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高透明高阻隔复合膜袋已经通过鉴定
2014-01-20 10:58:06
第三方平台
近日,河北永新包装有限公司完成的高透明、高阻隔环保性复合膜袋课题通过了石家庄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课题针对目前食品包装存在的可视性差、不可微波加热、环保节能性差、抗屈服性差等不足,研制出了具有高透明、高阻隔、可微波加热、有较高的耐折性且具有可回收再利用性能的新产品。
此课题同时避免了在复合加工过程中向大气排放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化工
相关阅读:
●
碳酸钙:淘汰落后 优化产业结构
●
硝基复合肥发展趋势良好 企业应理性选择
●
我国烯烃的持续增长能否真正替代进口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近年来,我国碳酸钙产品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品结构不太合理,其中重钙产能过剩,而纳米钙、专用钙仍需进口。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导致产品档次低、知名品牌较少,环保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十三五”期间碳酸钙行业必须从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和开发高附加值精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功能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世界碳酸钙强国的总体目标。
碳酸钙产能过剩 期待转型
目前我国轻钙产能基本平衡,重钙产能已过剩。另外,国产纳米活性钙2500~3000元/吨,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这些都反映出国产碳酸钙产品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为此,“十三五”期间碳酸钙行业要严格市场准入,控制产能无序扩张,轻钙总量应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年增长率保持在3%以内,新上企业单体规模应控制在5万吨以上;逐步淘汰单体规模在3万吨以下的企业,彻底淘汰土立窑。逐步淘汰固液分离旧工艺,全部使用自动化离心机;彻底淘汰上悬式离心机,提高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对以纳米钙立项的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要进行清理和整顿。
为实现企业有序进退,对新上项目要从单套装置规模、技术水平、物耗能耗、安全环保指标等方面进行约束。
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方面,要加大安全环保检查处罚力度,对不符合规模、技术要求和安全环保的企业应加速关停或限期整改。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使其朝着集团化、规模化、园区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
碳酸钙产品轻重并举 攻关联合下游
轻重并举的方针将成为碳酸钙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至“十三五”末,轻钙高附加值的功能型产品要达到400万吨,占总量比重要达到35%以上,平均增幅在20%以上;重钙年均增幅要控制在1.5%以内,要从产品升级角度有效利用重钙资源。
按轻重并举方针,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引导企业向资源丰富的区域集中,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碳酸钙行业要与塑料、造纸、涂料行业联合攻关,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使高端产品占领市场,低端产品退出市场。另外,碳酸钙行业还要不断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重点发展无纺布、PVC塑管、塑料母料、造纸油墨、医药牙膏钙、精细陶瓷、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项目,确保碳酸钙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中国化工网的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目前,硝基复合肥生产规模正在从小型化走向大型化,年产60万~100万吨的装置不断投产,还有一些企业也在陆续或准备投产硝基肥项目。但业内专家却提醒,硝基复合肥虽然优质高效,但企业应该理性上马,不能仅看到硝基复合肥的比较优势,还要看到它的不足。企业需要考虑原料、市场等各方面条件,综合比较再做决定。若盲目一哄而上,硝基肥很容易沦为过剩产业。
硝基复合肥使用注意事项
硝基复合肥在夏天施用时,遇到过多降雨或过量灌溉,硝态氮容易淋失到根层以下,造成浪费。而夏天温度较高,尿素水解快,一部分尿素水解后的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也会转化为硝态氮。此时施用硝基肥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尿素好。但硝基复合肥比尿基复混肥生产能耗高、成本高,从氮的经济利用角度,尿素成本最低。
硝基肥和滴灌类设施农业结合起来效果最佳。硝基肥速效的特点决定了硝态氮在肥料中含量一般不超过10%.因为如果肥料中硝态氮含量太高,不能被及时吸收,也会造成浪费,严重时甚至会对作物生长带来一些副作用。
硝基复合肥价格
目前,以硝酸钾为原料的含硝态氮和钾二元复合肥项目同样上马热度不减。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中心站副站长锡秀屏介绍,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硝酸铵与氯化钾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虽然可以消化过剩的硝酸铵,但是另一主要原料氯化钾在一些地区获得成本却很高。硝酸钾市场价格在每吨4000多元,相比其他复合肥市场价格高,推广应用面临的门槛高,很多农民无法接受。
硝基复合肥符合化肥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发展节奏过快,产能出现过剩。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单纯依靠外购原料的企业已经很难生存,现有企业应当在品种、用途、施肥方式上下功夫,而不是扩大产能。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中国化工网的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近年来,煤制烯烃(包括甲醇制烯烃)是我国烯烃产能扩张的重要来源。截至2015年6月,全国共有17个煤制烯烃(包括甲醇制烯烃与二甲醚制烯烃)项目投产,涉及烯烃总产能为683万吨。已投建的17套装置中,共有6套煤制烯烃装置,产能为330万吨,占总体煤化工制烯烃产能的比例为48%。到2018年,假设所有在建项目可以按时投产,我国所有煤制烯烃产能将达到2262万吨/年。届时煤制烯烃产能将占国内所有乙烯丙烯产能比例超过30%。
烯烃产能持续增长
虽然国内的烯烃产能持续的增长,但“三烯”单体的进口依存度还是在10%左右,丙烯甚至高达14%。乙烯的几大下游除去环氧乙烷可以自给自足以外,其余的产品进口比例非常高。其中聚乙烯的进口依存度高达43%,乙二醇进口依存度更是高达66%,苯乙烯也超过40%。丙烯衍生品的进口依赖度要明显低于乙烯,聚丙烯为27%,环氧丙烷为17%。
烯烃产能提升未替代进口的原因
烯烃产能的提升并没有替代进口。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经济拉动的消费增速远高于烯烃产能的扩张增速,巨额的投资、复杂的技术、高昂审批门槛限制了烯烃产业的产能扩张;二是投资周期导致的,2008年以前中国的重化工业投资相对较少,主要的重化工业投资主要是2008年后的“四万亿”推动的,尤其是近几年煤制烯烃、PDH的快速投资,基本上都将在这几年投产,2013年可能是中国乙烯单体进口依存度的峰值,随着后期这些产能上马,进口依存度还将下降。
我国烯烃产能进口来源地
在烯烃产业链中,气体、液体、固体产品都有。气态烯烃由于运输条件的苛刻性,乙烯丙烯的进口几乎全部从近距离的东北亚与东南亚进口。我国乙烯49%进口自韩国,42%的丙烯也进口自韩国。从目前煤制烯烃的下游产品方案来看,很少有企业直接外销乙烯丙烯单体的,所以煤制烯烃对气态烯烃市场的冲击将是十分缓慢的。主要的液态烯烃衍生品(乙二醇、苯乙烯与环氧丙烷)36%进口来源于沙特。煤制烯烃在液体化工品的进口替代主要是沿海甲醇制烯烃企业来进行,从现在的成本来看,沿海地区的甲醇制烯烃成本比中东的烯烃液体产品要高,各企业会形成自己的供应半径。固态烯烃衍生品主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聚乙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沙特,而聚丙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为韩国。合计聚乙烯聚丙烯最大来源国为沙特,第二为韩国。中东货源低价,韩国运输成本优势成为两个国家出口竞争优势。
虽然中国上马了很多煤制烯烃项目,至于能否真正替代掉进口产品,真正起决定作用取决于成本与市场半径两大因素。在高油价背景下,煤制烯烃成本是较低的,但由于下游产品方案不一,产品的消费地在东部而不是西部,因此在面对低价进口货源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全面的进口替代是不会发生的。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中国化工网的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