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环保:2013英国能源环境科技发展回顾
2014-03-14 11:04:53
第三方平台
太阳能电池研究有了新的成果,生物能源研究与应用并进;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成柴油,海上风能的开发又进一步。
6月,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化的量子机制,模拟该机制可设计出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8月,英美科学家研究发现,让有机太阳能电池内的电子采用特定的方式“自旋”,可缩小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硅基太阳能电池在转化效率方面的差异;11月,研究人员发现音乐所产生的声波震动会提升氧化锌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对开发新型低成本的打印型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5月,埃克塞特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大肠杆菌(E.coli)特别菌株生成柴油,所产柴油可为现有基础设施所用;5月,英国第一家Bio-LNG(生物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开业运营;10月,英国最大的生物炼油厂总投资3.5亿英镑的Vivergo 乙醇工厂在赫尔运行,年产生物乙醇4.2亿升。
7月,目前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伦敦阵列”海上风电场已经正式运营,其装机总容量达630兆瓦。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能源环境
相关阅读:
●
ACS Nano:非平整衬底表面三维微纳米加工技术研究获进展
●
《自然》新型材料让太阳能发电成本更低
●
醋酸钠的化学性质以及生产方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非平整衬底表面三维微纳米加工技术研究获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王晓平和罗毅研究团队发展了光刻胶软掩膜蜡纸印刷技术,成功实现了多种形貌三维超结构的可控制备,同时实现了非平整和曲面衬底上微纳米结构的自由构建。 传统的自上而下微纳加工手段(包括深紫外曝光、电子束曝光以及X射线曝光等技术)在现代微电子产业和光学器件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限于这些技术本征的工艺特征,无法达到日益迫切的非平面加工要求。团队利用水解转移的方式将带有纳米图案的光刻胶薄膜作为蜡纸印刷术掩膜,利用薄膜的柔性保形特征包裹在曲面和非平整衬底之上,辅以图形转移手段,成功实现了具有多维度的微纳米结构,特别是三维波浪形超结构的可控制备。这种新方法继承了传统微纳米曝光技术在大通量、高分辨率等方面的优势,极大拓展了这些传统技术的功能,在超材料、曲面光栅、局域场器件以及柔性器件等方面展示出重要应用前景。 该研究团队在发展非传统微纳米加工技术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技术储备。在前期的工作中,利用水解转移技术成功制备了表面超平整的金属微纳腔[Opt.Express21,32417(2013)];利用可剪裁负胶掩膜技术成功实现了小于20纳米尺寸的金属结构的可控加工。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中心特任副研究员蔡洪冰和博士后孟秋实,通讯作者为王晓平和罗毅。该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和教育部等关键项目的资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材料让太阳能发电成本更低。最近,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即利用太阳能作为热能,可以更有效地发电。 除了在阴天和夜间使用发电和电源存储,太阳能发电是成本较低的一种能源方案,然而太阳能发电仅占美国电力来源的2%。美国普渡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研制了一种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使利用太阳能(即热能)发电的方法变得更加高效可行。 这一技术创新是太阳能发电与化石燃料发电直接抗衡的重要环节,目前化石燃料发电占美国发电总量的60%以上。普渡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KennethSandhage说:“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太阳能,比以电池的方式储存能量的成本更低,因此下一步是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项研究是普渡大学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完成的,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不仅是通过农场或者屋顶的太阳能板获得热能发电,人们还可以利用太阳热能集中发电。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通过使用镜面或者透镜将大量光线聚集在一个小区域,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热量被转移到熔盐中。熔盐的热量随后被转移到一种“工作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该流体会膨胀,工作过程中使得涡轮机旋转发电。 为了有效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涡轮发动机需要以同样的热量产生更多的电能,这意味着它运行时温度更高。该过程的技术瓶颈是热交换器,它是将热熔盐的热量转移到“工作流体”,目前热交换器是由不锈钢或者镍合金材料制成,在理想高温条件和超临界二氧化碳高压下,这些材料将变软。 据了解,KennethSandhage设计灵感来自于之前与同事制造的“合成材料”,该材料用作制造固体燃料火箭喷嘴,它可承受高温高压。目前,KennethSandhage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AsegunHenry合作,设计一种类似的合成材料,制造更硬的热交换器。 陶瓷碳化锆和金属钨,这两种材料结合为复杂材料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制作了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板材,基于佐治亚理工学院DeveshRanjan带领研究小组设计的模拟通道,显示该复合材料板材可用于定制通道,实现热量转换。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EdgarLara-Curzio研究团队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机械测试,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MarkAnderson研究团队进行了腐蚀测试,这些测试表明,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可定制化适应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从而比当前热交换器更有效地产生电能。 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分析表明,与不锈钢或者镍合金热交换器相比,使用新型材料制造的热交换器能以同等或者更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制造。 KennethSandhage表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该技术将从大规模可再生太阳能向电网领域延伸渗透,这意味着电力生产中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大幅减少。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醋酸钠的化学性质以及生产方法。醋酸钠是无色无味的结晶体,在空气中可被风化,可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123℃时失去结晶水。但是通常湿法制取的有醋酸的味道。水中发生水解。 醋酸钠的化学性质1.常温常压下稳定,无色无味的结晶体,在空气中可被风化。溶于水和乙醚,微溶于乙醇。加热至58℃时,溶于结晶水中,加热至120℃时脱水,温度再高即分解。在干燥空气中风化。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1g三水醋酸钠可溶于0.8mL冷水,或0.6mL沸水。微溶于醇,1g三水醋酸钠可溶于19mL乙醇。 醋酸钠的生产方法1.将含量15%的醋酸溶液160kg投入反应釜中。在搅拌下加入25kg纯碱。中和至pH值为8,充分搅拌得醋酸钠水溶液。加热浓缩至27°Bé冷却结晶,离心脱水得粗品。用水重结晶后得精品。离心脱水,干燥得成品。2.用250mL水稀释1kg醋酸,在搅拌下加入48%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溶液温度应控制在80℃。为调节与控制反应终点,可取已中和溶液5mL,加水稀释至20mL,再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若溶液无色,可滴加0.1mol/L氢氧化钠。若滴加至1~2mL时,溶液变为红色,可认为中和已达终点。可根据上述试验所用氢氧化钠的量,来计算对全部溶液进行调节所需氢氧化钠的用量,并按此对全部溶液进行调节。然后在搅拌下加入少量活性炭,抽滤,边冷却边搅拌溶液至结晶析出,滤集晶体,在空气中干燥,得粗品,产量约1700g。将上述结晶溶于90℃热水中,使成饱和溶液,过滤后冷却滤液即析出结晶,为三水醋酸钠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