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加发现人体蛋白质新技术为膜蛋白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2014-04-02 13:22:53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研究人体蛋白质的新技术。该技术可追踪膜蛋白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膜蛋白占人体所有蛋白的约三分之一,有500多种疾病与其失能相关。膜蛋白的研究难点在于,要了解其作用,必须基于对其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观察。
多伦多大学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教授伊戈尔·斯坦戈利亚称,新技术为检视人体细胞自然环境中的膜蛋白提供了新工具。其灵敏度足以检测到引入药物的微量变化,因此对癌症及神经疾病治疗方法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被称为MaMTH(哺乳动物膜双杂交法)的新技术,来确定CRKII蛋白在最常见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CRKII蛋白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相互作用,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癌细胞的增殖。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茱莉亚·佩斯奇尼格称,CRKII最有可能调控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稳定性,并通过促进癌细胞间的信令传递或通信来推动肿瘤生长。研究发现,可抑制这些突变受体和CRKII的一种组合化疗法或对肺癌治疗大有助益。
此项研究汇聚了多伦多和波士顿地区的5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及癌症临床医师、生物信息学家。佩斯奇尼格及其实验室历时4年对适用于酵母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类似技术进行了改进,从而开发出新的MaMTH技术。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对其他人体疾病中的突变蛋白进行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科学
相关阅读:
●
《化学圈》利用有机废物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
●
国内丙烯酸市场运行平稳 价格箱体震荡
●
《能源和环境科学》大连化物所率先研发出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利用有机废物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来自俄罗斯斯科尔特克计算和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工程中心(CDISE)和布拉格捷克生命科学大学的科学家们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进行了改进。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确定了该制剂的类型和浓度,将其引入受污染土壤后,可显著固定重金属,诱导土壤生物群落自我修复,并为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环境。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化学圈》杂志上。由于重金属污染地区的不断扩大,寻找最有效的修复剂是世界各地的热点问题。目前,最安全和负担得起的环境修复技术之一是应用天然含碳物质来吸附重金属,帮助土壤微生物群落自我恢复。研究人员研究了三种廉价且广泛存在的物质:生物炭(经过特殊处理的煤炭)、腐殖质(蛋白质分解形成的物质)和灰烬。在为期60天的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观察了不同数量的含碳物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生物和毒理学特征的影响。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从蔬菜废弃物中提取的、能够固定重金属并改善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药剂。研究者认为,腐殖质是最有希望的,因为它们对土壤的高正效应已经被正在研究的所有指标所证实。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国内丙烯酸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箱体震荡。原料市场维持涨势,对丙烯酸成本具有一定支撑。但下游工厂接货量缺乏增长,成交气氛暂时平稳。持货商存货量正常,出货一般,报价稳定。 从厂家看,价格重心有所上移。其中北方厂家存货量正常,价格稳中略升,主流报价7900~8400元(吨价,下同);南方厂家出货十分顺畅,价格稳步上涨,主流报价8300~10000元。从市场看,华东市场交易气氛淡静,价格波动不大。下游工厂开工率一般,终端买家按需接货为主。持货商心态观望,库存水平一般,价格保持稳定,普酸一级市场主流价格7900~8000元,精酸主流报价8100~8200元。华南市场窄幅震荡,价格横盘整理。下游需求基本稳定,终端买家询货兴趣尚可。持货商存货量不高,心态保持观望,报价比较稳定,普酸一级市场主流价格8200~8300元。华北市场主动性商谈不旺,价格小幅波动。市场现货供应正常,但有效需求缺乏增长,成交气氛偏淡。持货商库存量稳定,出货压力不大,价格较为平稳,普酸一级市场主流价格7900~8000元,精酸价格8100~8200元。后市看,原油走势较为稳健,成本面支撑保持,交易气氛平静,短期市场或延续窄幅震荡。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大连化物所率先研发出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贺艳兵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柔性、优异高温稳定性及高度集成化的全固态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 近年来,可穿戴、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微机电系统(如微型机器人、微型传感器)正朝着轻薄短小、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社会对于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柔性化、模块化集成等特征的微型储能器件的需求。传统锂离子电容器由于具有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又具有超级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而备受关注。然而,其三明治堆叠结构的器件构型极大地限制了其机械柔性、高温性能以及模块化集成能力。最近,该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一种新概念的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该微型电容器以高导电石墨烯为集流体,以高电压离子凝胶作为电解质,以纳米钛酸锂为负极和活化石墨烯为正极构筑出高离子电子传导的平面交叉指型微电极,进而在一个基底上组装出全固态锂离子微型电容器。该锂离子微型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53.5mWh/cm3,高于目前报道的锂薄膜电池和微型超级电容器。同时,该锂离子微型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6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8.9%;具有高温电化学稳定性,能在80°C条件下稳定工作;以及具有优异的机械柔性,在各种弯曲和扭曲状态下达到性能基本没有衰减。此外,该锂离子微型电容器表现出良好的模块化集成能力,无需金属连接体,可有效调控输出的工作电压和容量。因此,该工作为开发柔性化、小型化、智能化储能器件提供了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