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硫黄分解磷石膏制酸获突破
2014-04-24 17:24:52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硫黄分解磷石膏制硫酸项目关键技术研发日前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已完成重大工艺设备核心技术试验研究,掌握了产业化关键技术,各项工艺指标和产品质量达到预定要求。该项目2011年10月由科技部立项,2013年12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其1万吨/年磷石膏制酸工业试验示范装置计划于今年7月建成投运,整个项目计划于2015年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硫黄分解磷石膏制硫酸技术项目是由四川宏达集团牵头,四川大学提供技术支撑,郑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参与研究的国家重点支持的工业固废处理项目。该项目从解决现有磷石膏制酸技术的难题入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硫黄低温分解磷石膏制酸的关键技术并建设万吨级工业示范工程。目前,已申报了核心专利4项,取得了装置核心发明专利权2项。
经试验验证和初步设计分析测算,该项目成果技术经济优势突出,低碳节能,与一般硫黄制酸比较,吨酸成本低20%左右;硫黄价格越高,这一差值也越大。除磷石膏制酸联产氧化钙粉外,该项目技术还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原料
相关阅读:
●
专家预测石油将成为需求增长最慢燃料
“未来需求增长最慢的燃料将会是石油,而且这一趋势暂时不会被逆转。”这是《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3)》对未来石油需求做出的一项预测。该报告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多位专家参与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昨日在北京发布。
蓝皮书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有三:一是从地区角度来看,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而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在2005年已经达到峰值,今后石油消费量将会有所下降。
二是中国将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增长的最大来源,并且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费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部门,随着工业发展过程中能耗的降低以及人口增速的放缓,交通运输业将成为主要的石油消费增长动力。但是由于中国整体燃料结构中石油所占的份额比其他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要低得多(约为20%),因此,其人均石油消费量将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是由于对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石油依存度高所带来的担忧,一系列减缓石油消费增长的政策可能会被中国采用,例如鼓励使用其他类型的能源或者对交通运输业提高征税这些措施,这些都会有效地降低石油消费的增速。
●
三个国电电力新能源发电项目获得核准
新能源项目受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将会持续成为市场的热点,在新能源汽车被上市公司积极涉足的同时,新能源发电项目被部分上市公司努力地加码,据可靠消息,近日国电电力的三个新能源发电项目获得了核准。
据媒体报道,12月17日,国电电力宁夏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吴忠太阳山风光储项目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核准,这是国电电力首个获核准的风光储项目,也是宁夏地区首个获得核准的风光储项目。太阳山风光储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太阳山移民开发区境内,规划建设33台总容量49.5兆瓦风电、10兆瓦光伏和2兆瓦时储能系统。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对优化宁夏电源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于12月17日,国电电力宁夏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卫香山韩家圈49.5兆瓦风电项目,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核准。韩家圈风电项目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镜内,区域风能资源丰富,是建设并网风力发电场的理想用地。项目规划建设33台1.5兆瓦风机。
12月19日,国电电力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项目获得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该项目是国电电力首个获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由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六横岛东南海域,距六横岛距离约13公里,涉海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属于近海风电场。项目总容量为25万千瓦,拟安装50台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及风电场其它配套设施,计划于“十二五”期末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申银万国证券在近日发布的国电电力的研报中指出,煤电一体化与热点联产是公司火电发展主要方向,公司也积极推进风电。国电电力正在积极开发风电资源,风电项目由传统的“三北”地区向山东、云南、浙江等地区拓展。这些地区的风电资源距离电力负荷近,并网及消纳情况良好,所以利用小时较高,且上网电价较高,因此盈利能力良好。目前公司已核准风电项目约60个,储备容量300万千瓦以上。预计14、15年公司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增长100万千瓦左右,至15年风电装机规模可以达到500万千瓦左右。
●
燃料:可将木屑纸板转化成生物燃料的酶被发现
近日,加拿大约克大学和法国马赛第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拓展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发现,有一类酶家族能够把难以被自然消解的生物质降解为自身糖的成分。该研究结果刊登在12月22日的《自然·化学生物学》上。
第一代生物燃料对于寻找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利用自然界中“易于消化”的生物质如玉米淀粉来制造生物乙醇。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能源作物,由此占用了宝贵的可耕土地,进而危及到食品价格的稳定,还限制了生物燃料的产量。
这个酶家族名为溶解性多糖单加氧酶(LPMOs)。在新研究中,这种酶可将植物的茎、木屑、废硬纸板或昆虫/甲壳类动物壳等废料,转化成自身糖的成分,然后发酵成生物乙醇。这是生物燃料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进展,由这些原料制成的燃料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
这项新研究由约克大学化学系保罗·沃尔顿教授和吉迪恩·戴维斯教授以及法国马赛第一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伯尼教授共同参与。它开辟了采用可持续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新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这种酶家族的生物起源及详细化学反应,研究人员已经证明,通过在大自然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生物降解方法,人类现在能够努力生产出可持续性的生物燃料。
沃尔顿说:“毫无疑问,这一发现不仅可以对世界各地如何解决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的问题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现在还可以给生物乙醇生产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将废弃原料有效地转化成生物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