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海洋:探秘海洋微生物的化学多样性
2014-03-14 10:48:20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来自细菌的几乎所有药物和候选药物,都是由少数几组代谢丰富的生物产生的。这使得那些占绝大多数的、不能培养或没有培养出的微生物成为一个基本上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Jrn Piel及同事在本文中报告,他们利用单细胞和元基因组分析识别出两个潜在的“环境工厂”,二者都是候选属Entotheonella的成员,是化学丰富的海绵Theonella swinhoei的共生体。
他们发现,两种微生物的基因组都编码多个截然不同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这些基因簇一起可解释过去被认为是由海绵寄主生成的生物活性聚酮化合物和肽的大多数。这一发现将Entotheonella和新提出的Tectomicrobia门的成员确定为与放线菌相当的一个“有生化才能的” (biochemically talented)门。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科学
相关阅读:
●
超疏水防雾纳米结构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根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的近日报道,研究人员在使用高功率的显微镜来检查蝇眼的表面结构的时候,发现其上覆盖着很小的六边形单元,而且每个单元整齐地紧挨在一起,一般直径仅有20微米。经过研究人员进一步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六角形单元本身又包括一些更小(100纳米)的六边形单元,它们不像主单元那样略有突出,以产生泡沫状的外观。如果把苍蝇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再进行液滴凝结其身上,它的眼睛仍然可以保持清澈。
研究人员对这个发现非常好奇,试图将其复制,于是用锌纳米粒子通过两步自组装的方法忠实地再现出所观察到绿蝇所具有的特征。一经实现,以检测绿蝇同样的方式测试这种微小的片材,最后研究报告显示,其同样具有超疏水性。
这种具有抗水泡沫形成的材料相应的产品有望充当电子元件的“外衣”,以防止它们受潮而腐蚀,或用于飞机机翼喷雾剂防止结冰,还可作为汽车和卡车挡风玻璃及建筑窗户的透明涂料。另一个优点是,由于这种材料表面无法形成水泡沫,液体在其上会滑动,故该材料可以自清洁。
以前的研究形成的材料只能是半有效的,例如仿造蚊子的眼睛已被证明是难以批量生产的。该研究团队接下来将创建可应用于不同表面的一些特殊材料,然后测试它们是怎么样工作的,以确保其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中能够拥有真正的超疏水性。
●
灵芝制剂抗癌功效受到专家肯定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普遍认为,癌症是难以治愈的,而且治疗费用较为昂贵,所以为了对抗癌症,预防显得更重要。而且,对癌症不必持过分恐慌的态度,癌症发展过程是缓慢的,是一类危害极大的慢性病,而且在免疫“监管”下,癌症可以“长期休眠”。
我国肿瘤内科孙燕院士明确地把中医药抗癌列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疗法,并提出了“祛邪-扶正-强化治疗-扶正”的中国模式。孙燕院士的研究证明,运用中医药疗法,可以大大延长患者寿命、改善症状,特别是消除放化疗的副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多种中药如灵芝、黄芪、三七、人参等在调理自身抗肿瘤能力方面有确切疗效,其中,灵芝孢子粉制剂尤为医学界人士所重视。
中国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灵芝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灵芝制剂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对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具有非常罕见的良性双向调节功能。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灵芝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当机体产生各种变态反应或免疫性病例损害时,灵芝又可以抑制亢进的免疫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稳定。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灵芝制剂主要功效成分为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灵芝多糖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如通过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间接杀死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释放能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来杀死肿瘤细胞或促其凋亡。灵芝多糖还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缺乏血液供应,得不到营养,从而抑制肿瘤新生。
另一主要成分灵芝三萜类化合物除具有与多糖(肽)相似的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外,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可以直接抑制并抗杀肿瘤细胞。因此,日本等发达国家通常把灵芝三萜类化合物作为鉴定灵芝制剂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在灵芝成分中具有明显的苦味,对于一般人来说,味道“苦不苦”就可以成为判别灵芝产品好坏的一种简单方法。
当前,中国正处于癌症发病的显著增长期,癌症已经渐渐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因为癌症去世的人,它会伤害到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癌症又是可以加以预防的,为了不让悲剧一遍一遍的在不同家庭中重演,请和身边的所有人一起,从日常生活开始,也从预防开始。
●
肥胖的当前药物治疗与未来用药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当前,肥胖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正在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且由肥胖带来的死亡率也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高。相关的研究早就已经证实,肥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可对包括心、脑、肾脏、肝脏等在内的很多器官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一些研究者在对比了肥胖患者的治疗后已经发现,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生活方式改变是当前最为有效的肥胖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减重手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相继批准了新减肥药盐酸氯卡色林和芬特明/托吡酯混合缓释片的上市。氯卡色林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2C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BMI≥30kg/m2或BMI≥27kg/m2且合并体重相关疾病的成人患者。研究显示,氯卡色林的作用机制在于可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脂肪代谢,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未来的减重之星——利拉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2010年被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利拉鲁肽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数量,全面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降糖之外,利拉鲁肽还被发现可通过多种途径为患者带来显著的减重获益。利拉鲁肽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使人体产生饱腹感和食欲下降,减低患者进食需求。
减重药物可以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起到较为有效的作用。虽然减重药物的研发之路不是很平坦,但仍在不断进展中,我们也在期待未来有更多像利拉鲁肽这样可以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的药物加入到减重药物的序列中,来改善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