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材料:更便宜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
2014-03-14 10:53:04
第三方平台
宾西法尼亚大学和德雷克赛尔大学的科学家花费5年时间,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设计出一种独特的太阳能电磁板,比现在市场上使用的电池板更便宜、效率更高,制造时间更短,不仅能利用紫外线,而且还能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
跟目前普遍使用的光伏材料相比,这种陶瓷材料有3个优势。一是比硅基材料薄。它是一种材料发挥两种材料的作用。二是比当今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便宜。三是这种材料是铁电物质。极性可变,能超越当今理论上的太阳能电磁材料的能源效率极限。
太阳能电池效率低的部分原因是收集太阳光线的颗粒要进入太阳能电池,并且向各个方向发散。为了让它们往一个方向流动,势必要穿过很多层的材料。颗粒每穿过一次,太阳能电池的能效就减少一次。该团队的设计尽量减少层级。也就减少了损耗。他们用铌酸钾和铌酸钡镍合成钙钛矿型晶体。这种晶体比目前使用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化合物半导体吸收光线高6倍,转移密度高50倍。而且,调节材料的成分,效率还会提高。该材料廉价、无毒、地球储量丰富。
目前该研究团队已经在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先进光子源上完成了早期实验。如果这种设计能从便签尺寸扩大到全尺寸的太阳能电池,那么就是向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化工
相关阅读:
●
国家印发遏制细菌耐药行动计划 争取2020年实现新药研发
●
我国乙二醇消费快速增长 预计2017年总产能达千万
●
全球聚氨酯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国家印发遏制细菌耐药行动计划,争取2020年实现新药研发。8月25日电,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到2020年,实现在新药研发、凭处方售药、监测和评价、临床应用、兽药使用和培训教育共6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抗菌药物的应用文件指出,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抗菌药物治理策略文件文件提出,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到2020年:(一)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二)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三)健全医疗机构、动物源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设细菌耐药参比实验室和菌种中心;建立医疗、养殖领域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评价体系。(四)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五)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应用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六)对全国医务人员、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完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全面实施中小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科普教育;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行动计划》还提出了细菌耐药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包括9大方面:一是发挥联防联控优势,履行部门职责;二是加大抗菌药物相关研发力度;三是加强抗菌药物供应保障管理;四是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和耐药控制体系建设;五是完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六是提高专业人员细菌耐药防控能力;七是加强抗菌药物环境污染防治;八是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力度;九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各部分内容均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措施,且部门归口清晰,便于各地贯彻实施。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我国乙二醇消费快速增长,预计2017年总产能达千万。乙二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下游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PET和防冻剂,还可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乙二醇的生产技术主要为石油路线,即以乙烯为原料,经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此外还有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备乙二醇的生产技术。 乙二醇消费增长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乙二醇消费增长。2008年,中国乙二醇消费700万吨,占全球40%;至2014年,中国消费乙二醇更是突破1000万吨,达到1210万吨,占到全球的50%,中国真正成为全球乙二醇的消费中心。但中国乙二醇的产量有限,供给无法满足旺盛的需求,仍需大量进口,年进口量都在700万吨以上,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化工品(也是中化国际主要的贸易及物流产品)。江浙地区化纤企业密集,如恒逸、荣盛等大型化纤企业都坐落在江浙区域,因而需要进口大量的乙二醇来满足聚酯纤维的生产,乙二醇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其严重依赖进口。以2013年为例,江浙区域进口合计700万吨,超过当年中国进口总量的85%。全球乙二醇市场分析全球乙二醇供给以石脑油为主,煤制乙二醇(CTM)的增长较为迅速,需求端的聚酯稳定增长是主要的驱动力。从供给端来看,全球乙二醇供给将从2014年的2430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3770万吨,年均增速为5%。