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材料:三国研究人员用新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
2014-03-14 10:53:09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编辑整理:一支由法、美、德三国研究机构和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利用新方法合成了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并成功在室温下验证了其非凡的导电性能。这种纳米带为新型电子设备的研发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相关研究刊登在《自然》杂志网站。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材料,拥有众多极为特殊的物理特性,室温下电子在石墨烯材料中的移动速度是硅导体的200倍。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碳纳米管(由石墨烯卷曲而成的圆筒结构)具有极好的导电性能,然而结构较为复杂的碳纳米管难以安装在电子芯片内部。因此,科研人员将研究转向石墨烯的另外一种形式——扁平的石墨烯纳米带。
该研究团队设计出一套巧妙的办法,成功制备出宽度仅为40纳米的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此前的石墨烯纳米带边缘较为粗糙,这严重影响了其导电性,是阻碍石墨烯纳米带电子传输的一大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在碳化硅晶体上切割出边缘整齐的带状凹槽,并直接在这些凹槽上制备石墨烯纳米带。在测试新制备纳米带导电性的实验中,常温下的电子迁移率超过了100万 cm2/Vs(每单位电场下电子的迁移速率),是应用于计算机内存的硅半导体的1000倍(通常低于1700cm2/Vs)。
此外,新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大批量规模生产,并能够保证石墨烯纳米带的结构质量,这使得石墨烯在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化工
相关阅读:
●
《科学》新研究发现岩石也能释放氮
●
《分子细胞》新型抗生素有望用于对付耐药细菌
●
《ASC Nano》韩国开发出新概念石墨烯合成技术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研究发现岩石也能释放氮。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植物所吸收的氮都来自大气。但一项美国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其余的则来自大气。 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土壤和植物中氮的积累量比大气所能提供的要多,但一直没有人能确定这些氮的来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说,生态系统需要利用氮以及其他营养成分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来自植物和土壤的氮却很有限。如果能从岩石中获得大量氮,那么就能解释寒带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为何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加州北部采集的古岩石样本,发现那里的岩石和周围的树木含有大量的氮。他们在这一发现基础上,用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球的氮平衡,认为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模型显示,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等北半球山地地区可能是全球岩石风化释放氮的主要地区。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地区可能需要更多的环境保护措施,因为它们可能对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有重要影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肯德拉·麦克劳克兰表示,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这将重写教科书。氮是一种营养物,也是一种污染物,了解自然界对氮的供应和需求非常重要。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抗生素有望用于对付耐药细菌。现在许多致病细菌对已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成为困扰全球医疗界的一个大问题。美国和法国研究人员报告说,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生素,有望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 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学术刊物《分子细胞》上。新型抗生素名为ODL,由一种与线虫共生的细菌天然产生,这种细菌为了与其他细菌竞争,分泌了这种可杀灭其他细菌的物质。法国诺索药业公司研究人员筛查了该细菌的80个菌株,从中分离出了能用作抗生素的活性物质,并分析了其化学结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抗生素的工作机理。研究显示,ODL作用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此前许多抗生素也以核糖体为靶点,但ODL有所不同,它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是其他已知的抗生素没有利用过的。因此,如果一些致病细菌对其他抗生素有了耐药性,仍可以尝试用ODL对付它们。动物实验也证实,这种新抗生素对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效果,特别是可用于对付被称为“超级细菌”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这种细菌对几乎全部已有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并且它感染患者后的致死率高达50%。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耐抗生素细菌是全球健康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是死亡率增加和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韩国开发出新概念石墨烯合成技术。据韩国《亚洲经济》网站消息,韩国忠南大学研究组在加工石墨烯时,省略了必要的传递过程,利用钛在低温下开发出新型高品质的大面积石墨烯合成技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领域的国际学术杂志《ASCNano》上。 石墨烯的导电率和热传导性好,机械强度高,柔软性和透明性也很好。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二次电池、显示器等领域。通过一般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合成石墨烯时,需要在其它基板上进行传递工程,但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需要克服内部结合、与基板的粘合问题、石墨烯结晶面的面积大小与控制界面,以及因石墨烯表面产生的褶皱导致特性低下等问题。研究组发现,钛与石墨烯具有相同的结晶结构,与碳元素的结合力非常强大。利用钛去除石墨烯褶皱的研究成果,在10nm厚的钛层上开发出了石墨烯合成技术。该技术在150度低温条件下,可以将高品质石墨烯合成后,大幅度改善工程的效率性和应用性。研究组表示,该研究能够弥补现有的石墨烯材料的缺点,并可以直接开发出新概念大面积石墨烯制造技术。石墨烯不仅可以应用于透明柔软的电子元件,还能替代现有的黄金、铜等金属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