另一种是使用光将液体树脂变为固体部件。格罗弗实验室的研究生希林·梅斯巴·奥斯库伊分别打印了一些直径约一英寸的圆盘,然后将这些圆盘放入有斑马鱼胚胎的培养皿中,研究斑马鱼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并监测是否存在发育异常情况。
3D打印物含有毒性
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打印出的产品都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可测量的毒性。与控制组相比,暴露于熔融塑料打印圆盘的斑马鱼胚胎存活率略有下降;而暴露于液体树脂打印圆盘的斑马鱼死亡率飙升,到第三天仅不到一半的胚胎存活,到第七天已全部死亡,少数孵化出的斑马鱼则百分之百发育异常。研究团队还为此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后打印处理技术——将液体树脂光固化3D打印出的物品暴露于紫外光下一小时,可大幅降低其毒性。
这项研究结果也为规范使用3D打印材料敲响了警钟。虽然这些原材料必须符合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的规定,但研究人员和3D打印机用户并不知道这些物质的确切成分,因为打印机厂商并未披露相关信息。
该团队计划进一步分析3D打印材料的成分单独或者混合在一起时的毒性,并希望找出在什么水平上这些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至于如何处置废料,他们认为最好将其送往危险废物中心。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
食品知识:食品增稠剂的五种作用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食品增稠剂中五种作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细心的老人已经养成了购买食品看配料表的习惯。他们发现在许多食品的配料中含有增稠剂,也许会有人好奇什么是食品增稠剂?具有什么作用呢?现在就来细细的讲解一下。
食品增稠剂是什么
增稠剂又称胶凝剂,可以提高物系黏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稳定的悬浮状态、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被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
食品增稠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黏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状,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
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食品增稠剂的定义是: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食品增稠剂有五种作用
1 增加粘度
使用增稠剂,最直观的就是增加产品粘度,粘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粒子的重力下沉作用。但是液态奶的粘度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这样会严重影响产品品质以及口感。
2 增稠剂与乳蛋白的作用
一些增稠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乳蛋白结合,起到胶体保护作用。例如卡拉胶和酪蛋白具有一定的反应性,因此可以在可可奶等乳制品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再如藻酸丙二醇酯(PGA)与酪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反应性,这样它就可以与酸性条件下的酪蛋白结合,形成亲水的保护层。
3 增稠剂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
增稠剂的主要作用是使体系的粘度增大,降低分散粒子从水中分离速度。增稠剂的增稠机理与氢键作用、疏水作用及静电作用等有关。增稠剂与乳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性作用、疏水作用和色散力这三种。
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溶于离子强度较低的水溶液中时,发生电离,使分子链上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带点基团的静电斥力作用使高分子链膨胀形成伸张的构型,并在周围通过氢键及溶剂化作用与水结合,从而使水的粘度提高。因此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一般比非离子水溶性高分子有更强的增稠能力。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稠能力有时可以得到提高,例如在非离子型增稠剂中添加了离子型的乳化剂,此时离子型乳化剂可以吸附在高分子链上,并使其带电,使之具有离子型增稠剂的性质,粘度大大增加。
4 增稠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卡拉胶和槐豆胶、黄原胶和槐豆胶、黄蓍胶和海藻酸钠、黄蓍胶和黄原胶等都有相互增效的协同效应。利用各种增稠剂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复合配制的方法,可产生无数种复合胶,以满足液态奶生产的不同需要,并可达到最低用量水平。
5 盐类成分的稳定作用
盐类成分特别是磷酸盐和柠檬酸盐对乳蛋白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例如在中性纯奶制品中,磷酸盐或柠檬酸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乳蛋白对热处理的稳定性。另外,盐类对增稠剂分子和乳化剂分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改变,影响其稳定作用。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
双酚a的合成工艺及检测方法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双酚a的合成工艺及检测方法,双酚A,学名2,2-二(4-羟基苯基)丙烷,简称二酚基丙烷。白色晶体,熔点 156~158 ℃。主要用于制备环氧树脂(约占 65%)和聚碳酸酯(约占35%),其钾盐或钠盐是生产聚砜的原料,少量用作橡胶防老剂(见橡胶助剂)。
双酚a的合成工艺
工业上双酚A一般是用苯酚和丙酮在催化剂硫酸、盐酸或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缩合成而成。用新丙酮与回收苯酚以一定量浓度比加入备有改性催化剂的双酚A反应器内缩合。生成物双酚A、水及副产物op-BPA、三酚、二羟基二氢化茚等,共入脱除了未反应丙酮和苯酚及反应水的填料型干燥塔中部,塔底为双酚A与副产物和部分苯酚,加成物的苯酚与双酚A的浓度比为1:1,共入冷却结晶器、离心机分离。并用已在除酸反应器除去有机杂质的新苯酚洗涤,滤饼转入熔融槽,经降膜蒸发器汽提塔、冷凝分离除去苯酚,再入结晶器及离心机,用蒸汽冷凝水冲洗,固体经干燥、冷却即为双酚A结晶产品,产品中op-BPA含量不超过0.25%(质量分数)。离心机内母液经BPA-油回收系统,有机物循环回干燥塔,水相返回结晶器。
干燥塔于中高温及真空下操作,塔顶物流入丙酮回收分离塔分离出丙酮及水,回收丙酮与新丙酮一起进入反应器。丙酮回收塔底的水及苯酚去苯酚萃取系统,各工序的所有苯酚汇集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并经脱除含高分子酚化合物的重组分后返回双酚A缩合反应器。重组分于塔底送到焚烧炉处理,加成物第一次离心分离所得到的反应液去具离子交换树脂的重整反应器,使可重整成双酚A的物质入双酚A合成反应器,少部分母液送到重组分分离器与苯酚再生单元处理,以防重整杂质在流程中积累。
离子交换法合成双酚A的单耗为苯酚0.836t/t、丙酮0.661t/t、蒸汽3.000t/t、电180kW•h,冷却水170m3。该法工艺成熟,既可间歇也可连续性生产。
双酚a的检测方法
(一)滴定法
1. 原理
利用溴与酚结合成三溴苯酚,剩余的溴与碘化钾作用,析出定量的碘,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析出的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的量,即可计算出酚的含量。
2. 试剂
盐酸、三氯甲烷、乙醇、饱和溴溶液、10%碘化钾溶液、淀粉指示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至糊状,然后倒入100mL沸水中,煮沸片刻,临用时现配。0.1N溴标准溶液。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3. 操作方法
精确称取约1g树脂或环氧酚醛涂料样品(最好是现生产的),小心放入蒸馏瓶内,以20mL乙醇溶解(如水溶性树脂用20mL水),再加入50mL水,然后用水蒸气加热蒸馏出游离酚,馏出溶液收集于1000mL容量瓶中,控制在40~50min内馏出,蒸馏液约400~500mL时,取少许新蒸出液样,加1~2滴饱和溴水,如无白色沉淀、证明酚已蒸完,即可停止蒸馏。蒸馏液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备用。
吸取100mL蒸馏液,置于5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5mL 0.1N溴标准溶液、5mL盐酸,在室温下放在暗处15min,加入10mL 10%碘化钾,在暗处存放10min,加1mL三氯甲烷,用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滴至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至蓝色消褪为终点。同时用20mL乙醇加水稀释至1000mL,然后吸取100mL进行空白试验(如水溶性树脂则以100mL水做空白试验)。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