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墨西哥太阳能2014年增长拟翻两番
2013-12-31 11:19:24
第三方平台
市场分析师GTM Research近日预计,不管智利的太阳能项目储备量如何日益增长,作为其竞争对手,墨西哥将成为2014年拉丁美洲最具吸引力的光伏市场。
墨西哥每天每平方米5-7KWh的日照率,丰富廉价的沙漠土地以及政府的支持,使得GTM预计,墨西哥太阳能市场在2014年将翻两番。由于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30%的立法,以及四月通过的2013至2027年国家战略,预计到2020年可能开发6GW的太阳能,GTM预计,2014年安装量有望翻两番,从60MW提高到240MW。
GTM全球太阳能分析师兼GTM的“Latin America PV Playbook”的共同作者亚当·詹姆斯(Adam James)表示:“墨西哥有望成为拉丁美洲太阳能部署的温床。”GTM强调,墨西哥天然气供应受限,但是随着GDP、人口和能源需求都在迅速增长,对于太阳能的需求潜力巨大。
GTM表示,与此同时,墨西哥电网日前被过度开发50%以适应预期的增长,并且只有一家国有公共部门Comisión Federal de Electricidad (CFE)。该报告表示,作为小型电力生产商计划的一部分批准的项目以及住宅需求,自发自用的项目和新的用于租赁和社区太阳能项目的业务模式,都增添到墨西哥巨大的业务潜力中。
预计出现年同比增长,219MW目前正在建设,其中近一半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其他的未来发展的州有尤卡坦州和索诺拉州,宣布总计280MW计划。
但詹姆斯同时表示,目前较为妨碍太阳能部署的是“当地市场的复杂性、融资和监管障碍及政治风险”,但是有方法利用更小机会以及了解特定市场风险的公司,将随着市场的成熟更有竞争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能源环境
相关阅读:
●
《蛋白质和细胞》:天津大学团队揭开寨卡病毒复制的奥秘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天津大学团队揭开寨卡病毒复制的奥秘。近日,天津大学教授杨海涛团队揭开了肆虐南美的寨卡病毒复制的奥秘,这将有助于开发相关抗病毒药物。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蛋白质和细胞》杂志。 寨卡病毒如何复制寨卡病毒如何在宿主细胞中复制一直是个谜。几乎所有病毒都需要一种称之为解旋酶的蛋白质来进行复制。寨卡病毒解旋酶是一种“马达”蛋白(一类具有驱动能力的蛋白质),它通过水解三磷酸核苷将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实现对双链核酸的解链功能。病毒只有将双链核酸解链后,才能将单链遗传物质进行复制,实现增殖。对此,科研团队利用X光单晶衍射技术成功获得了寨卡病毒解旋酶执行功能和结合底物时的3D图像。寨卡病毒复制原理研究人员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展示了寨卡病毒解旋酶、三磷酸腺苷和金属催化离子形成的三元复合物的空间结构。结果发现,黄病毒家族解旋酶在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一种保守的分子“马达”,它可以通过水解三磷酸核苷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用于实现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解链”;而利用不同的“运动”模式,不同病毒成员的解旋酶又以不同的方式识别并结合基因组RNA,用于满足病毒复制的需要。这些寨卡病毒复制关键步骤的阐释,将对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
木材资源转化为化工原料的新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木材资源转化为化工原料的新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石油不仅是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也是众多基础性重要化工原料的来源,因此研发可再生的石油替代物与可再生新能源研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瑞士国家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木材资源化综合利用”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两种将木材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木质素转化为化工原料的新技术,有望为寻找石油替代物开辟新的途径。 木材中的新催化工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的新催化工艺,能将木材中的纤维素转化为羟甲基糠醛,这是一种生产合成材料、肥料和生物燃料的重要原料。他们的技术特点是开发出一系列离子盐液态催化工艺,一次反应转化率可达到62%,不需要高温高压和强酸性环境,而且反应选择性良好,能有效抑制副产物的生成。该项技术也可用于从其它植物中获取纤维素,工业应用前景很广。木材化工制造新技术另一项新技术是瑞士西北高等技术大学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菌类分解腐烂木材获得的转化酶,成功将木质素转化为芳香族化合物如香兰素,为制备溶剂、杀虫剂、药物和合成材料提供基础性原料。木质素是木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占木材质量的15-40%,以往木材中的木质素大部分被作为燃料未获得充分利用,因此该项技术更具有突破性意义。该项技术还实现了催化酶的循环使用,将催化酶结合在涂覆了二氧化硅的铁纳米颗粒上,反应完成后通过磁场将催化酶与铁纳米颗粒分离,最多可重复循环使用达10次。瑞士国家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木材资源化综合利用”框架下还有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正在研究如何从木材废料中获得琥珀酸的新技术,以期形成相互补充的综合性的“生物炼制”绿色化工新技术和新工艺体系,为木材作为石油替代物提供技术支撑。
●
世界各地海底淤泥中微塑料沉积量急速增加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世界各地海底淤泥中微塑料沉积量急速增加。由东京农工大学教授高田秀重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2000年以来世界各地海底淤泥等沉积物中会造成海洋污染的塑料微粒子“微塑料”(MP)积蓄量急速增加。 淤泥成微塑料集聚地微塑料在淤泥中的浓度已超过海水,其对栖息于淤泥中的底棲生物的影响令人担忧。高田教授提出警示称:“沉积物已成为微塑料的集聚地点之一。采取减少塑料使用量等对策是当务之急。”高田教授分析了在东京、东南亚及非洲的海底等地采集的沉积物。2012年采集的东京湾底淤泥及保存于研究室内的东京都皇宫护城河底的淤泥中,都发现了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在皇宫护城河底,被认为在2000年前后沉积的表层淤泥中,每10克含近80个微塑料。但上世纪50年代的淤泥中仅为10个左右,1900年前的淤泥中则未发现该粒子。估计是地表的微塑料随雨水等流入护城河,或是其在水中漂浮时变成细小粒子。各地微塑料含量越高倾向尽管尚未进行具体的年代测定,但南非德班沿岸约2.5至5厘米深处的淤泥中检测到的微塑料含量比20至22.5厘米深处淤泥中的高4倍以上。泰国、马来西亚及越南的海岸淤泥中的微塑料也有离表层越近含量越高的倾向,这证明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污染在加剧。微塑料大多飘浮于水中,但表面附着微生物后可能变重下沉,积蓄在淤泥等物体中,东京湾沉积物中的微塑料浓度远高于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