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食品安全专业成“香饽饽”
2014-05-09 17:17:33
第三方平台
食品安全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火起来的,不只是“食品安全”这个名词,还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个专业。记者从烟台各大高校了解到,目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专业就业形势很好,烟台大学两年前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86%。
今年大三的小吴,就读于烟台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他最近在忙于考研,之所以打算考研并不是因为担心就业问题,而是想在食品安全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我们专业的同学都不是太担心就业,往届学长学姐们就业情况还不错。最近食品安全又是全国的大热门,所以相信我们专业的就业前景会不错。选择考研是因为我相信食品安全方面今后会需要更高学历的相关人才,希望能对这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小吴对自己的未来满怀信心。
已经大学毕业的于修,现就职于开发区某食品厂,主要担任食品质量检验工作。据他讲,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企业也加大了对食品检验的力度,需要很多与食品专业相关的人才。他的不少同学都在企业中担任骨干,有的甚至已经升任部门主管。
据记者了解,该专业的学生除了部分进入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大部分进入公司企业担任质检、营养配餐等职务。记者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烟台高校了解到,高校中与食品有关的专业近几年都比较热门。烟台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信息咨询部主任王者旭告诉记者,该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属于顺应社会需要开设的新兴学科,总体来说,就业前景还比较不错。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与驻烟食品厂进行广泛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该专业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食品安全
相关阅读:
●
非编码RNA调控细胞周期研究取得新成果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非编码RNA调控细胞周期研究取得新成果。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序幕已经拉开,科学家们正在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细胞周期与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以及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相信通过努力,我们最终能找到控制细胞周期的神奇“开关”。 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缅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LAST,ac-Myc-induciblelongnoncodingRNA,cooperateswithCNBPtopromoteCCND1mRNAstabilityinhumancells为题,在线发表在eLife上。细胞生长依赖于精确的细胞周期调控,一旦该体系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细胞一旦通过G1/S检查点,只能进行分裂,G1/S期的转换点是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重要检查点。CyclinD1/CDK4复合物对细胞周期G1/S期的调控具有促进作用。CyclinD1/CCND1在基因表达的各个层次上的调控机制已有所报道,但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RNA,尤其是长非编码RNA是如何调控CyclinD1/CCND1的表达鲜有报道。吴缅研究组发现一条受c-Myc转录激活的被命名为LAST(LncRNA-AssistedStabilizationofTranscript)的长非编码RNA,它可以引导RNA结合蛋白CNBP,共同结合在CCND1mRNA的5’UTR区域,从而稳定CCND1mRNA,导致CyclinD1蛋白量的增加,促进细胞周期更加快速运转和肿瘤的发生。此外,该研究发现LAST/CNBP可以通过相似的机制来调节其他一系列mRNA的稳定性。该研究首次阐明了长非编码RNA调控CCND1mRNA稳定性的机制,并证明了LAST是促癌的非编码RNA因子,为相关癌症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资助。
●
亲和色谱的一般流程及应用
化学词典告诉你亲和色谱的一般流程及应用。亲和色谱也称为亲和层析,是一种利用固定相的结合特性来分离分子的色谱方法。亲和色谱在凝胶过滤色谱柱上连接与待分离的物质有一定结合能力的分子,并且它们的结合是可逆的,在改变流动相条件时二者还能相互分离。亲和色谱可以用来从混合物中纯化或浓缩某一分子,也可以用来去除或减少混合物中某一分子的含量。 亲和色谱的一般流程亲和色谱分离的通常是混合在溶液中的物质,比如细胞内容物、培养基或血浆等。待分离的分子在通过色谱柱时被固定相或介质上的基团捕获,而溶液中其他的物质可以顺利通过色谱柱。然后把固态的基质取出后洗脱,目标分子即刻被洗脱下来。如果分离的目的是去除溶液中某种分子,那么只要分子能与介质结合即可,可以不必进行洗脱(这里有没有什么问题呢?如果不进行洗脱的话,柱子不能再生,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吧,柱子多贵)。亲和色谱的应用亲和色谱的用途很广泛,可以用来从细胞提取物中分离纯化核酸、蛋白,还可以从血浆中分离抗体。分离重组蛋白就经常使用亲和色谱。通过基因修饰为蛋白加上一些人为的特性,这些特性使蛋白选择性地与配体结合,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亲和色谱的另一大用途是从血浆中分离抗体。
●
单分子酶促反应分子马达研究获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单分子酶促反应分子马达研究获进展。液体中的分子通常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对于有催化活性的酶分子而言,它们可利用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转化时释放的能量驱动其自身的运动。以往研究表明,酶分子运动的扩散系数与底物浓度呈正相关,该现象被称为酶促分子马达。然而,酶分子是否存在类似细菌的趋向运动,即酶分子是否主动向底物浓度高的方向扩散,是一个疑问。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Bustamante提出可以用“化学声效应(chemoacousticeffect)”来解释这种酶促分子马达。同期发表的对该文的评述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JoshuaWand则指出,“看起来有可能酶分子进化出了寻找底物的能力,但此观点尚应存疑。” 上海应物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博士研究生孙乐乐,高延静在研究员李迪、樊春海等指导下,基于DNA折纸术(DNAorigami)发展了一种对界面上酶级联反应中的单个酶分子运动轨迹实时成像的方法,并对酶分子趋向运动机制作出解释。研究人员以胆固醇修饰的DNA分子为锚定链,并利用胆固醇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层膜的特点,将酶分子固定在二维磷脂分子界面。研究发现,不同锚定手段可以控制酶分子在二维磷脂界面上的运动速度。其中,利用双链DNA动态锚定(dynamictethering)的酶分子,可以在二维界面上自由扩散;而利用DNA折纸筏(origamiraft)静态锚定(statictethering)的酶分子,则固定在磷脂膜上不动。基于此,科研人员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二维界面上构建了一个酶级联反应:其中上游的葡萄糖氧化酶在界面上固定不动,而下游的过氧化氢酶可以在界面上自由扩散。利用全内反射显微镜,他们实时观测了单个酶分子的运动轨迹。研究发现:以葡萄糖氧化酶分子为坐标中心,下游的过氧化氢酶分子的平动速率确实随上游底物葡萄糖的增加而加快,但上下游酶分子的相对空间距离并未随酶促反应而改变。他们利用Einsteinrelation计算了界面上过氧化氢酶分子的自旋弛豫时间,发现过氧化氢酶的转动速率大大快于其平动速率,过氧化氢酶分子转动一圈的时间内,其平动距离仅为其自身直径的1/6,即使在酶促反应中,酶分子也并不存在趋向运动,趋向运动是平动与转动的竞争平衡结。这一工作解释了酶促马达并未造成趋向运动的原因。该工作构建的控制界面上不同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的方法及对蛋白质运动轨迹实时成像的平台,可用于研究信号通路中多种蛋白质作用及抑制剂筛选,为研究蛋白质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提供了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