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气候变化使海底生物面临威胁
2014-03-14 11:02:15
第三方平台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国家海洋学中心近日在《全球变化生物学》发表研究称,连深海生态系统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冲击。预计到下个世纪,由于受海洋表面动植物减少的影响,北大西洋地区海底生物数量将减少38%,全球海底生物数量也将减少超过5%。
据环境新闻网报道,该研究采用了气候模型,对未来全球海洋食品供应的变化进行了量化预测。通过应用食物供应量和海洋生物蓄积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对未来的情况进行了准确的预测。
尽管深海海洋生物生活在海平面下约四公里处,但它们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研究人员首先预言的是营养供应会受到影响,海洋表面动植物的尸体将成为食物匮乏的深海生物的主要营养来源,气候变暖、雨水增多可能会影响到全球海洋环流,进而增加水层分离,形成“分层”。
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的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博士说:“我们预测到全世界一些悲观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尤其是北大西洋地区变化的程度非常惊人。全球范围内,我们预测到的海洋生物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全球人类的损失。”
尽管全球预测海洋生物的变化都不太一样,但几乎所有结论都认为,大部分地区将受负面影响。超过80%主要生物栖息地,如冷水珊瑚礁、海底山脉和峡谷,即将遭受生物蓄积量的损失。另外,本次研究还预测,动物将会变得越来越小,体型较小的动物一般不能有效地利用能源,从而就影响了海底渔业系统。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海底生物
相关阅读:
●
借助原油之力 甲苯能否打好翻身仗
●
《先进能源材料》全固态锂硫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
农药市场呈现暖春效应 杀菌剂市场迎来发展黄金期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借助原油之力,甲苯能否打好翻身仗。近期逢低买盘以及美元回落为油价提供一定支撑,原油短线反弹的情况也对国内甲苯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伴随着市场主力较为积极的投机活动的推动,华东主市场商谈水平从4900元/吨附近快速走高至5000-5050元/吨,不过我们认为,甲苯市场行情反转言之过早,仍需防范中线回落风险,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作为此次市场上涨主要推动力的原油,仍然面临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回升的压力影响,市场对于供应过剩的忧虑情绪仍然没有缓解,市场的涨势或将难以维持。二、作为市场关键驱动力的调油需求依然偏弱。据获悉,中石化自6月份基本停止汽油外采操作,除去前期原油持续走低所带来的宏观面风险面,微观面,也存在自身库存压力偏大以及汽油消费首次出现负增长等不利因素。由于主营炼厂产量始终维持在高位,但是汽油零售、批发量却出现了双双下滑的情况,这使得炼厂成品油库存处于偏高水平,而且据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4月,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总量为4012.54万吨,同比下滑0.37%,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调油活动的积极性。尽管市场预期7月中石化或将恢复外采,但是在国字头与民营加油站掀起价格战的背景下,外采价格或许依然偏低。因此,尽管借助原油短线反弹利好,近期甲苯市场出现了反弹的情况,但受制于需求面的制约,市场中线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建议业者谨慎操作。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全固态锂硫电池研究取得进展。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之一,其正极材料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和比能量可高达1675mAh/g和2567Wh/kg,是目前商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的五倍。然而,传统锂硫电池的安全性与循环性能差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严重影响了商业化进程。采用无机固体电解质取代传统有机电解液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产生,从而消除其穿梭效应,并能大幅提高其安全性,是未来锂硫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全固态锂硫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尽管全固态锂硫可以解决目前传统锂硫电池面临的问题,然而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固-固界面问题以及应力/应变等效应导致的电池容量衰减等问题,是影响全固态锂硫电池循环寿命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固态锂电池团队研究员姚霞银领导的小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设计了一种新型硫正极结构的全固态锂硫电池,通过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沉积超薄(~2nm)非晶态纳米硫层保持复合材料的高的电子传导率,进而将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复合材料均匀分散在超锂离子导体Li10GeP2S12基复合材料中,从而实现高离子电导率和低的应力/应变。以上述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复合材料-Li10GeP2S12-乙炔黑混合物作为正极层,Li10GeP2S12/改性Li3PS4双层电解质作为固态电解质层,金属锂为负极组装全固态锂硫电池,其充放电曲线与传统锂硫电池截然不同,只有一对充放电平台,显著抑制了多硫化物的产生。全固态锂硫电池研究60°C条件下,0.05C首次放电容量为1629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90%;同时显示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在0.1C,1.0C和2.0C不同倍率进行充放电,发挥出1384.5,903.2和502.6mAh/g的可逆容量;1.0C大倍率长循环充放电下,循环750圈后仍可以保持830mAh/g的可逆容量,电池单次循环容量衰减率仅为0.015%,表现出比传统锂硫电池显著提升的循环性能。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农药市场呈现暖春效应,杀菌剂市场迎来发展黄金期。2017年,全球农药市场经过近2年的筑底修整,呈现明显的暖春效应,而杀菌剂市场更是以超高的发展速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杀菌剂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5月中国累计生产化学农药1,549,732吨,同比下调3.7%。其中除草剂累计产量同比下调13.6%,杀虫剂累计产量同比上调7.4%,而杀菌剂累计生产99,674吨,同比上调17.5%,成为增长最快的一大类品类。纵观近年来杀菌剂的快速发展,原因有三:首先,全球来看,杀菌剂行业呈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快速发展趋势。与除草剂和杀虫剂相比,杀菌剂研发速度非常快。有数据显示,近10年全球共开发杀菌剂超过60个。伴随一些大单品的问世,杀菌剂市场不断更新换代,出现了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等独具特色、作用机理和抗性机理不同的产品类型,丰富了市场组成。其中,以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为代表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近些年杀菌剂市场最为夺目的主角。据预测,2020年全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销售额将达到41.5亿美元,2016—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3.2%。以啶酰菌胺、氟唑菌酰胺为代表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可以称得上是杀菌剂市场“黑马”,后劲十足。预计2019年该类杀菌剂的销售额可达到18.50亿美元,2014—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2%。正是由于研发的强劲创新能力,使杀菌剂发展充满动力。有机构预测,未来杀菌剂增长速度将快于其它品种和农药总体,杀菌剂市场追平或赶超杀虫剂市场的概率较大。其次,在中国市场,由于近2年种植结构调整,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尤其是温室种植面积增大,病害管理难度加大,杀菌剂使用量随之变化。再加上,规模化种植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提高,保护性预防用药的施药方式已经为农户广泛接受。杀菌剂整体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未来这种态势还将延续。据统计,2016年,中国杀菌剂使用量在8万吨左右(折纯,下同)。而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杀菌剂使用量会增加一倍,达到15.1万吨。其中蔬菜、水果、水稻的用药占据重要比例。杀菌剂行业提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一些次新化合物,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吡唑醚菌酯等,专利期刚过。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以及消费逐步向国内转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除此之外,“十二·五”以来,国产农药创制品牌推广范围逐年增大,以氰烯菌酯等为代表的国产产品已经显现了良好的推广效应,这些都将带动国内杀菌剂行业的整体提升。总体而言,2017年,是杀菌剂平均附加值较高的一年,更有人预测今年杀菌剂市场将会有一批破亿单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