其中,大部分的来源还是石油原料法(石脑油-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路线),还有一部分是乙烷原料法(乙烷-乙烯-乙二醇路线);煤制乙二醇作为重要的新兴路线,正以年均20%的增速发展,保守估计到2023年,至少有300万吨的乙二醇通过煤基路线生产。从需求端来看,全球乙二醇最主要的消费仍是聚酯行业,聚酯行业占据了全球乙二醇消费的80%以上。预计聚酯行业消费乙二醇将从2014年的2070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3260万吨。全球乙二醇贸易全球乙二醇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推动乙二醇海运贸易的快速发展。全球乙二醇主要的生产地区是东北亚、中东和北美,2014年生产全球占比依次为34%、36%和14%;至2023年,全球占比依次为35%、33%和14%。而东北亚、中东和北美的乙二醇消费占比,2014年依次为60%、5%和10%,2023年占比依次为64%、4%和8%。可见,生产和消费严重不平衡,这必然滋生贸易的发展,预计全球乙二醇的贸易量将从2014年的1390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1760万吨。中国乙二醇分析需求端。中国是全球乙二醇保持稳定增长的源动力。中国乙二醇的需求量将从2014年的1210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2072万吨。这主要归因于中国是全球聚酯业的生产中心,全球一半的乙二醇(中国约90%的乙二醇)都用于中国的聚酯生产。在中国,85%的聚酯用于化纤行业生产涤纶纤维,涤纶作为化纤中最重要的产品,与中国GDP基本同比增长,预计涤纶未来仍将稳定增长,从而拉动中国乙二醇需求保持在6%的增速。供给端。中国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供给不足,供需缺口长期存在,由于煤制乙二醇相对于传统石油路线,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煤制乙二醇项目的投资回报可观(高油价下利润空间更大),中国煤制乙二醇项目开始发酵,热情不断高涨,预计到2017年煤制乙二醇总产能或近千万。以草酸酯路线为代表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逐渐成熟,部分企业的煤制乙二醇产品品质达到聚酯级别(紫外透光率纯度检测达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装置稳定性、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仍需进一步验证,单套反应器生产能力较小,产品品质指标仍低于石油路线,低油价下相对于石油路线竞争力不明显等。总体而言,煤和石油路线将共同催生中国乙二醇供给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中国煤制乙二醇将超过300万吨,占据中国乙二醇生产的三成。然而,预计2023年中国乙二醇供给和需求分布为1061万吨和2072万吨,中国乙二醇供需缺口仍将继续加大,中国乙二醇进口量将超过千万吨,其中600万吨来自中东,210万吨来自北美,120万吨来自东北亚内部的台湾和日韩,80万吨来自东南亚地区。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全球聚氨酯行业发展预测分析。聚氨酯作为六大合成材料之一,其品种最多、用途最广,近年来发展最快,在不同的领域逐步部分取代其他合成材料。聚氨酯产品以软泡、硬泡、氨纶、弹性体、浆料、鞋底原液、涂料、胶粘剂等各种形式在交通、家具、家电、建筑、鞋服、航空、医疗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聚氨酯增长迅速2014-2015年国外聚氨酯工业进展,虽然在2014-2015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聚氨酯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随着建筑领域、汽车工业、电子设备、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聚氨酯产品的需求。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报道,全球范围内聚氨酯仍以每年约4.5%的速度增长,其中制冷、鞋业、纺织、休闲等领域的增长率预计可达到5.7%。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因受到下游新应用的支撑,聚氨酯的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聚氨酯原料进展美国意慕利油脂化学(EmeryOleochemicals)位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生物基多元醇工厂已完成设备安装。该产品能同时兼顾保证高性能和低成本,可用于汽车、家具、床上用品及其他主要家电行业。意慕利与美国生物琥珀(BioAmber)签署协议,BioAmber将供应新型生物基丁二酸系列产品"Impranil",以代替己二酸产品。巴斯夫成功开发了生物基聚四氢呋喃1000(PolyTHF1000),主要用于生产弹性氨纶纤维,也可用于热塑性聚氨酯(TPU)和浇铸弹性体。科思创在德国多马根建设了一条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多元醇生产线,年产能达5000吨,生产的创新型多元醇中二氧化碳含量约达20%,首先用于聚氨酯泡沫床垫的生产。美国亨斯迈公司开发了新型高官能度芳香族聚酯多元醇Terol649,主要用于聚氨酯硬泡特别是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独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二醇(一种高效能多元醇),其成分与市场上现有的聚碳酸酯二醇完全不同,生产的聚氨酯产品硬度高,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耐低温性、耐化学性以及耐磨性。华盛顿州立大学开发出使用橄榄油和亚麻籽油等类似的植物油来制造聚氨酯塑料的技术,这种塑料可以应用于从绝缘泡沫板到轮胎、软管和密封剂等各个领域。日本旭化成化学(AKC)子公司在我国南通新扩建的Duranate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基聚异氰酸酯生产线投产,DuranateHDI基多异氰酸酯产能翻番。聚氨酯产品进展陶氏化学开发出新型海绵记忆枕,这种记忆枕添加了能帮助尽快入眠的清凉凝胶层,并能持久粘附在记忆海绵枕上。粘弹性聚氨酯泡沫和凝胶均使用无味胶黏剂。BASF成功开发出首款高性能有机气凝胶聚氨酯保温隔热材料Slentite,将胶体干燥后可得到机械性质稳定的有机气凝胶,兼具新建筑项目和翻新整修项目所需前瞻性隔热材料的所有主要性能。亨斯迈研发出凉爽、透气的聚氨酯软泡RUBIFLEX?Cocoon,应用于床上用品、家具以及座椅领域。该泡沫气筒具有独特的湿度管理功能,进一步提升人体舒适度。拜耳推出了一种基于霍尼韦尔Solstice液体发泡剂的新型喷涂泡沫,具有良好的隔热绝缘性能,以减少能源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