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燃料:可将木屑纸板转化成生物燃料的酶被发现
2014-03-14 11:09:30
第三方平台
近日,加拿大约克大学和法国马赛第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拓展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发现,有一类酶家族能够把难以被自然消解的生物质降解为自身糖的成分。该研究结果刊登在12月22日的《自然·化学生物学》上。
第一代生物燃料对于寻找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利用自然界中“易于消化”的生物质如玉米淀粉来制造生物乙醇。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能源作物,由此占用了宝贵的可耕土地,进而危及到食品价格的稳定,还限制了生物燃料的产量。
这个酶家族名为溶解性多糖单加氧酶(LPMOs)。在新研究中,这种酶可将植物的茎、木屑、废硬纸板或昆虫/甲壳类动物壳等废料,转化成自身糖的成分,然后发酵成生物乙醇。这是生物燃料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进展,由这些原料制成的燃料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
这项新研究由约克大学化学系保罗·沃尔顿教授和吉迪恩·戴维斯教授以及法国马赛第一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伯尼教授共同参与。它开辟了采用可持续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新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这种酶家族的生物起源及详细化学反应,研究人员已经证明,通过在大自然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生物降解方法,人类现在能够努力生产出可持续性的生物燃料。
沃尔顿说:“毫无疑问,这一发现不仅可以对世界各地如何解决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的问题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现在还可以给生物乙醇生产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将废弃原料有效地转化成生物燃料。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质,
能源环境
相关阅读:
●
什么是高低温试验设备?
●
有机合成跟踪反应中如何选择薄层层析硅胶板?
●
美科学家发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策略

高低温试验设备通常指高低温试验箱,是环境试验设备的一种,具有模拟大气环境中温度变化规律。高低温试验设备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制造、通讯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主要针对电工,电子产品,以及其元器件及其它材料在高温,低温综合环境下运输,使用时的适应性试验。 高低温试验设备一般有设备箱体,风循环系统,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嵌入式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温度传感器负责采样试验区域内的温度值,并把采样的温度数据输入试验设备的嵌入式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把温度数据和试验要求的试验规定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形成控制指令,控制制热系统和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使高低温试验设备继续加热和继续制冷,温度传感器继续采样温度数据并输入到控制系统,完成试验闭环控制。根据试验方法与行业标准,高低温试验设备分为交变试验、恒温试验,两种试验方法都是在高低温试验箱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拓展。其中,高低温交变试验箱可以一次性将需要做的高温、低温以及所需做的温度的时间设定在仪表参数内,试验箱会按照设定走程序,高低温试验箱就是在做一个固定的温度,使试验效果更接近自然气候,模拟出更恶劣的自然气候,从而使被测样品的可靠性更高。高低温试验设备适用于工业产品高温、低温的可靠性试验,主要用于产品设计,改进,鉴定及检验等环节,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相关链接:高低温试验箱

薄层层析,被称为有机合成的“眼睛”,有机合成研究中薄层色谱是有机合成中跟踪反应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薄层层析适用于挥发性较小、在空气中比较稳定的所有物质类型。薄层层析硅胶是用于薄层层析的一种化学试剂,它的选择对于实验非常重要。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的薄层层析硅胶。硅胶S:硅胶S的特点是含有硅胶粉和淀粉,不宜用于需浓硫酸碳化显色的物质;硅胶G:硅胶G含有硅胶粉和煅石膏,适用于用于本身有色泽的物质,在紫外光下能显示荧光的物质以及经过适当处理可显色的物质的追踪;硅胶H:硅胶H是纯硅胶粉,不含荧光剂,也不含粘合剂,由于其制成的薄层板不牢固,故很少用于制薄层板;硅胶GF254:硅胶GF254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制成薄板后,在254nm紫外光下,板面呈现明亮的(淡绿色)荧光,所以不适合荧光物质的分离(因为斑点难以显示和辨别)。但是很适合本身没有荧光的物质的分离,无荧光的物质在254nm紫外下可看到暗斑(荧光淬灭),与薄板本身的强荧光形成鲜明的对比,便于辨别斑点。以上是几种常用型号硅胶的特点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需要强调的是,用于制作薄层的硅胶有多种,建议针对跟踪反应所选定的跟踪指标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显色方法要求,来选定不同类型的硅胶。相关链接:薄层层析硅胶板

胰岛素具有调节糖代谢,促进脂肪、蛋白质合成与贮存的作用,是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的重要物质。但是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II型糖尿病。因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成为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目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格列酮类等,近日,美国科学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协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调控机制,为安全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了新思路。 G蛋白偶联受体120是一种游离脂肪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激素分泌、葡萄糖代谢等体内一系列代谢过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主要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配体诱导型核受体。以往的研究表明,GPR120和PPARγ的激动剂均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但是这两个途径是否在功能上相互作用,能否可以一起用于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尚未有所研究。研究人员发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联合GPR120激动剂化合物A的疗法可产生累加效应,该方法在低剂量罗格列酮时可以改善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敏感性,并可避免罗格列酮已知的副作用。而从机制上来说,GPR120是脂肪细胞中PPARγ的靶基因,GPR120可通过诱导内源性配体15d-PGJ2并阻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介导的PPARγ抑制作用来增强PPARγ活性。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证明,GRP120通过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同时与脂肪细胞中的PPARγ协同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参考资料:VivianA.Paschoal,EvelynWalenta,SaswataTalukdar,ArianeR.Pessentheiner,etal.PositiveReinforcingMechanismsbetweenGPR120andPPARγModulateInsulinSensitivity[J]Cell-Metabolism.DOI:10.1016/j.cmet.2020.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