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生物工程专业美国和中国的就业形势
2014-05-13 17:19:14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美国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尚好,近几年,美国留学生选择生物工程专业的同学比较多,主要是看重国内外生物相关行业的发展,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就业选择,本文中,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美国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一、美国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职业名称:生物工程师,生物制药师等。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领域:医药卫生、食品轻工、农牧渔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专业和就业对口比率:56%
二、中国就业形势
a. 社会需求量: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冶金、化工原料等。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美好的前景。
b. 薪资情报: 毕业生年薪大约3—5万,不同学历起薪不同。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科学
相关阅读:
●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缓冲能力以及配制和应用
●
抗生素的基本用途、种类、作用部位以及不良反应
●
链霉素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缓冲溶液。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pH值、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以及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应用。当往某些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这样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HOAc与NaOAc),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NH3·H2O与NH4Cl)等都是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和pH值
当往某些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这样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HAc与NaAc),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NH3·H2O与NH4Cl)等都是缓冲溶液。
由弱酸HA及其盐NaA所组成的缓冲溶液对酸的缓冲作用,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足够量的碱A-的缘故。当向这种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酸时,H离子基本上被A-离子消耗:
所以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当加入一定量强碱时,溶液中存在的弱酸HA消耗OH-离子而阻碍pH的变化。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其溶液pH值变化不大,但若加入酸,碱的量多时,缓冲溶液就失去了它的缓冲作用。这说明它的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与组成缓冲溶液的组分浓度有关。0.1mol.L-1HAc和0.1mol.L-1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比0.01mol.L-1HAc和0.01mol.L-1NaAc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大。关于这一点通过计算便可证实。但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不能忽视离子间的作用。
组成缓冲溶液的两组分的比值不为1∶1时,缓冲作用减小,缓冲能力降低,当c(盐)/c(酸)为1∶1时△pH最小,缓冲能力大。不论对于酸或碱都有较大的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pH值可用下式计算:
此时缓冲能力大。缓冲组分的比值离1∶1愈远,缓冲能力愈小,甚至不能起缓冲作用。对于任何缓冲体系,存在有效缓冲范围,这个范围大致在pKaφ(或pKbφ)两侧各一个pH单位之内。
弱酸及其盐(弱酸及其共轭碱)体系pH=pKaφ±1
弱碱及其盐(弱碱及其共轭酸)体系pOH=pKbφ±1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应用
为了配制一定pH的缓冲溶液,首先选定一个弱酸,它的pKaφ尽可能接近所需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值,然后计算酸与碱的浓度比,根据此浓度比便可配制所需缓冲溶液。
以上主要以弱酸及其盐组成的缓冲溶液为例说明它的作用原理、pH计算和配制方法。对于弱碱及其盐组成的缓冲溶液可采用相同的方法。
缓冲溶液在物质分离和成分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如鉴定Mg2+离子时,可用下面的反应:
白色磷酸铵镁沉淀溶于酸,故反应需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但碱性太强,可能生成白色Mg(OH)2沉淀,所以反应的pH值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利用NH3·H2O和NH4Cl组成的缓冲溶液,保持溶液的pH值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抗生素。本文主要介绍:抗生素的基本用途有哪些?抗生素的种类有哪些?抗生素的作用部位以及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
抗生素的种类
现已报道的几千种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6个类型:
(1)糖的衍生物,主要由氨基己糖的衍生物组成,如链霉素;
(2)多肽类抗生素,主要或全部由氨基酸组成,有多肽或蛋白质的某些特性,如多粘菌素、青霉素;
(3)多烯类抗生素,分子结构中有多个双键,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4)大环内酯抗生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糖组成并与碳链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芳香内酯不化合物,如红霉素;
(5)四环类抗生素,都具有四个缩合苯环,如四环素;
(6)嘌呤类抗生素,都含有嘌呤环,如嘌呤霉素。抗生素不同于一般消毒齐或杀虫剂,它主要干扰细胞的生理代谢(包括酶活性),使细胞不能以正常途径维持其生命活动而停上去生长甚至死亡。因经,抗生素的作用也就消失。抗生至少的作用对象有一定范围:这种作用范围就称为该抗生素的抗菌素、四环素等。主要作用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的称窄谱抗生素,前者如青霉素,后者如多粘菌至少。
抗生素的作用部位
已知抗生素的作用部位大致有几种:
