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伪有机食品大量出局
2014-04-30 15:17:51
第三方平台
北京超市里可以选择的有机食品还很丰富。无论是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还是调味品、滋补品等,都可以找到有机食品字样。4月24日,记者在北京各大超市走访发现,以往较为常见的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奶粉和有机米粉等数量大减。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在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执行后,行业面临着一场淘汰和洗牌,市场上有机食品数量锐减主要是淘汰一些‘伪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并拒绝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还对周边环境、土壤、水等有严格要求。由于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存在较大利差,就容易滋生‘伪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新规加强监管力度,有利于倒逼行业走向规范。新规的另一个变化是,取消了有机转换标志,意味着外包装标识有“有机转换食品”的商品不是有机食品。
对于这一规定,董金狮解释,因为有机食品的生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对土质各种金属元素含量都有具体要求,在不能完全达到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允许生产单位在三年的时间内进行土质的改善来达到这一要求,而在这一过程中生产的产品,不能算是真正的有机产品,只能标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字样。但由于消费者并不清楚这一情况,而将两者等同起来,新办法实施之后将能让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更加明明白白。
市场上繁多的所谓“有机”食品,该如何鉴别呢?董金狮介绍,鉴别有机食品要看产品上有没有“三要素”:有机产品国家标志、认证机构名称、有机码,有这3 个,就是真正认证的产品。购买到有机产品后,消费者可刮开有机标志上的涂层获取有机码,到国家认监委网站输入查询是否为有机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有机食品
相关阅读:
●
《科学》研究发现肿瘤细菌能降解癌症药物
●
什么是总胆汁酸,总胆汁酸的合成方法是什么
●
《科学》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获重大突破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研究发现肿瘤细菌能降解癌症药物。多亏了一项偶然的发现,研究人员找到了为何化疗药物有时不起作用的其中一个原因。事实证明,癌细胞内的细菌会摧毁一些药物,使其变得无效。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 此项发现或许可解释为何药物“吉西他滨”在治疗胰腺癌患者时极少能成功。在113名胰腺癌患者中,有3/4的活体组织检查发现了摧毁“吉西他滨”的细菌。作出上述发现的团队表示,该药物还被用于治疗结肠癌和膀胱癌,因此同样的效应可能在患有这些癌症的病人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RavidStraussman及其团队探究了为何健康细胞会变成癌细胞的“共犯”,从而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它们抵抗药物。他们无法解释为何一组特定的皮肤细胞会阻止“吉西他滨”杀死附近的癌细胞。虽然Straussman和同事LeoreGeller注意到皮肤细胞被支原体细菌感染,但起初认为它只是一种污染物。“我几乎放弃了这个项目。”Straussman表示。事实上,研究表明,这种细菌能摧毁“吉西他滨”。“我们发现,这种细菌会将药物吸收然后将其降解,从而使药物失去活性。”Straussman介绍说,它通过产生胞苷脱氨酶做到了这一点。在分析了113个胰腺癌组织的样本后,研究人员发现,有86个感染了能制造胞苷脱氨酶的细菌类型,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沙氏门菌等很常见的细菌。在随后接受测试的2674个细菌种类中(一些已知生活在人体内),有11%的细菌能产生胞苷脱氨酶;近一半无法产生这种酶;其他的细菌会制造无法降解药物的其他形式的酶。此项发现同其他实验室获得的细菌感染会阻碍化疗的结果相一致。在随后的试验中,Straussman证实,抗生素能阻止细菌摧毁“吉西他滨”。

化学词典告诉你什么是总胆汁酸以及总胆汁酸的合成方法。正常人肝脏合成的胆汁酸有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和代谢中产生的脱氧胆酸(DCA)还有少量石胆酸(LCA)和微量熊脱氧胆酸(UDCA),合称总胆汁酸(TBA)。 什么是总胆汁酸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清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急性肝炎初愈患者血清TBA由最初的高值几乎与AST在同一时间降至正常水平,若持续不降或反而升高者则有发展为慢性的可能。总胆汁酸的合成方法总胆汁酸(TBA)是在肝脏内合成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然后被肝细胞分泌入胆汁,随胆汁至肠道后,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被水解成游离型胆汁酸,有97%被肠道重新吸收后回到肝脏。如此循环不息。这样能使总胆汁酸发挥最大生理效应。更可防止总胆汁酸大量进入循环中对其它组织细胞的毒害(总胆汁酸的PH值非常低)。健康人的周围血液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因此,总胆汁酸测定是一项比较敏感和有效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获重大突破。低碳烯烃包括乙烯、丙烯、丁烯,被广泛用于生产塑料、纤维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传统上是通过石脑油裂解获得。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因此开发从煤、天然气、生物质等非石油的碳资源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合成气(CO和H2混合气体)是煤、天然气等碳资源转化利用的重要平台。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科学家发明了煤经合成气生产液体燃料的费托过程,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路径。然而,该方法的缺陷是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低,比如C2-C4烃(含2个到4个碳原子数的烃类,包括烷烃和烯烃)在烃类中的选择性不超过58%。2012年,C1化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教授deJong团队通过对费托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转化率为小于1.5%时,低碳烯烃选择性达到了61%,转化率达到88%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仍高达52%。2016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和潘秀莲领导的团队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费托过程的新路线(OX-ZEO过程),创造性地采用一种新型的双功能纳米复合催化剂,可催化合成气直接转化一步获得低碳烯烃,选择性高达80%,且C2-C4烃类选择性超过90%,远高于传统费托过程低碳烃的选择性理论极限58%,而且在110小时的测试中催化剂性能稳定。该催化剂巧妙地使CO分子的活化和中间体C-C偶联两个关键步骤的催化活性中心有效分离:其中CO和H2分子在部分还原的金属氧化物缺陷位上吸附活化,生成CH2中间体,活泼的CH2与CO结合成气相中间体CH2CO,进入分子筛MSAPO酸性孔道的限域环境中进行择型C-C偶联反应,从而实现定向生成低碳烯烃。研究表明,通过对分子筛孔道结构和酸性质的调控,可以实现产物分子的可控调变。另一方面,通过CO替代H2来消除烃类形成中多余的氧原子,在反应不改变CO2总排放的情况下,原理上可以摒弃高耗能和高耗水的水煤气变换制氢反应,降低化学反应本身的能耗和水耗。这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煤转化制低碳烯烃战略新兴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该研究成果于2016年发表在《科学》上,该杂志同期刊发了deJong以《令人惊奇的选择性》为题的评述文章,认为OX-ZEO过程未来在工业上将具有巨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