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生物医药:全球生物医疗器械·中国峰会5月在沪召开
2014-03-14 11:06:55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由UBM和MEDTEC主办的2014年全球生物医疗器械·中国峰会(BioDevice 2014)将于5月28-29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峰会将联姻IIMD和BioMed两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会,在重点关注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械的最新进展的同时,也将深入探讨生物医疗设备相关的技术和商业信息。在新机遇的憧憬下,为行业专家同仁们提供更为有价值的沟通交流平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对医疗器械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技术要求。目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都为之侧目。据行业协会估算,未来10年内我国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将达到每年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植入医疗器械市场。同时植入介入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产业是比重非常大的细分产业,其自主创新与产品始端材料界密不可分;随着再生医学材料时代的来临,再生和重建有生命的组织和器官(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已经成为可能。
在这一大背景下,MEDTEC将于5月28-29日在上海举办全球生物医疗器械?中国峰会(BioDevice 2014),本次峰会将聚焦生物学,结合医学和工程学,深入探讨生物医疗设备相关的技术和商业信息,是生物医疗器械行业不可错过的一场盛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医疗器械
相关阅读: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会发光隐形墨水研制成功
●
《自然·通讯》新技术可让金属铂“化身”半导体
●
《自然》上海科技大学揭示首个卷曲受体三维结构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会发光隐形墨水研制成功。“了无痕迹”的墨水可以加密信息,还能超长发光?谍战大片里经常出现的隐形墨水如今变成了现实,而且功能更强大。日前,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封伟团队国内首次制备出氟氮双掺杂碳量子点(FNCDs),并基于此造出了可以隐形且具有自保护超长室温磷光性能的神奇墨水。该成果在最新一期《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在线发表。 据介绍,发光隐形材料,特别是室温磷光材料,因具有长发光寿命和独特的单线态—三线态跃迁等优异特征,能起到非常显著的加密效果,是光子加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信息安全领域应用广泛,也是热门科研领域之一,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而隐形墨水就是发光隐形材料氟化碳领域的下游具体产品。 目前已报道的绝大多数基于碳量子点的室温磷光材料,需将碳量子点嵌入到基质中才能获得室温磷光发射现象,且产品发光仅有几十毫秒。封伟团队此次制备的室温磷光碳量子点,无需考虑基质辅助的氧隔离层就可以实现室温下自发磷光,时间长度达到1.21秒,外界刺激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裸露的碳量子点,有利于设计具有外界刺激响应性的磷光传感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氟氮双掺杂碳量子点的水分散液制成的墨水,通过普通的商业喷墨打印机,将预先设计的复杂图案、文字等加密信息打印在滤纸上,其干燥后在紫外灯下发射出强烈的固态蓝色荧光,移去紫外灯后会发射出自我保护绿色磷光,实现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信息双安全保护。 这一研究成果,未来有望应用于信息记录读取、防伪和隐写术等领域。同时,这种双元素共掺杂技术也为室温磷光隐形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技术可让金属铂“化身”半导体。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金属铂制成只有2纳米厚的超薄膜时,可以拥有类似硅等半导体的特性。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挑战了对于半导体材料的传统认知,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发展。 传统意义上,金属和半导体被严格区分,金属一般导电性能好,而半导体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导电性可受控制。用硅等常见半导体材料制造的晶体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京都大学研究小组发现,在一种名为“钇铁石榴石”的磁性绝缘体上将重金属铂制成只有2纳米厚的超薄膜时,它可以像半导体一样,通过外部电压控制电阻。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铂能够大幅调节和控制“自旋轨道耦合”这一效应。自旋轨道耦合是指粒子自旋和轨道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旋电子学等研究中扮演关键角色。半导体或其他新材料的研究常常会涉及这一效应。 研究小组称,这一发现与传统的固体物理学常识不符,将有助于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领域的发展。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上海科技大学揭示首个卷曲受体三维结构。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成功解析了首个人源卷曲受体(Frizzled-4)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卷曲受体在无配体结合情况下特有的“空口袋”结构特征,及其有别于以往解析的GPCR的激活机制。 据悉,该项研究由iHuman研究所PI、生命学院助理教授徐菲课题组以及iHuman研究所赵素文课题组、美国VanAndel研究所等合作单位共同完成。 人体细胞表面分布着许多G蛋白偶联受体(GPCR),其功能相当于细胞的“信号兵”。这些“信号兵”负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进而广泛参与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的调节。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眼睛能看到灿烂的阳光,鼻子能闻到花朵的芬芳,舌头能尝到食物的酸甜苦辣,其失调将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GPCR是药物研发领域的“宠儿”,目前市场上超过30%的在售药物都以GPCR为靶点。 卷曲受体(Frizzled)由于结构上具有七次跨膜螺旋的保守性被通常认为是一类非典型的GPCR,包括了Frizzled1~10十个成员,负责介导细胞中控制发育的基本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因此,卷曲受体与组织内稳态、胚胎发育、血脑屏障的生成密切相关,其异常表达调控与多种人类疾病包括癌症有关,是一类新兴的癌症治疗靶点。其中Frizzled4对维持血脑屏障/血眼屏障的完整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控Frizzled4rrin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能调节血脑/血眼屏障的开关,这为药物小分子进出大脑提供了精密的调控方案。 近年来新报道的GPCR结构层出不穷,为相关生物学功能研究和药物设计带来了重要的发展。然而对十个卷曲受体跨膜结构域的了解仍然是空白,而这一结构域正是受体参与激活信号通路和药物针对位点的核心区域。 记者了解到,这项工作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在于:以往发表的GPCR结构通常都有一个或多个配体分子用于稳定受体的活跃位点,使得蛋白更加稳定易于结晶;而该研究中的卷曲受体Frizzled4缺乏这样一个能够用来稳定蛋白的配体分子,因此要想获得稳定的蛋白和高质量的晶体就非常困难。“为此,我们花了三年多时间反复筛选蛋白的表达载体和结晶条件”。该论文第一作者杨仕璠说,“这一难点恰恰也成为了我们这项研究工作的一个亮点,我们报道的这个卷曲受体结构成为已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口袋(即结合口袋里没有配体)的受体结构。这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论文通讯作者徐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