(1)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如青霉素,主要是抑制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多氧霉素(一种效果很好的杀真菌剂)主要作用是抑制真攻细胞壁中几丁质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如多粘菌至少与细胞结合,作用于脂多糖、脂蛋白,因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类固醇结合,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较多,如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4)阻碍核酸的合成,主要通过抑制DNA或RNA的合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利福霉素、博莱霉素等。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广泛使用以后可以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这是大家屡见不鲜的。比如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以后会成为聋哑儿童,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绞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为0.5~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每一种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各式各样,基本上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系统,只不过每一种药物的侧重点不一样。(关于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详细参看抗生素的毒性反应章节。)
人体的开放部位,比如皮肤上、肠道中、鼻咽部等,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制约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人体对这种状态是适应的,不会发生疾病,但当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其中的某类细菌被杀死,而另外的细菌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生长,引起人体的感染,这种感染也叫二重感染。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链霉素。本文主要介绍:链霉素的基本信息、链霉素的药理作用、链霉素不良反应以及链霉素的注意事项。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分子式C21H39N7O12。1943年美国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从此,结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历史得以有了遏制的希望。链霉素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
链霉素的药理作用
链霉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敏感菌具有氧依赖性抗生素跨膜转运系统,链霉素可首先经被动扩散通过细胞外膜孔蛋白,然后经此转运系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不可逆地结合到分离的核糖体30S亚基上,导致A位的破坏,进而:
1、阻止氨酰t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干扰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的形成;
2、诱导tRNA与mRNA密码三联体错误匹配,引起完整核糖体的30S亚基错读遗传密码,导致异常的、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
3、阻碍终止因子与A位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并阻止70S完整核糖体解离;
4、阻碍多核糖体的解聚和组装过程,造成细菌体内的核糖体耗竭。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一般为0.5mg/L。非典型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大多耐药。链霉素对许多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肠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巴斯德杆菌属、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具有一定抗菌活性。链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数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差。在常用剂量时链霉素对肠球菌属无抗菌作用。各组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对链霉素耐药。
链霉素不良反应
1、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前庭神经损害早而多见。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为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胀满感。
2、神经肌肉阻滞作用:链霉素有阻滞乙酰胆碱和络合钙离子的作用,可引起面部、口唇、四肢麻木,偶可引起呼吸抑制等。
3、过敏反应:以皮疹、药物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状较多,偶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出血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低于青霉素,但死亡率较高。
4、肾毒性:常与耳毒性同时出现,其损害程度随药物剂量和疗程的增加而增多,主要损害近端肾小管,造成其上皮细胞退行性变和坏死,引起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排尿次数减少或尿量减少,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严重时可发生氮质血症、肾衰竭。
5、其他:有用药后发生视力减退(视神经炎)的报道。
链霉素的注意事项
(1)本品可引起口麻、四肢麻感等一时性的症状,此种症状往往与药品的质量有关。
(2)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前庭功能障碍和听觉丧失。若发现耳有堵塞感或耳鸣,应立即停药。
(3)对肾脏有轻度损害作用,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一般停药后可恢复,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4)若引起荨麻疹、药物热、关节痛、肌肉痛、粘膜水肿、嗜酸性细胞增多、药物性肺炎、急性喉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
(5)可引起过敏性出血性紫癜,应即停药,并给予大量维生素C治疗。
(6)偶引起过敏性休克。本品应试的阳性率低,与临床上发生过敏反应的符合率也不高,不应过于信赖。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