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化学所聚合物光伏材料分子能级调节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4-04-21 17:26:33
第三方平台
两维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宽吸收、高迁移率的优点成为聚合物光伏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材料设计角度分析,在不影响聚合物吸收光谱和迁移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调节其分子能级是这类材料取得突破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调节聚合物分子能级的方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合理利用烷氧基的诱导效应,优化取代位置,将间位烷氧基苯基引入到两维共轭聚合物的侧链,在基本不影响吸收光谱和迁移率的前提下,使得相应聚合物的HOMO 能级下降0.25 eV, 相应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提高0.18 V, 能量转化效率从5.6% 提高到7.5%,提高幅度超过了30%。该结果打破了烷氧基作为供电子基团的传统设计思路,为高效聚合物光伏材料的精细调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应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先进材料》上(Adv. Mater. 2014, 26, 2089–2095)。文章发表后被著名科学网站Science Daily,Nanowerk和the daily fusion连续报道,并给出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在不影响聚合物的吸收和电荷传输性能情况下非常有效降低聚合物的HOMO 能级,从而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简单、廉价的化学修饰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新材料产业
相关阅读:
●
日本新研究发现可助煤炭生成甲烷的细菌
●
《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家揭示城市及农村地区大气贡同位素分馏特征
●
科学家设计出新型偶氮苯高分子 能应对世界性“白色污染”难题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日本新研究发现可助煤炭生成甲烷的细菌。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种可帮助煤炭直接生成甲烷的产甲烷菌,这一研究或有助于弄清煤矿中煤层气的成因,并加速生成此类天然气。 产甲烷菌存在位置煤层气是主要存在于煤矿的伴生气体,俗称“瓦斯”,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属于热值高、无污染的天然气新能源。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此前研究已知,产甲烷菌可在地层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但需要上亿年时间。产甲烷菌的应用价值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前宣布,他们从深层地下环境中新发现了可直接从煤炭中生成甲烷的一种产甲烷菌,这种产甲烷菌能够将煤炭中的甲氧基芳香族化合物直接转换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并且这一过程不需借助其他微生物来完成,所需时间也较短。研究人员推测,这种产甲烷菌可能在煤层气的生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揭示城市及农村地区大气贡同位素分馏特征。大气是汞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最主要的储库及运移场所。在大气汞与地表环境的交换过程中,大气与植物叶片间的交换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汞具有复杂多样的环境过程,且在天然样品中的含量极低,传统的以浓度观测为基础的研究手段在应用于大气汞的源解析及汞在大气与植物间的交换过程研究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及误差。日前,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冯新斌团队杂我国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大气汞同位素分馏特征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环境科学与技术》。 大气汞同位素研究目前针对大气汞同位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我国大气汞同位素特征及大气与植物界面交换过程的同位素分馏仍是空白。为了确立我国典型区域大气汞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大气-植物界面交换过程中的汞同位素分馏,冯新斌团队建立了有效的大气汞同位素采样及前处理系统,并分析了来自云南哀牢山、浙江大梅山、北京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的大气汞同位素及森林凋落物中的汞同位素。大气汞浓度特征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低大气汞浓度的背景区域与具有较高大气汞浓度的人为排放源具有明显不同的大气汞同位素指纹特征,其中受人为排放影响较重的城市/工业区大气汞同位素主要继承自当地燃煤中的汞同位素,而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的大气汞同位素指纹则体现了背景特征及人为排放特征不同程度的混合。此外,研究成果还展现了大气汞被植物叶片吸收的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分馏及非质量分馏,推测光化学反应是导致这两种分馏过程的最主要途径。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设计出新型偶氮苯高分子,能应对世界性“白色污染”难题。高分子材料已经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国防工业等。合成的高分子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才能成为塑料制品。塑料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加热熔融或者使用有机溶剂溶解。加热熔融高分子可能会产生毒烟雾等副产物。溶剂溶解高分子则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新型的偶氮苯高分子的特征近日,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forPolymerResearch)SiWu(吴思)博士带领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偶氮苯高分子。该高分子能通过光照实现可逆的固态到液体的转变。该偶氮苯聚合物具有稳定的反式异构体。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为50℃。而该聚合在光照下可以转变成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的顺式构型。可见光能将顺式异构体回复到反式。科学家使用了原子力显微镜、动态力学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研究了该聚合物的光致可逆固态到液态的变化。由于具有如此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顺式结构表现出足够的流动性,有利于进行材料加工成型处理。偶氮聚合物具有光控可变构型的特性,研究者照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可以把聚合物的一个结构的转换为另一个结构。反式异构偶氮聚合物吸收的365纳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导致改变成顺式构型的聚合物。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光照使反式构型改变成顺式构型结构,利用后者具有流动可加工的特性,进行结构形状的设计。然后到再通过照射530纳米波长的绿光使液态重新回复固体特性的反式异构型。这种聚合物制备方法,可以取代传聚合物工业中的加热熔融成型模式。新型的偶氮苯高分子的应用高分子化学家SiWu说,使用这种材料有助于延长塑料的寿命。在任何划痕或切口的情况下,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光愈合或者再加工使这种材料能再次使用。这种塑料的使用将改变实现塑料的循环利用,从而应对世界性的“白色污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