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最快有机薄膜晶体管
2014-01-15 16:18:34
第三方平台
据报道,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目前制造出了现今世界上运行最快的有机薄膜晶体管,这证明了该技术在制造高清显示设备以及透明电子设备上巨大的潜力。并且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8日出版的《自然·通信》杂志上。
多年来,各国科学家一直试图用廉价的富碳分子和塑料来制造性能接近硅技术的有机半导体,但鲜见突破性进展。此次由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教授鲍哲南(音译)和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机械和材料工程学助理教授黄劲松(音译)领导的研究团队,革新了传统生产技术,大幅提高了有机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使其性能与昂贵的、基于硅技术的弧形显示器不相上下。
目前,制造有机薄膜晶体管的传统工艺是,先通过在旋转的盘片上滴落由富碳分子和互补塑料组成的特殊溶液,而后通过旋转作用力,让复合溶液均匀散布在盘片上形成薄膜。
而称为“偏心旋转涂布”技术的新工艺对此进行了革新。研究人员加快了盘片的旋转速度,减少涂布面积并增加密度,将之前的大转盘换成了一块只有邮票大小的玻璃。相对于传统制造工艺,新方法单位面积上沉积的有机分子浓度更高,极大地改善了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而这是衡量电荷通过晶体管速度的重要指标。
研究人员称,目前只是初步实验,因此还不能精确控制有机材料的涂布队列,实现均匀的载流子迁移率。但即便在这个阶段,新技术生产出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在性能上,也已远远超过了目前传统的有机半导体,达到了高端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多晶硅材料水平。
鲍哲南表示,进一步改进这个技术将有望为廉价、高性能透明电子设备的制造铺平道路。当前的实验采用的载体是玻璃,以后将会逐渐过渡到柔性塑料。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出肉眼可视并且透明度为90%的高性能有机薄膜晶体管。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化工,
膜
相关阅读:
●
放线菌素D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D,英文名Dactinomycin,中文别名更生霉素。CAS号为50-76-0,分子式为C62 H86 N12 O16,分子量1255.4。放线菌素D为鲜红色结晶性粉末,有吸湿性,光照下渐失去活性。比旋光度[α]18D-315°(0.02%,甲醇)。不溶于石油醚,微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及乙酸乙酯,易溶于苯、氯仿和丙酮。剧毒,LD50(大鼠,经口)7200μg/kg。
放线菌素D的药理作用
放线菌素D分子中含有一个苯氧环结构,通过它连接两个等位的环状肽链。此肽链可与DNA分子的脱氧鸟嘌呤发挥特异性相互作用,使dactinomycinD嵌入DNA双螺旋的小沟中,与DNA形成复合体,阻碍RNA多聚酶的功能,抑制RNA的合成,特别是mRNA的合成。属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一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很快从血浆消除,多数药物以原形经胆汁和尿液排出。抗瘤谱较窄,用于肾母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横纹肌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
放线菌素D的临床应用
1、实体瘤。与长春新碱、阿霉素合用,治疗维耳姆期(Wilms)瘤;与氟尿嘧啶合用治疗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与环磷酰胺、长春碱、博来霉素顺铂合用,治疗睾丸瘤;与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合用,治疗软组织肉瘤、尤因(Ewing)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联合化疗方案中。2、与放射治疗合用,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品浓集并滞留于有核细胞内,妨碍放射修复。
放线菌素D的不良反应
1、可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等;2、静脉注射可引起静脉炎,漏出血管可引起疼痛、局部硬结及溃破;3、可有脱发;4、有免疫抑制作用;5、对妊娠者可引起畸胎;6、长期应用可抑制睾丸或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或精子缺乏。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
什么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的临床应用介绍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ATP:CreatineN-phosphotransferaseEC2.7.3.2)又名磷酸肌酸激酶(CPK)。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中。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根据目前已经测定的兔、人、鸡、鼠肌酸激酶的一级结构,M型亚基由3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3KDa左右,分子内有8个巯基,但无二硫键。大熊猫肌肉型肌酸激酶也是二聚体酶,每个亚基由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2KDa。
研究蛋白质折叠的理想模型
肌酸激酶作为研究蛋白质折叠的理想模型基于以下理由:i)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目前兔肌CK的2.35Å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已经解出,每个亚基具有一个小的N-末端结构域和一个大的C-末端结构域。人肌CK的3.5Å分辨率晶体结构也已经得到。ii)多种条件下变性或修饰后的CK在体外仍可再折叠为天然构象。iii).CK是一个大的二聚体蛋白质,比小的二聚体或单体蛋白质分子更复杂,再折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中间体,聚沉与正确折叠之间的竞争也被观察到。天然的肌酸激酶分子是一个紧密的球状结构。近来关于肌酸激酶构象变化和活力变化关系的研究显示了酶分子活性部位构象的柔性,即酶分子活性部位的微区构象在变性剂作用下易发生改变而导致酶分子快速失活,此时酶分子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肌酸激酶的临床应用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目前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mso-bidi-language:AR-SA'>6、长期应用可抑制睾丸或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或精子缺乏。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
洛莫司汀的功能作用与不良反应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洛莫司汀的文章。洛莫司汀,中文别名环己亚硝脲、罗氮芥等,英文名:Lomustine;CAS号为13010-47-4,分子式为C9H16ClN3O2,分子量为233.7。洛莫司汀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氯仿中易溶,在乙醇或四氯化碳中溶解,在环己烷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本品的熔点88~91℃。洛莫司汀为抗肿瘤药。
洛莫司汀的功能作用
洛莫司汀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处于G1-S边界,或S早期的细胞最敏感,对G2期亦有抑制作用。本品进入人体后,其分子从氨甲酰胺键处断裂为两部分:一为氯乙胺部分,将氯解离,形成乙烯碳正离子,发挥烃化作用,致使DNA链断裂,RNA及蛋白质受到烃化,这些主要与抗瘤作用有关。洛莫司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1.本品脂溶性强,可进入脑脊液,常用于脑部原发肿瘤(如成胶质细胞瘤)及继发肿瘤;2.治疗实体瘤,如与氟尿嘧啶合用治疗胃癌及直癌,与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合用治疗支气管肺癌;3治疗何杰金病。
洛莫司汀的不良反应
洛莫司汀引起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口服后6小时内可发生恶心、呕吐,预先用镇静药或甲氧氯普胺并空腹服药可减轻;少数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及肝功能损害。2、骨髓抑制,服药后3一5周可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可在服药后第1及第4周先后出现两次,第6—8周才恢复;但骨髓抑制有累积性。3、偶见全身性皮疹,有致畸胎的可能,亦可能抑制睾丸或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或精子缺乏。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肺纤维变。有报告长期用此药可致肾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增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